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

我穿过瓢泼大雨,紧急通知村干部…

书籍名:《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    作者:王佳宁
推荐阅读: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txt下载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笔趣阁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顶点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快眼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我穿过瓢泼大雨,紧急通知村干部…,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我穿过瓢泼大雨,紧急通知村干部……

1983年,中国大地上的数万个人民公社,呼啦啦改成了乡人民政府,官方当时称此举叫“政社分设”。文骐有幸成为这场重大变革后乡政府的首批工作人员。以下撷取的情景和经历,或许对即将展开的县乡两级新一轮改革中的年轻公务员们有所启示。

1983年9月,素有苏北“兰考”之称的江苏省响水县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老舍乡人民政府;这老舍和那位著名作家并无关联,只是一个地名。不过,在老舍乡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外县、外省不少人总认为那就是老舍的故乡,借名人扬名,时间一长,这里的干部群众也就不作解释了。也正因为这个误解,这老舍乡在华东地区还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是后话。而我当时供职的正是老舍乡人民政府。

乡政府的办公用房是在征用的农田上新建的,两排红砖青瓦房,总共32间,没有围墙。乡政府王维元乡长是刚从邻乡调来的。在乡政府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王乡长说:“老舍乡政府刚成立,人手少,工作量大,我们要克服困难,团结一致,把各项工作做好。”因为当时初涉社会,我觉得王乡长仅仅是一次动员讲话,然而,那几句今天听来很平常的话显然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分量。

乡政府办公室当时只有3个人:文书、农情员、通讯报道员。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上传下达”。农情员和通讯报道员对文书负责。我当时的岗位是通讯报道兼写材料。从办公室的配备上可以看出领导意图。全乡农业生产以粮棉为主,农情员负责每天两次向县农业局报告季节性农业生产的进展情况。而我呢,则把农业生产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好人好事写成广播稿寄往县广播站,把各类经验材料写好后定期送往县委办公室。

1984年5月的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是县防汛指挥部的电话,找王乡长。当时乡政府20多人共用那一部“摇把子”电话,乡领导的宿舍也就谈不上有电话。我急忙冲进雨帘,朝后排东边那间房跑。未及赶到,王乡长也已开门出来。接过电话后,王乡长吩咐我和农情员分头跑3个村,把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找来开紧急会议。当时似乎容不得多想,踏着泥泞,我深一脚浅一脚找到了两个村4位村干部家,待赶到乡政府已是凌晨3点。王乡长紧急部署抗洪排涝方案,从田间排水说到引水入河,又说到如何安置因房屋进水而受灾的困难户,前后只布置了半个小时,那几位村干部便急匆匆离开了乡政府办公室回村执行方案去了。

那一年,老舍乡的小麦丰收了,县政府发了嘉奖令。后来针对这件事,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也像现在这样通讯便捷多好,谁会想到在大雨天里奔跑只为传递几句话。如今通讯很发达,打个电话便能解决一些小问题已不足为怪,但在少数地方,农民到乡政府办事还会“跑断腿”。

想法很多,但往往是因环境因条件因人而左右思维的。就在1984年的秋天,老舍乡拾份村支部书记周鹤生因承包6.67公顷荒地种水稻大获丰收,轰动了全省。当时我想,中央有文件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周鹤生是个典型,也是最好的报道素材。一星期后,我写的这条消息登上了《人民日报》。这条消息登上了大报,也为我的18岁生日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生日那天,乡政府28名干部一起来祝贺,李道成文书还把这件事写进了第二年3月的《老舍乡政府工作报告》。

往事历历。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我还在思考,为什么当时乡政府办公室3名工作人员以办公室为家,拿32元月工资,不要宿舍也心甘情愿?为什么现在的乡政府办公室多达七八人,工作效率不如当年两三个人?为什么当时很多乡干部愿以韶华洒一腔热血?为什么眼下不少乡干部傲慢平庸安于蹉跎?是为农村脱贫致富而忙碌?还是为待遇为房子而工作?

上述答案我至今未找到。或许是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机构多了,人多了,人的想法也多了。我料定,省以下机构改革在今后几年还得再度动真刀动真枪。1983年,中国大地上的数万个人民公社,呼啦啦改成了乡人民政府,官方当时称此举叫“政社分设”。文骐有幸成为这场重大变革后乡政府的首批工作人员。以下撷取的情景和经历,或许对即将展开的县乡两级新一轮改革中的年轻公务员们有所启示。

1983年9月,素有苏北“兰考”之称的江苏省响水县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老舍乡人民政府;这老舍和那位著名作家并无关联,只是一个地名。不过,在老舍乡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外县、外省不少人总认为那就是老舍的故乡,借名人扬名,时间一长,这里的干部群众也就不作解释了。也正因为这个误解,这老舍乡在华东地区还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是后话。而我当时供职的正是老舍乡人民政府。

乡政府的办公用房是在征用的农田上新建的,两排红砖青瓦房,总共32间,没有围墙。乡政府王维元乡长是刚从邻乡调来的。在乡政府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王乡长说:“老舍乡政府刚成立,人手少,工作量大,我们要克服困难,团结一致,把各项工作做好。”因为当时初涉社会,我觉得王乡长仅仅是一次动员讲话,然而,那几句今天听来很平常的话显然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分量。

乡政府办公室当时只有3个人:文书、农情员、通讯报道员。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上传下达”。农情员和通讯报道员对文书负责。我当时的岗位是通讯报道兼写材料。从办公室的配备上可以看出领导意图。全乡农业生产以粮棉为主,农情员负责每天两次向县农业局报告季节性农业生产的进展情况。而我呢,则把农业生产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好人好事写成广播稿寄往县广播站,把各类经验材料写好后定期送往县委办公室。

1984年5月的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是县防汛指挥部的电话,找王乡长。当时乡政府20多人共用那一部“摇把子”电话,乡领导的宿舍也就谈不上有电话。我急忙冲进雨帘,朝后排东边那间房跑。未及赶到,王乡长也已开门出来。接过电话后,王乡长吩咐我和农情员分头跑3个村,把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找来开紧急会议。当时似乎容不得多想,踏着泥泞,我深一脚浅一脚找到了两个村4位村干部家,待赶到乡政府已是凌晨3点。王乡长紧急部署抗洪排涝方案,从田间排水说到引水入河,又说到如何安置因房屋进水而受灾的困难户,前后只布置了半个小时,那几位村干部便急匆匆离开了乡政府办公室回村执行方案去了。

那一年,老舍乡的小麦丰收了,县政府发了嘉奖令。后来针对这件事,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也像现在这样通讯便捷多好,谁会想到在大雨天里奔跑只为传递几句话。如今通讯很发达,打个电话便能解决一些小问题已不足为怪,但在少数地方,农民到乡政府办事还会“跑断腿”。

想法很多,但往往是因环境因条件因人而左右思维的。就在1984年的秋天,老舍乡拾份村支部书记周鹤生因承包6.67公顷荒地种水稻大获丰收,轰动了全省。当时我想,中央有文件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周鹤生是个典型,也是最好的报道素材。一星期后,我写的这条消息登上了《人民日报》。这条消息登上了大报,也为我的18岁生日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生日那天,乡政府28名干部一起来祝贺,李道成文书还把这件事写进了第二年3月的《老舍乡政府工作报告》。

往事历历。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我还在思考,为什么当时乡政府办公室3名工作人员以办公室为家,拿32元月工资,不要宿舍也心甘情愿?为什么现在的乡政府办公室多达七八人,工作效率不如当年两三个人?为什么当时很多乡干部愿以韶华洒一腔热血?为什么眼下不少乡干部傲慢平庸安于蹉跎?是为农村脱贫致富而忙碌?还是为待遇为房子而工作?

上述答案我至今未找到。或许是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机构多了,人多了,人的想法也多了。我料定,省以下机构改革在今后几年还得再度动真刀动真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 等待猫吠:怎样说服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 德鲁克实践在中国 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 伟大的经济学家 全球科技创新路线图:一本书带你看遍全球创业与投资热点 绝对成交:一页纸营销计划 记忆编码 翻译似临画 翻译乃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