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跌荡一百年(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现代小说 > 跌荡一百年(下)

第64节:1976 转折的前夜(4)

书籍名:《跌荡一百年(下)》    作者:吴晓波
推荐阅读:跌荡一百年(下)txt下载 跌荡一百年(下)笔趣阁 跌荡一百年(下)顶点 跌荡一百年(下)快眼 跌荡一百年(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跌荡一百年(下)》第64节:1976 转折的前夜(4),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有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国家之一,从1952年到1978年的通胀率平均每年只有1.7%。中国的中小学在校学生增加8.4倍、高等学校学生增加5.3倍。中国政府还在城市和农村分别建立了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体系。中国还是当时世界上四个核武器俱乐部成员之一,另外三个成员是美国、苏联和法国。

尽管取得了上述成就,但是中国显然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甚至因为政治局势的动荡,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经济成长总是被打断和处于停滞的状态。据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一书中对亚洲各国人均GDP增长率的计算,在1952~1978年之间,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是整体落后的。中国人均GDP增长率是2.3%,日本、韩国、新加坡及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是:6.7%、6.3%、4.8%、5.4%、6.6%。从1952年到1978年,中国的出口额只增长了一倍。①

1976年,随着"文革"的结束,国家治理者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经济摊子。"1978年以前的中国格局可能是最糟糕的局面。"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的这一评论,是经济界的一个共识。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系的构筑,让产业经济的效率非常低下。城市的食品和基本消费品实行配给制,国有企业部门非常庞大,普遍实行对生产资料的价格管制,甚至火柴涨价一分钱,都要由国务院讨论和批准。私人财产不受法律保护,民营经济近乎于零。在国营企业领域,工厂没有生产积极性,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滑坡十分惊人,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走到了尽头。林毅夫等人的研究表明,传统工业化道路造成了畸形的产业结构和低下的经济效率,使得产值增长的数字并不能反映实质性的经济增长。

在全国投资总额中,重工业所占比重在连续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高达51.1%和49.6%,但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却渐趋低下。虽然多年强调"以钢为纲",但1976年的钢产量只有2 040万吨,仅相当于1971年的水平。整个工业到1976年出现了"六个惊人"的大倒退- 一是消耗高得惊人,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得惊人,三是亏损大得惊人,四是设备破坏得惊人,五是"胡子工程"(久拖不决、久建不成) 长得惊人,六是投资效益低得惊人。

有一些数据可以生动地表明投资效率的低下到了多么可怕的地步。据国家统计局的计算,在1976年生产1千瓦电所需要的投资,竟比1966年要高3倍,生产1吨钢所需投资则高将近两倍,运输每吨每公里所需投资则超过40%。另据李安增、王立胜所著的《中国当代史》统计,每百元积累所增加的国民收入,1955年为35元,到1976年已下降到16元;工业每百元实现的利税,1966年还是34.5元,1976年下降为19.3元;商业每百元实现的利税,1957年是20元,到1976年只有9.7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电话销售中的心理学 点亮职场路 点击订购:网络创富的真相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 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 等待猫吠:怎样说服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 德鲁克实践在中国 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 伟大的经济学家 全球科技创新路线图:一本书带你看遍全球创业与投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