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跌荡一百年(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现代小说 > 跌荡一百年(下)

第31节:1949 两陈治沪(9)

书籍名:《跌荡一百年(下)》    作者:吴晓波
推荐阅读:跌荡一百年(下)txt下载 跌荡一百年(下)笔趣阁 跌荡一百年(下)顶点 跌荡一百年(下)快眼 跌荡一百年(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跌荡一百年(下)》第31节:1949 两陈治沪(9),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尽管遭到部分商人的抵制,顾准的强制手段还是起到了效果,据《上海市财政税务志》记载,1950年全市的税收收入达到6 416万元,比上年增加12.8倍,为舒缓全国财政的紧张作出了重大贡献。①

顾准的第二项重要试验,是在中财委的统一指导下,重构了上海的产供销体系。

对私人工商业进行国有化改造,是一个既定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的特征之一,但是,如何改造,从哪里切入,却是一个很有技术性的命题。陈云的思路是,从流通入手,通过垄断生产资料供应和产成品销售的方式对制造业进行控制。从1949年10月起,中财委就着手建立三个全国性的贸易公司:一是全国性的纺织公司,负责纺织原料和产成品的供应与销售;二是全国性的土产公司,负责各地特产的产销;三是将华北贸易总公司改组为11个专业公司,其中以内地调剂为主的有粮食、花纱布、百货、煤铁和盐业,出口为主的有猪鬃、土产、皮毛、油脂、蛋品,此外设立一个进口公司,各专业公司均按经济区划与交通要道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公司,资金和干部统一调度。

对每一个重要的原料领域均进行国营化垄断,私人企业均不得从事流通业,违反者被视为"投机倒把"。据曹锦清的研究,江浙一带从1950年4月起,在各县成立供销合作社,统一代理春秋茧的收购业务,私商被禁止向村民收购,从此截断了上海各私营纺织企业的原料供应渠道,迫使它们只能接受国家的加工订货业务。

当原料供应、产品销售被卡住,再加上金融业的彻底国营化,两头一夹,中间的制造企业自然就无法动弹,成了一块被压扁了的"夹心饼干",计划经济的宏大构架因此胚胎初成。陈云认为,对流通的控制-包括商品流通和金融流通,"是逐步消灭无政府状态的手段,通过这种办法,把他们夹到社会主义"。这个庞大的商品供销体系一直运作了几十年,它在早期对共和国经济的重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时间的延续,其内在的体制障碍也最终成为经济运作低效率的根源。事实上,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从流通领域的突围开始的,也即是对这一体系的瓦解,"投机倒把"这个罪名在1997年从《刑法》中取消①。

陈云认为,要稳定物价和牵住全国产业的牛鼻子,关键是抓住"两白一黑",也就是纱布、大米和煤炭,其中就工业而言,最受关注的当然就是纺织业。它的产值占到当时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而且在这个领域中,民营资本的力量最为强大。所以,在对全国流通市场实施计划管制的时候,它成为第一个对象。早在9月24日,也就是上海纱布大战前的一个多月,中财委召开了全国棉花收购和调配会议,这是建国后的第一个大宗商品计划调配会议。会议对全国各地当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年成、收获量,各地区公私纱厂纱锭数、粗细锭子的比例、全年需棉量,群众自用及手工纺织全年需棉量,各地区当年收购棉花的具体计划及部署情况,现有收花机构之组织状况及干部数量,私人棉商及小贩收棉花的情况,各地区棉纱棉布全年需要量等情况进行了一一的排查、分析和计划。这样的棉花大会形成了一个每年必定召开的制度。到12月,中财委又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粮食会议,新华社对此进行报道的电讯标题是"中国粮食史上"的创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电话销售中的心理学 点亮职场路 点击订购:网络创富的真相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 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 等待猫吠:怎样说服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 德鲁克实践在中国 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 伟大的经济学家 全球科技创新路线图:一本书带你看遍全球创业与投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