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

深圳第一槌脱胎于香港

书籍名:《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    作者:王佳宁
推荐阅读: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txt下载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笔趣阁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顶点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快眼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深圳第一槌脱胎于香港,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深圳第一槌脱胎于香港

1985年,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李灏“空降”深圳。“当时深圳内外交困”,他回忆说,由于中央并未给深圳多少资金支持,许多企业搞短平快项目,进口一些商品卖给内地,致使舆论认为深圳的发展是赚内地的钱,靠“输血”来维持。特区的建设到处都需要钱,但政府却囊中羞涩。1985年,由于搞“七通一平”(土地前期开发)的费用很大,市政府向银行举债6.5亿,每年要还利息5000万元左右。而土地使用费收入最高的年份1985年,大概也只有1200万元,还利息都不够。当年,有香港人士来深圳考察时一语道破了天机:“你们是在抱着金饭碗要饭吃啊!深圳大把黄土,遍地都是金子。”这句话似乎给出了一个特殊的方法。

1986年11月17日,一个由主管副市长带队,以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市政府基建办共同组织的深圳市房地产改革赴港考察团开始了赴港考察。1986年12月28日,一份名为《深圳市房地产改革赴港考察报告》的调研报告交到了市领导的手中。在考察报告的基础上,1987年7月,一份《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又提交给了市委、市政府。《改革方案》提出了如下基本设想:“所有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协议、招标、公开竞投。各搞一个试点,先易后难。第一年准备,第二年试行,第三年总结提高……其中,公开竞投与招标是有偿使用土地的更有效形式,有利于尽早收回土地开发成本,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政府控制投资环境。通过竞争,价高者得或择优而取,有利于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竞投或招标是国外与中国香港地区的习惯做法。投资者乐于接受,有利于增强客商投资信心。”

“考虑到拍卖、招标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所以我们把‘拍卖’改成了‘公开竞投’。”一位当事人事后回忆道。

1987年的深圳特区的初期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罗湖、上步一带的开发区已经基本建成。这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正式颁布实施刚刚一年。

1987年12月1日下午4时,在深圳会堂,轰动全国的第一宗土地拍卖正式开始。拍卖的宗地编号为H409—4,位于罗湖布心路,深圳水库附近,用地面积近8588平方米,性质为住宅用地,使用期50年。在拍卖前3天,共有44家企业领取了正式号牌参与竞投,其中外资企业9家。

地块的拍卖底价为200万元,竞价幅度为5万元,在拍卖师叫价后,场上竞投激烈,每当拍卖师喊出一口价时,总有几十个竞争者举牌应价。在价格攀升到400万元时,场上只剩下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深圳市工商银行房地产公司、深华程开发公司三家。当叫价升到520万元时,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经理骆锦星站起身来高高地举起了手中的11号牌,最高价——525万元!

这一槌理所当然地也引起了深圳河对岸的香港的关注。翌日,香港《大公报》报道称,“深圳土地第一拍,突破了新中国实行了38年的旧土地管理制度。”很多媒体还将此事誉为“第一次土地革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 等待猫吠:怎样说服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 德鲁克实践在中国 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 伟大的经济学家 全球科技创新路线图:一本书带你看遍全球创业与投资热点 绝对成交:一页纸营销计划 记忆编码 翻译似临画 翻译乃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