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写作是门手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文学理论 > 写作是门手艺

第8章 中阶:谜题是文章的救星

书籍名:《写作是门手艺》    作者:刘军强
推荐阅读:写作是门手艺txt下载 写作是门手艺笔趣阁 写作是门手艺顶点 写作是门手艺快眼 写作是门手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写作是门手艺》第8章 中阶:谜题是文章的救星,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主旨

·什么是谜题?

·谜题有什么用?

·如何把谜题转化为研究问题?

关键词

·认知空白·矛盾·悖论

·激起兴趣·联结知识·廓清偏见

·谜题测验·“有的……有的……”句型

(一)酒吧凳子为什么那么高?

你去过酒吧吗?有没有注意到酒吧的凳子高度?酒吧凳大约有70厘米,而平常生活用的凳子高度是40~50厘米。我知道你脑子里在想什么:为什么酒吧的凳子会高出这么多?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非常奇怪,但咱们经常熟视无睹。酒吧凳与平常凳子的高度差异构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构成了一个对常识的悖离,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问号。另如,“养生大师”林某51岁去世,众人跌碎一地眼镜。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谜题(Puzzle):“认识上的一个空白,新事实和旧事实之间的不一致或者矛盾——任何让你感觉不确定、困惑或者好奇以至于想解决的问题。”[64] 好的谜题应当“在理论和经验上都很有趣。由于这个特定的现象与理论预期不符,它应该能让读者思考,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65]。

电影《永不妥协》(Erin Brockovich,2000)中,主人公艾琳在律所工作时发现一堆房地产卷宗里面竟然有体检结果等医疗记录。这虽然很奇怪(谜题!),但同事们没在意。艾琳没有就此罢休,结果发现了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的祸心。

“文章的救星常常并不在于作者的风格,而是在于某些作者能够发现的奇异的事实。”[66] 写作当以回答谜题为导向,文章才会勾住没有耐心的读者。我在课堂上把酒吧凳谜题抛给同学们,他们报之以无数充满想象力的回答[67] :

·凳子高可以让人的肚子更舒展,因此可以灌下更多的酒精。(反驳:那为什么饭店不是高椅子?)

·高凳子是为了显示大长腿。

·高凳子容易掉下来,以此提示不要过度饮酒,免得在酒吧里寻衅滋事。

·吧台的桌子高,跟桌子的比例相符,黄金分割比例。

·站着和坐着看起来差不多,所以便于走动,方便社交活动。

·高椅子占用空间少,比较矮的椅子比较占空间,这样就可以容纳更多客人。

·以前很矮,后来提高了,适合牛仔掏枪。(反驳:牛仔文化兴起前,别的国家的酒吧凳子)

·适合打架斗殴时,客人能够快速起身。

·提高客人的视野,能看见调酒师的调酒过程。

·酒吧人多空气不好,坐高了有利于呼吸健康。(反驳:发生火灾时应该低头,烟雾一般在高处)

·个子矮的上去就不轻易下来了,留住客人消费。(反驳:但是矮个子也不容易上去啊,去过几次嫌麻烦可能就不去了)

·高椅子容易摔倒,减少醉酒现象,减少酒吧麻烦。(反驳:你觉得来喝酒的人这么理性?)

·高椅子方便喝醉时扶着吧台,不会摔倒。

但我听过的最好、最漂亮的一个回答是:保持站者和坐者的视线平等,以方便搭讪。这位同学说出这个答案的时候,同学里不自觉地发出一阵赞叹声。这是对思维之美的赞叹。这个回答在情理之中,却在意料之外。这种思维游戏有趣有益,不过目前玩得太少。

(二)谜题测验

《魔鬼经济学》中,史蒂芬·列维特举了很多谜题的例子。[68]例如:印象里毒贩都很赚钱,为什么他们还和老母亲在一起住?再如,为什么有的父母经常给小孩读书,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孩子却不怎么成功?为什么那些不怎么读书、不怎么去博物馆的,反而很成功?这些问题都跟咱们的直觉相违背,因此悄悄地在我们头脑里种下一个个问号。

怎样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是谜题呢?我备有一个谜题测验(puzzle test)。以一个问题为例:你认为在中国,医生和护士哪个群体人数更多?

A. 医生 B. 护士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护士,因为符合常识:护士训练周期短、技术要求低,用工成本低,需求量却很大,所有这些特质都在暗示护士数量“理应”更多。但如果我告诉你“中国医生数量曾长期多于护士,只是近几年护士才超过医生”这个事实,你是什么反应?

A. 睁大眼睛:为什么 B 无所谓地说:哦

这就是我经常告诉学生的谜题测验:如果你讲完一个问题,听众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那么它就是一个好的谜题;反之,如果听众只是平淡地回应一声“哦”,说明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问题,一个很难让人兴奋、很难激发好奇心的问题。

好的研究问题总是对准令人着迷的谜题,找到那些跟常识、现实或者理论不一致的现象,找到那些让我们想不通、觉得费解的问题。例如,现代设施如火车、飞机等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为什么大家却总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69]

谜题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首先,谜题能激起好奇心,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谜题挑战了咱们习以为常的所谓“常识”,包含了悖论的因素。相反,陈芝麻烂谷子只会带来认知疲劳。让读者新奇不已的文章才会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带来认知美感。

其次,回答谜题可以建立新的知识联结。满足好奇只是一方面,正如《魔鬼经济学》副标题所说的,“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我们的研究以积累知识为目标,揭示世界的运行规则。违背既有常识和理论的现象往往揭示了世界的复杂性和现有知识的缺陷。通过把这些不合常理的东西解释清楚,咱们可以修正既有的认识,在没有关系的事物间建立新的联结,从而刷新对世界的认识。康德说,智慧是组织化的生活,科学是组织化的知识。(Wisdom is organized life; Science is organized knowledge.)原因就在于此。

最后,解答谜题有助于廓清偏见。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常识和偏见,咱们在成长过程中被植入了无数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些观念有时会带来一些认知方面的便利,但也可能阻碍我们形成清明的判断力。解答谜题可以解释反常现象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撇清偏见,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例如,美国贫民区黑人的未婚妈妈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这构成对常态的悖离。有些人可能觉得黑人视婚姻为儿戏,甚至认为他们私生活不检点。这其实是偏见。大量年轻的黑人男性因为经济、执法等被关在监狱里,导致适龄结婚对象短缺,这才是单亲家庭比例高的原因。[70] 这个研究让咱们避免了道德化的指控。冰冷的数据可以产生有温度的研究。

总之,解决一个谜题如同点亮一盏灯。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71]寻找并回答谜题实际上是研究者服务于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需要寻找那些与常识不符、与理论违背的现象。通过解释费解的现象,探索未知的领域,我们才能拓展知识的版图。谜团、黑暗、漏洞、违和感才会一点点消失。已有的知识因此会形成新的联系,知识版图整体上更具组织性。

上一章《初阶:问题是文章的引擎》中,我们谈到研究问题应当是一个具体而包含问号的疑问。现在,我要再加一条标准:好的研究问题应当足够有趣。有趣的关键就在于谜题。

(三)谜题的来源

杜克大学政治学系的芒格教授认为有以下三类谜题[72] :

·X和Y从同样的假定出发,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为什么?

·这里有三个问题,看起来都不一样。但很奇怪,这三个问题都属于同一问题。为什么?

·理论预测结果是……但我们观察到的与之不同。难道理论错了吗?还是还有其他的因素?

谜题的“谜”性可以引起好奇,刺激进一步的探索,有助于推进知识。那么,谜题从哪里来呢?学科之间存在差异,但大概有如下来源[73] :

·一场历史性的争论:事件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没有?为什么?

·当前的政策辩论:处理某个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理论争论:一方观点正确还是双方都对?

·已有的认识:你能找到更好的解释吗?

·日常观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和经验,发现那些奇怪、难以理解的现象。

找到有趣的谜题是研究与写作中最难的部分,考验研究者对现实的观察和对文献的掌握。现实世界是本无字之书,你需要对它有所了解,才会留意到反常现象。例如,为什么人越有钱越抠门?为什么有人愿意花几小时排队,就为了买两盒便宜了几毛钱的鸡蛋?留意到这些悖论并找到答案,会让你有更深的道行。

你也需要勤读文献,这样才能发现文献之间的缝隙和漏洞。通常而言,谜题出现在文章的两个位置:开头和结尾。作者在开头会介绍这篇文章所对准的谜题,在结尾会指出未能解决的问题。读者阅读时需要特别关注这两个地方,多加积累。当然,很多文章压根没有包含谜题,因此平铺直叙、毫无文气。

此外,现有文献中的各类假定和“定论”往往也可以成为我们找碴的对象。通过挑战这些既定的认识,你也可以捕获谜题。例如,咱们通常认为元首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受限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孔飞力的《叫魂》却揭示了一个皇权处处掣肘的版本。同理,研究发现美国总统的权力也主要是“说服的权力”(the power to pursuade)。[74]

(四)“有的……有的……”句型

怎样发现谜题并且将谜题转化为研究问题呢?在看了无数研究问题后,我总结出一个“有的……有的……”句型。运用这个句式,谜题就可以顺利地转化为研究问题。这些年我一直在课上给学生们当作提问的学步车来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在职读书的学生都可以利用这个句型整理自己的研究问题。

一个经典的例子来自赵本山、高秀敏和范伟的小品《卖拐》。这个小品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我就纳闷了,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这句台词大半个中国都熟知,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它是谜题的范例,展示了一个有趣的提问方式。这句话一半是控制,一半是是比较:它控制了两个人的生活情境,但是比较了两人做人的差距,因此形成了一个有趣的谜题(纳闷)。

论文和著作中经常发现这样的句型。例如:

·同样是美国移民的优等生,为什么有的族裔(南亚裔)盛产领导人才,而有的族裔(东亚裔)却不怎么产生领导人才? [75]

·同样采取了民主制度,为什么有的地区(意大利北部)运作良好,有的地区(意大利南部)却步履蹒跚? [76]

·同样是经历了殖民统治,为什么有的国家发展起来了,有的国家深陷贫困? [77]

·同样在法国西部,为什么有的农民群起叛乱反抗大革命,有的农民却保持沉默? [78]

·同样是政府制定的政策,为什么有的政策被执行了,有的政策却没被执行? [79]

“有的……有的……”句型实际上是把前文所提到的哪里、谁、什么时候这三个问号给具体化了:为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地方……?为什么有的人……有的人……?为什么有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个人、时间在因变量、自变量上的差异来获得关联知识。

不善提问者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有的……有的……”句型来训练自己的提问能力。虽然略显机械,但这个句型就像学步车一样,可以让初学者迅速掌握提问语法。在“大学写作通识”课上,同学们迅速掌握了这一提问方法,而且提出了无数有趣的问题。兹录部分如下:

·同样在一个家庭长大,为什么有的孩子乖巧懂事,有的无法无天?

·同样是过日子,为什么有的快乐,有的抑郁了?

·同样熬夜,为什么有的人依旧头发茂密,有的人年纪轻轻头发稀疏?

·同样是人类文明被烧毁,为什么巴黎圣母院成为热点,巴西国家博物馆关注者寥寥?

·拥有同种成分的口红,为什么有的品牌价格亲民,有的品牌成了奢侈品?

·同样是智人,为什么有些地区发展出能够在当时征服整个世界的技术,例如航海、枪炮等,而有些地区就只有被征服的命运?

·同样是濒危的野生动物,为什么有的能够得到很及时的保护,降为易危物种,比如熊猫,而有的却走向了灭绝,比如斑鳖?

·同样是鱼,为什么有的鱼肉刺骨多,有的鱼肉刺骨很少呢?

·同样需在货币上印制人像,为什么有的印侧脸(硬币),有的印正脸(纸币)?

·同样是出售电影票,为什么有的国家可以随到随坐(欧美),有的国家却必须要对号入座(亚洲)?

·同样是酒,为什么红酒比啤酒显得更高雅?

·同样是处在大河入海口,为什么有的地区历史上十分发达,如开罗、广州;有的地区在近代百余年间才得以开发崛起,如上海;有的至今仍未充分发展,如黄河入海口东营、亚马孙河入海口玛瑙斯?

·同样是世界古文明,同样有文字,为什么有的文明最终消失了,有的文明能传承至今?

·同样是沙漠,为什么有的分布在热带,有的分布在温带?

·同样是裁员,为什么美团、滴滴风平浪静,而京东被众网友吐槽?

·同样是树叶,为什么有的叶边缘是平滑的,有的叶边缘却是锯齿状的?

·同样是药物,为什么服用中药的时候需要戒荤腥,而西药则不需要?

看到这些有趣的问题,你不由得赞叹年轻的头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全球创新投资:经济大变局中的财富新机遇 农业和食品论争 核能 气候变化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流行病 他从屈辱中站起来:乞丐囝仔 算计 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 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一念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