下书网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哲人石丛书”:20年科学文化的不懈追求

书籍名:《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作者:约翰·M·巴里
推荐阅读: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txt下载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笔趣阁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顶点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快眼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哲人石丛书”:20年科学文化的不懈追求,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

◆ 刘兵(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 著名的“哲人石丛书”发端于1998年,迄今已经持续整整20年,先后出版的品种已达128种。丛书的策划人是潘涛、卞毓麟、翁经义。虽然他们都已经转任或退休,但“哲人石丛书”在他们的后任手中持续出版至今,这也是一幅相当感人的图景。

说起我和“哲人石丛书”的渊源,应该也算非常之早了。从一开始,我就打算将这套丛书收集全,迄今为止还是做到了的——这必须感谢出版社的慷慨。我还曾向丛书策划人潘涛提出,一次不要推出太多品种,因为想收全这套丛书的,应该大有人在。将心比心,如果出版社一次推出太多品种,读书人万一兴趣减弱或不愿一次掏钱太多,放弃了收全的打算,以后就不会再每种都购买了。这一点其实是所有开放式丛书都应该注意的。

“哲人石丛书”被一些人士称为“高级科普”,但我觉得这个称呼实在是太贬低这套丛书了。基于半个世纪前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现实而形成的传统“科普”概念,是这样一幅图景:广大公众对科学技术极其景仰却又懂得很少,他们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仰望着高踞云端的科学家们,而科学家则将科学知识“普及”(即“深入浅出地”单向灌输)给他们。到了今天,中国公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最基础的科学教育都已经在学校课程中完成,上面这幅图景早就时过境迁。传统“科普”概念既已过时,鄙意以为就不宜再将优秀的“哲人石丛书”放进“高级科普”的框架中了。


◆ 其实,这些年来,图书市场上科学文化类,或者说大致可以归为此类的丛书,还有若干套,但在这些丛书中,从规模上讲,“哲人石丛书”应该是做得最大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从经济效益上讲,在这些年的图书市场上,科学文化类的图书一般很少有可观的盈利。出版社出版这类图书,更多地是在尽一种社会责任。

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图书的长久影响力又是非常之大的。你刚刚提到“高级科普”的概念,其实这个概念也还是相对模糊的。后期,“哲人石丛书”又分出了若干子系列。其中一些子系列,如“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系列”,里面的许多书实际上现在已经成为像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传播等领域中经典的学术著作和必读书了。也就是说,不仅在普及的意义上,即使在学术的意义上,这套丛书的价值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与你一样,很荣幸地,我也拥有了这套书中已出版的全部。虽然一百多部书所占空间非常之大,在帝都和魔都这样房价冲天之地,存放图书的空间成本早已远高于图书自身的定价成本,但我还是会把这套书放在书房随手可取的位置,因为经常会需要查阅其中一些书。这也恰恰说明了此套书的使用价值。


◇ “哲人石丛书”的特点是:一、多出自科学界名家、大家手笔;二、书中所谈,除了科学技术本身,更多的是与此有关的思想、哲学、历史、艺术,乃至对科学技术的反思。这种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作品,以“科学文化”称之,无疑是最合适的。在公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的西方发达社会,这样的作品正好与传统“科普”概念已被超越的现实相适应。所以“哲人石丛书”在中国又是相当超前的。

这让我想起一则八卦:前几年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的负责人访华,被中国媒体记者问道“你们如何制作这样优秀的科普节目”时,立即纠正道:“我们制作的是娱乐节目。”仿此,如果“哲人石丛书”的出版人被问道“你们如何出版这样优秀的科普书籍”时,我想他们也应该立即纠正道:“我们出版的是科学文化书籍。”

这些年来,虽然我经常鼓吹“传统科普已经过时”、“科普需要新理念”等等,这当然是因为我对科普作过一些反思,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考察这些年持续出版的“哲人石丛书”的各个品种,却也和我的理念并无冲突。事实上,在我们两人已经持续了17年的对谈专栏“南腔北调”中,曾多次对谈过“哲人石丛书”中的品种。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丛书当初策划时的立意就足够高远、足够先进,另一方面应该也是继任者们在思想上不懈追求与时俱进的结果吧!


◆ 其实,究竟是叫“高级科普”,还是叫“科学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个形式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套丛书在内容上体现出了对科学文化的传播。

随着国内出版业的发展,图书的装帧也越来越精美,“哲人石丛书”在某种程度上虽然也体现出了这种变化,但总体上讲,过去装帧得似乎还是过于朴素了一些,当然这也在同时具有了定价的优势。这次,在原来的丛书品种中再精选出版,我倒是希望能够印制装帧得更加精美一些,让读者除了阅读的收获之外,也增加一些收藏的吸引力。

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并没有打算系统地总结“哲人石丛书”更具体的内容上的价值,但读者的口碑是对此最好的评价,以往这套丛书也确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一套丛书能够连续出到像“哲人石丛书”这样的时间跨度和规模,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唯有这种坚持,也才是品牌确立的过程。

最后,我希望的是,“哲人石丛书”能够继续坚持以往的坚持,继续高质量地出下去,在选题上也更加突出对与科学相关的“文化”的注重,真正使它成为科学文化的经典丛书!


2018年6月1日



对本书的评价




历史性的……独具慧眼的……旗帜鲜明的……巴里的著作不只是对1918年事件的精湛描述,还讲述了一个权威性的、令人不安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道德故事……巴里著作的长处之一是,它远远超出了医学事实和数字……(这是)一种自始至终关注现实的风格,他深切地、无怨无悔地直面道德和政治……巴里撰写了《大流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这是一位具有深厚哲学底蕴的杰出作家……我喜爱这本书的磅礴之势,它如同一盏照亮科学与科学家的探照灯,给予我们远甚于书名所昭示的内容。书中没有冰冷的统计数据以供思索,也没有死亡病例表。相反,我们进入了过去医学科学所遗忘的人性世界……引人入胜,才华横溢。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这本书读起来有时像侦探小说,有时更像科幻小说……引人入胜而又令人惊恐的有关疾病、恐惧、愚昧、科学探索和偶有所见的英雄主义描写……仅仅是关于1918年大流感的起因和影响的内容,就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但书中包含有更多东西……最后,巴里将其叙事带回现实,赋以发人深省的意义。

——《夏洛特观察报》(The Charlotte Observer)




极具可读性……多线条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的流行病,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的历史……他清晰地描述了流感病毒是如何攻击人类躯体的,为接踵而至的许多内容奠定了概念基础。作为一部社会史,《大流感》的价值不可估量。它展现了人们在巨大压力之下的勇气与怯懦,也展现了各种医疗机构在所处时代道德观下如何应运而生抑或凄惨坠落……这是我们现代人需要反思的教训。

——《西雅图时报》(The Seattle Times)




权威性的……发人深省的……非同寻常的文字技巧……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见解……极为艺术的造句如瓦格纳的主旋律般重复出现……事实上,流感是一种人类最不可避免的传染病之一。流感病毒随其在鸟、猪和人类间循环而不断突变,使得每个新的流感季节都对专家发出挑战……他清楚地向我们这个时代传达了信息。

——《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引人入胜,切中时弊。

——《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




巴里如同天使般写作……通过当时科学家的视觉,他带我们体验紧张与兴奋、绝望与悲痛……是的,我已陶醉其中,反复阅读……巴里的作品努力捕捉病毒学中的科学……本书敲响了警钟。

——《自然》(Nature)




令人着迷的,使人毛骨悚然的,几乎不可思议的……积极而明晰的文体……他所讲述的重要故事充分而明确地使其成为一部历史著作和警世故事。

——《普罗维登斯日报》(The Providence Journal)




精彩书写的历史……《大流感》堪称杰作。

——《巴吞鲁日倡导者报》(Baton Rouge Advocate)




一部医学惊险读物……它将通俗历史和通俗科学以某种方式相结合,这种方式使人们联想起麦卡勒(David McCullough)那些关于约翰斯敦大洪水、巴拿马运河以及布鲁克林大桥修建的巨著。《大流感》也许是自巴里的《潮起——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及其对美国的影响》之后,这类糅合了多种材料的著作中最有趣的。

——《阿肯色时报》(Arkansas Times)




巴里先生具有鲜明的叙事特色:细致入微,准确把握科学与政治如何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引人入胜……故事生动……细节精湛。

——《达拉斯早报》(The Dallas Morning News)




对大量死亡的故事的处理庄严凝重而又引人入胜……与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的《埃博拉浩劫》(Hot Zone)中的恐怖描述异曲同工。作者追踪流感疾病……好似维基的相机镜头。

——《柯卡斯评论》(Kirkus Reviews)(重点评论)




巴里将流行病置于医学、国家以及世界历史背景中……他的详实研究与精湛写作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它还会卷土重来吗?而答案是:当然会。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巴里对科学特质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当我们今天面临令人惊慌失措的新发和重发传染病,以及伴随战争和恐怖主义的社会灾难时,《大流感》是一本必读书……过往今昔惊人地相似……扣人心弦。

——阿特拉斯(Ronald Atlas,美国微生物学会前主席),

《美国微生物学会新闻》(ASM News)




令人惊恐的……1918年的教训无与伦比。

——《新闻周刊》(Newsweek)




如同一首迷人的交响乐,本书每一页都引人入胜。

——《书目》(Booklist)(重点评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美丽心灵:纳什传 乌有王子(卷一):前度的黑暗 乌有王子.2,战士先知 乌有王子(卷三):千回之念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 日本侘寂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探寻平凡之树的非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