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群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侦探推理 >

第88页

书籍名:《》    作者:弗兰克·施茨廷
推荐阅读:群txt下载 群笔趣阁 群顶点 群快眼 群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群》第88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因此根据一种不是很能让人信服的逻辑,平台符合百年要求的条件。从统计上看,它们将可以禁受百年风浪的负荷。这当然不是说它们将能够不停地经受一百年的大浪,事实上它们也许连一次大浪都承受不住,因为造成长期磨损结果的很少是巨浪,通常是较小的海浪和海流对钢架日复一日的侵蚀。如此一来,钻油平台或其他结构体很快就会出现致命弱点,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无法准确说出弱点在哪。如果在最初的十年里就不得不禁受五十年的负荷,那么只要一场普通的海浪就会突然成为问题。
    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计算。海洋工程学引用的统计学平均值,针对的只是合乎理想条件的报告,不是符合现实的报告。平均荷载在办公室和设计师的大脑里也许有效,但是大自然不知道平均值,它不需遵守统计资料,它是一连串不可预料的瞬间情况和极端变量。同一个水域也许可以计算得出平均 10 米高的波浪,但如果遇到一个统计资料里根本不存在的 30 米大浪,平均值根本派不上用场,会死人就是会死人,意外是无法统计出来的。
    当海啸横扫过钢塔时,瞬间能量就超过了它的荷载极限。支架折断,焊缝裂开,甲板上的建筑物倾覆。尤其在英国,那里的平台主要是钢管结构,海浪的冲击几乎粉碎了所有的设施,并且造成了巨大损害。
    挪威在几年前就开始全面使用钢铁水泥柱。海啸在这里所能找到的破坏点较少,但灾难的威力也不小,因为海浪将巨大的物体抛进了油井架里:船只。
    理论上来说,大多数船只无法抵御 20 米高的海浪,一般船体的坚固性是以 16.5 米的统计学浪高为标准,不过实际情形却略有不同。
    90 年代中期,苏格兰北部的巨浪在 3000 吨的含羞草号加油船上砸出了一个房子大的洞,但那艘船却仍幸免于难。2001 年,南非海域的一道 35 米高的海浪险些击沉不来梅夫人号邮轮,但也只是有惊无险。同一年,一艘长 90 米的奋发号大船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北方成为某种自然现象的牺牲品,科学界将这种现象叫作“三姊妹”——三道各 30 米高的疯狂浪。奋发号船体严重受创,但它最后仍成功地逃进了港口。
    然而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遭遇类似巨浪袭击的船只,人们再也听不到有关它们任何消息了。因为真正阴险的庞然大物是所谓“海洋之洞”—浪峰前涌,出现一个深槽,一道深渊,船只陷进去,无论船头或船尾在前。如果这些波浪相隔很远,一般状况下,深陷其中的船只会有足够的时间重新升上来,爬上后续的浪峰逃离“海洋之洞”。但是波长过短时情况就不同了,船只一旦掉进槽里,受到后续波浪密集地夹杀,就会被冲进水墙,被它一口吞没、掩埋。
    可是,即使一艘船能侥幸逃出深槽,重新浮上来,也只能期望波浪不要太高或太陡,否则终究会翻覆。最绝望的时刻,甚至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极陡、极高。但人们总是试图做些不可能的事,例如爬上一道垂直的水面。
    “海洋之洞”的牺牲品主要是较小的船只,但是当浪高大于船只的长度时,就算是大型船只也经常无法钻出浪阵,越过浪峰。它们依旧会被浪涛打翻,头朝下栽进无底深渊里。
    这种巨浪源自风力和水流的共同作用,它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 50 公里,很少会超过这个极限。不过这已经足以造成巨大的灾难,但是与此刻横扫过大陆架的 20 米海啸浪峰相比,根本是小巫见大巫。
    那些正行驶在北海的倒霉拖轮、加油船和渡轮,大多数都会被当成玩具似地抛来抛去。有几艘被击碎了,另一些则被砸烂在平台的水泥柱子上,或撞在被铁锚系着的货运浮标上,就连钢筋水泥的支撑也抵不住撞击的威力。许多大柱子开始断裂,即使历经摧残依然屹立不摇的,一旦那些相互碰撞、部分满载的船只爆炸,巨大的火云卷上平台时,也什么都不剩了。整个油井架飞上天空,产生一连串破坏的连锁反应。燃烧的废墟被抛出数百米之远,海啸扯掉了用锚固定在海底的平台,将它们大剌剌地推翻。这一切都发生在环状波浪从海底崩移中心涌向周围大陆海岸之后的数分钟之内。
    无论如何,每一桩事件都象征着航海业和近海工业的噩梦。而那天下午发生在北海的事故,远不止于一场偶然成真的噩梦。
    那是世界末日的预言。
    
    沿海地区
    大陆架崩塌后八分钟,海浪剧烈地拍打法罗群岛的礁石,四分钟后抵达设得兰群岛,又过了两分钟,它已然拍打着苏格兰大陆和挪威西南部的山丘。
    要想将挪威全部淹没,估计需要一颗彗星——人们认为如果有一天彗星掉进海里,就会让人类文明灭绝。挪威这个国家由整座山脉组成,周围尽是陡峭的海岸,没有什么海浪能如此迅速地拍打到海岸上沿。
    但挪威依水为生,生活在水上,大多数的重要城市都坐落在大山脚下海平面的高度,只有低矮的小岛将它们和海洋隔开,或者它们就坐落在岛屿上。像南方的埃格尔松、海于格松以及桑内斯,远在北方的奥勒松和克里斯蒂安松这些港口城市,以及数百个较小的城镇,同样遭到滚滚而来的浪涛袭击。
    最严重的是斯塔万格。
    海啸到达海岸后会如何发展,取决于各式各样的因素。包括礁石、河流入海口、水底山脉和沙滩,挡在前面的岛屿或海滩坡度。一切都可以让海浪产生减弱或加强的作用。斯塔万格,挪威海上工业中心,贸易和航海的重要城市,也是挪威最古老、最漂亮和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几乎毫无遮拦地坐落在海边。
    港口周边只分布着几座低矮的小岛,由一座座桥梁将小岛连接在一起。海啸来临前夕,挪威政府向城市各部门发出了警报,虽然警报立即通过广播、电视和因特网传播开来,但时间少得可怜。
    疏散民众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海啸警报在街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任谁也想象不出斯塔万格将遭遇到什么命运。
    与那些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与海啸共存的太平洋周围国家不同,在大西洋地区,在欧洲和地中海,没有海啸警报中心。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总部设在夏威夷,在二十个沿太平洋国家设有办事处,从阿拉斯加经日本、澳洲,直到智利和秘鲁,差不多每个沿海国家都归属于这个系统之内。
    然而挪威这样的国家对海啸却毫不知情。斯塔万格会在最后的几分钟陷入毫无招架之力的惊骇中,这是主要原因。
    海浪涌进城里,谁也没能及时逃出。它一边摧毁岛屿桥梁的桥桩,一边继续上涨。海啸在城外堆起整整 30 米高,但由于它的波长极长,并未断续,而是垂直地轰然落向码头的加固设施,将堤坝和建筑物砸碎,然后飞速涌进城里。拥有 17 世纪晚期和 18 世纪中期深具历史价值的木造古城,被地震夷为平地。
    在古老的韦根码头,波涛堆积,落进内城。而斯塔万格最古老的建筑物——盎格鲁诺曼人的教堂,在墙壁倒塌之前,海浪先是冲掉了全部的窗户,随即也毫不留情地冲走了这座废墟。凡是挡它路的,都被浪潮以火箭般的威力冲走了。
    毁灭这座城市的不光是水,还有水中携带的淤泥,数吨重的石头、船只和汽车,它们像炮弹似的落在这座城市里。
    这期间,那堵垂直的水墙成了一座浪花翻滚的海山。海啸卷过街道时放慢了速度,在巷弄中不停旋转。空气被卷在浪花里,在碰撞时受到压缩,形成 15 巴以上的压力,足以将坦克车板压坏。树林像火柴似地被海水折断,成了这场轰炸的一部分。在海浪撞击第一道加固设备后不到一分钟,整个码头设施就毁于一旦,后面的地区也遭到破坏。当水流在城里奔窜时,第一批爆炸便使得这座城市摇晃起来了。
    对于斯塔万格的居民而言,没有任何能够幸存下来的机会。任谁想逃避突然矗立的水墙都是徒劳。绝大多数的牺牲者是被水压死的——水成了水泥——人们什么也感觉不到。那些奇迹般从撞击中幸存下来,却在房屋上摔死或在废墟中被压碎的人,情形也是一样。奇怪的是,撇开那些被困在灌满了水的地下室里的人,几乎没有人是淹死的。即使在那下面,大多数人也是被进水的庞大压力杀死,或是被另外钻进的淤泥埋没窒息而死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路边野餐 阿诺德·汤因比传 12天理财精进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美丽心灵:纳什传 乌有王子(卷一):前度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