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

第六章 《庄子》关键词之四:无知

书籍名:《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    作者:熊逸
推荐阅读: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txt下载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笔趣阁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顶点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快眼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第六章 《庄子》关键词之四:无知,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1.

公元1世纪,圣保罗写信给哥林多的教会,征引《旧约》经文说:“我要毁掉智慧人的智慧,废掉聪明人的聪明。”(《新约·哥林多前书》1:19,新汉语译本)

这里的“我”就是上帝。圣保罗的引语出自《旧约·以赛亚书》:“主说:‘因为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所以,我在这百姓中要行奇妙的事,就是奇妙又奇妙的事。他们智慧人的智慧必然消灭,聪明人的聪明必然隐藏。’”(《赛》29:13-14)

人的心机愈重,智识愈丰,也就会离神愈远。为了更接近神,自然有必要减损心机和智识,靠愚拙得救赎。因为愚拙是属神的,“神的愚拙比人有智慧,神的软弱比人还刚强”。(《林前》1:25)

这真是一个普世性的问题,在我们老庄的哲学里,有一种“玄而又玄”并不逊色于“奇妙又奇妙的事”,人的心机愈重,智识愈丰,也就会离道愈远。“知”是属人的,“愚”是属道的。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方语境的差异主要仅在于对人格神的承认与否,而两种近似的反智主义思潮从此在不同的历史上发挥出各自的影响,直至今日。

霍尔曼斯塔夫写过几行著名的诗句:“有些人必须死在/沉重的船桨摇动的地方;/另一些人安居在甲板的上层,/他们知道鸟的飞翔,星的家乡。”——这些诗行的背后是一个严肃的神义论的问题:你是摇桨的人还是安居在甲板上层的呢,上帝是不是至善、至公、至真的呢?

在普通信众的心里,这完全不是一个问题,而在神学家那里却很难达成一致。

神学话语里的至善、至公、至真有时只意味着一种俗谛,一种方便法,是为了常人便于接受而已。这些描述虽然易于理解,但也同样容易带来麻烦,比如人们很自然地会问:“那些触目皆是的至恶、至私、至伪,难道也根源于上帝吗?”或者,“全能的上帝为什么没有预见到人类始祖偷吃禁果呢?”“亚当和夏娃在偷吃禁果之前就被上帝赋予了自由意志吗?”如果在俗谛里试图解释这些问题,任谁都会感觉到左支右绌,力不从心。

但俗谛毕竟是俗谛,如果认为这就是真谛的话,那就意味着上帝是可以被语言准确表述的,是可以被人类正确认识的,而这也就意味着上帝是有限的。对于那些谙熟于“道可道,非常道”的中国人来说,这个逻辑并不难于理解。(1)

这就是说,上帝到底是什么,不但我们凡夫俗子不知道,任何一位智者也不知道,甚至连天使也不知道。那么,到底有谁知道呢,难道只有上帝自己吗?——不,就连上帝自己也不知道,“上帝自身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因为他不是一个什么;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对于他自己和对于每一个智者都是不可理解的。”9世纪的神学家爱留根纳这么说道。(转引自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册,p.495)(2)

这是一种相当彻底的虚无,而宇宙万物、有情众生,无一不来自上帝,体现上帝,终于还会复归于上帝,人们在体现与复归的过程之中推知上帝的存在。于是,爱留根纳顺理成章地演绎出了这样一个闪烁着邪恶的异端之火的结论:就连撒旦也会复归于上帝,只不过脚步比你我慢些罢了。这就意味着,天堂与地狱的本质“分别”被打破了,被贯通了。

爱留根纳的义理是为“否定神学”,上承5世纪的狄奥尼修斯,下启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神学家库萨的尼古拉,与“肯定神学”相对峙。库萨的尼古拉达到了否定神学的思辨巅峰,在他看来,“神圣的无知教导我们,上帝是不可言说的,因为上帝比言词所能表达的任何事物都无限地更大。这是如此地真实,我们如要更加接近关于上帝的真理,必须通过消除法和使用否定命题才行。因此,按照这种否定神学,上帝既不是圣父,又不是圣子,也不是圣灵;只有一个词可以用于他,即无限。”(《论有学识的无知》,p.57)

圣马丁说神秘主义者彼此都是老乡,操着同一种方言。是的,我们已经看到了无知之知、万物一府、始卒若环等等我们已经熟悉的概念,以及“浑然”的意义在于对“分别”的泯灭,亦即齐物。所有这些概念,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神秘主义体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拖延心理学 Life of Pi 妖刀纪 顾总的隐婚小罪妻 我一生经历三千主角 官神 游医 路人丁的修仙生活 我要做秦二世 美女的贴身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