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上海犹太城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上海犹太城

第三章 台风(4)

书籍名:《上海犹太城》    作者:米雪尔·卡娜
推荐阅读:上海犹太城txt下载 上海犹太城笔趣阁 上海犹太城顶点 上海犹太城快眼 上海犹太城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上海犹太城》第三章 台风(4),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一份中国日报放在床上,翻开在刊登瓦尔特的文章的那一页。凤喜在房门口叫惠兰(即“贤惠的兰花”的意思),说趁天气凉快去遛夜莺,顺便去鸟市买一支生虫的树枝。

夜莺喜欢吃植物的寄生虫,吃得高兴了就叫声宛转,深得客人们的欢心。瓦尔特第一次看见中国人遛鸟,或者把鸟笼挂在树上,自己在树下休息,觉得很好笑。后来转而一想,难道遛金丝雀比欧洲人遛他们喜欢的波美拉尼亚狐犬更可笑?不都是为了主人开心吗?

瓦尔特抹去鬓角上的汗珠。他和凤喜一番云雨之后,两人在床上翻来转去都找不到一块凉快的地方。不知不觉又兴致勃发,重游巫山了。

这几天格外闷热。最热的夜里帐子里至少有二十七度,连被单都不用盖。弄堂里都是人,因为一家人挤在一间房间里,热得睡不着觉。有一个苦力露天睡在塌车上竟让人一刀捅死了。警方说是报复。

出于强烈的复仇心理,中国人有时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流血行动,置自己的生命于险境。这一点每每使瓦尔特感到惊讶。复仇是他陌生的一种情感。他在上海发现其强烈的表现,感到惊愕。

凤喜轻轻地回来坐在床沿上。他对她微笑。凤喜俯身抚平报纸,眼睛里流露出得意的神情。瓦尔特趁机吻她的颈根。她穿着绣工精美的妃色缎子睡衣更是楚楚动人。她喃喃自语,好比鸽子咕咕做声,后来含笑指着报纸说:

——你和我!

瓦尔特的文章是她转给这家美中合办的报纸主编的。“这是我写的第一篇英语文章!”他想到这里心里美滋滋的。这也是他在国际性报刊上发表的第一篇重要文章。因此他署名的时候,把父亲的名字同自己的名字并列。他能这样做感到特别高兴。

瓦尔特一边抚摩靠在自己身上的凤喜的头发,一边认真地重读这篇文章,看有无修改,也好吸取经验。

犹太难民蜂拥而来

瓦尔特?阿图尔?诺伊曼 撰文

犹太难民因环境所迫栖身的收容所里,挑衅摩擦时有发生,气氛紧张。争吵往往早在到达上海之前已经开始。许多难民以前只是为了度假而坐过船,而且路程极短,至多一个小时而已。这次长途跋涉历时一个星期,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因而争吵和斗殴时有发生,弄得意大利轮船的管事和其他乘客不得不出面劝阻。

上海之行,即使坐头等舱,对于没有合适服装,也没钱在船上花费的人来说,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他们被其他乘客瞧不起,因为难民就得坐三等舱。第一次坐船出海的鞋匠路德维希就是这种情形。这个年轻人用父母一生辛劳的积蓄买了卢索伯爵号的头等舱船票。他被迫必须离开德国,而当时票房只剩一张头等舱船票。他从集中营出来,同一批囚犯一起由党卫军押送热那亚。

这个可怜的手艺人和处境相同的一个前法官有何不同?他们的外套都有几个月没有熨烫,两人的鞋跟都磨平了,帽子都是污迹斑斑。不同的是鞋匠到了船上就闷闷不乐地呆在舱里不出来,而那个法官屡遭侮辱而怒气冲天,到处寻衅吵架。

大多数难民没有找到工作,也无力自办企业。1939年5月,援助委员会用维克托?沙逊爵士捐助的十七万美元使370个难民得以经济自立。

这370个难民大约只占九千在沪难民总数的百分之四。他们之中有各种专业人才:内科医生、牙医、裁缝、厨师、乐师、纺织专业人员,等等。其余则是店员、会计和普通职员。

六月份又有一千难民抵沪。找到工作的人增加到680个,大约五百人不必由援助委员会资助。这是一些找到教学生的机会的记者、乐师和教师。有些医生已经设诊所开业。运气好的人得到定居的朋友的帮助。

说实话,在上千失业者中间有些人喜欢无所事事的生活,因为吃住都已提供,而且还有几块钱可以买香烟。有些人已经结成团伙,在能说会道的家伙带领下招摇撞骗。

幸而这些人为数不多。大部分人都愿意工作。不过有不少经历过集中营的人已经失去自信,有自卑感。他们甚至对找工作不存希望。在上海的所见所闻使他们感到仿佛没有脱离集中营。他们目睹虹口的房子变成废墟,目睹日本军队的行为,相信不久之后,就要在一个与他们逃避的国家结盟的政府的统治下过日子。

设法解决难民问题的人持两种对立的意见。有些人认为,上海只是暂时停留几个月或几年的歇脚站;另一些人认为,就像二十年前来的俄罗斯人一样,难民们会在上海定居。当然还要看中国政局的发展。既然我们对中国的前途一无所知,无论何种理论都不可能占上风。

1939年8月的现实令人担忧。如果其他人不占用接待站提供的条件,那么最困难的人的命运将得到改善。有些人完全有能力自己租房,却住在接待站。他们由接待站养着,吃过普通的食物后,再在外面吃好的作为补充。而真正的穷人则饿肚子。

这些赖在接待站不走的人的心态确实难以理解。他们抱怨自己的命运,说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低?生活水准。他们吃了一顿等下一顿,批评饭菜,批评厨师,批评领导,还要估计下一餐盘子里的东西坏到什么程度。三十个、四十个,甚至五十个人共住一间宿舍。独自一个人写封信或看看书都不可能。衣服也不知挂在哪儿。从欧洲带来的箱子都放在仓库里。夫妻大多数都分开住,男人们住一间,女人们住一间。一家人无法在一起商量这个新生活怎么过,也无法关心孩子的上进。这种条件不利于心灰意懒的人恢复信心,不利于使他们投入正常的生活。

从集中营虎口余生的人感激援助委员会,而且愿意做任何工作。而其余的就喜欢唉声叹气发牢骚。例如他们没有想一想,他们看病或住院治疗是完全免费的。

许多人说自己出身富裕家庭,过去住的是豪华别墅,家里仆役成群。这种说法值得怀疑。我们认识许多在沪的俄罗斯难民。他们当酒吧女招待或私人保镖,却竭尽全力为自己涂脂抹粉,打扮成贵族出身。什么沙皇近卫军军官,什么前杜马议员或总督的儿子,什么将军或王室侍从的女儿,或者是大地主、大企业家或大银行家的后代。总之往日的荣耀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随意编造。我们的难民也是如此,他们信口开河,在遭受命运的播弄之后,寻找心理平衡。

应该承认伙食的量不足。数量减少也在情理之中。援助委员会没有新的资金来源,难民还在不断涌来,而且还有新生婴儿。收容所的儿童们营养不良,但是他们仍在孩儿王们的带领下在院子里嬉戏。他们上难民小学,而有钱的家长就把孩子送到英国学校或美国学校上学。

某些上层人物怀疑,这些人称“从德国来的入侵者”或“乞丐大军”会给上海带来什么好处。我冒昧发表相反的意见。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把财产转移过来了;另一些人得到定居美国或欧洲的家人的资助。商人们进货时当地货至少占百分之六十。另外,当地的裁缝、鞋匠和商人的顾客更多了。难民开的餐馆或咖啡馆雇佣中国人做跑堂。至于收容所供应的伙食,则完全是在上海菜场采购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鸿天神尊 快穿女配:叮!你已被boss锁定 吾家娇女 妻子的谎言 从网络神豪开始 爹地宠妻太给力 穿越:暴王的王妃 穿越之冷宫皇后 兵人 山河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