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第三节 学术研究

书籍名:《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第三节 学术研究,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科学研究是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应有之义,扎实优质的科研成果产出,不仅反映着公共管理学领域聚焦的热点问题和前沿动态,也促进公共管理学术研究与其他学科及相关社会领域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影响力。自20世纪末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恢复重建并确立为独立学科后,我国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的科学研究日益活跃,具体表现为学术专著或教材出版和学术论文发表数量的迅速增加、课题设置与申报呈现多样化趋势、专业学术刊物快速发展、案例编写和案例库建设不断成熟等。同时,大量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也清晰揭示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变化趋势,并帮助理清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式及存在的方法论争议。



一 公共管理学科的论文、专著等成果发表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研究在论文、专著发表方面成果颇丰,其中,以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为研究核心,相关文献数量不断增加。大量国内专家学者翻译并引进国外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学的代表性论著,涵盖世界各国著名大学和公共管理学院所选用的经典教材、政府改革与国家治理世界级大师的代表作及畅销书、MPA经典案例,以及全球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在此基础上推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公共政策经典译丛”等系列丛书,并以强大的学术影响力而多次再版。同时,国内学者自主编撰的公共管理专著和教材也显著增加,根据国家图书馆馆藏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收录出版的公共管理领域专著4852册,其中数量排在前5位的专著分别涉及“公共管理”(937册)、“国家行政机关”(243册)、“公共关系学”(163册)、“政策科学”(133册)和“公共经济学”(110册)主题词。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领域学术论文得以发表并广泛刊载于国内和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为数据来源,对1997年以来以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政府治理等为主题的文献发表情况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共计58199条结果,且公共管理领域的发文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尤其在2016年达到峰值(见图4—1),研究层次覆盖基础研究、行业指导等方面(见图4—2),充分体现出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知识性、政策性、应用性相结合的特征。

图4—1 1997年以来公共管理领域发文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检索结果整理。

图4—2 公共管理领域学术论文研究层次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检索结果整理。

在研究成果集中关注的热点领域和问题方面,司林波等(2017)曾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方法对包括《中国行政管理》在内的8种国内公共管理研究的核心期刊2006—2015年刊载的文献进行关键词知识图谱呈现和分析,并探测到10年内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对公共管理理念和目标、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的手段和途径、政府职能、政府改革与创新、政府绩效等方面的研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公共管理学者的国际刊物学术论文发表也呈现迅猛增长趋势,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报告《管理科学十年:中国与世界》指出,根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SCI/SSCI论文数据(2004—2013年)进行的文献计量分析显示,中国大陆公共管理的论文产出规模、引文和高被引论文量均名列世界第三位,且是中国管理科学的4个分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中增速最快的学科(丁洁兰,2016)。同时,公共管理学科“十三五”发展战略与优先资助领域遴选研究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对这十年中国大陆学者在91种公共管理学科国际重要刊物的发文数量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发文数量从2004年的127篇,到2009年突破400篇,2013年则达到1107篇,是2004年的8.72倍(见图4—3);从发文累计与世界各国的比较来看,中国大陆学者十年间共发文4652篇,已超过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名列第三位(见图4—4)(薛澜等,2017)。



二 公共管理学科的课题设置及其研究


对学科发展状态和趋势的把握,除了在出版专著和刊载论文方面的体现,对特定资助课题项目的分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代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和水平(刘云山,2005),其资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用于支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对学科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而管理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亦是管理学研究者发挥学科特长、推进管理学应用和实践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可查询到的项目数据结果显示,2010年以来管理学类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4—5),在2013年达到峰值,之后略有下滑但趋于平稳。

图4—3 2004—2013年中国大陆学者在91种公共管理学科国际重要刊物发文情况

资料来源:薛澜、梁正、杨列勋:《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战略——暨公共管理“十三五”优先资助领域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51—53页。

图4—4 2004—2013年91种公共管理学科重要国际期刊发文数量

资料来源:薛澜、梁正、杨列勋:《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战略——暨公共管理“十三五”优先资助领域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51—53页。

图4—5 2010年以来管理学类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目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查询结果整理。

而随着公共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课题在管理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一点通过课题项目名称的高频词汇统计可以得到清楚印证。项目名称是反映其研究主要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为了更好地挖掘管理学类课题项目名称中的信息,分析课题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领域和问题,我们使用内容分析软件Rost-cm6.0,先对2010—2018年立项的所有管理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名称进行分词处理,再对分词处理后的词汇进行词频统计,结果显示,管理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称中的高频词汇除“研究”和“机制”外,排在前30位的高频词汇可以说全部与公共管理学科立足以及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紧密相连(见表4—7),如“管理”“政策”“政府”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常提常新之词,也是公共管理研究的核心主题;“创新”“治理”“社会”“服务”“绩效”“改革”“转型”等则充分反映了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及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的课题研究紧紧围绕国家宏观布局,并高度重视回应改革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环境”“农村”“区域”“应急”“保障”“医疗”“城镇化”等词汇则均是公共管理学科研究长期以来致力于改善和解决的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表4—7 管理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称中的高频词汇

为更直观地呈现高频词汇的内在联系,我们采用语义网络分析为项目名称中词汇的语义网络提供可视化的帮助。如图4—6所示,管理学类课题研究围绕着“研究”和“机制”两个核心词汇展开,而根据语义网络的描绘还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公共管理学科的课题研究特征:其一,“政府”“政策”“社会”“治理”等公共管理学科研究重点均与“研究”和“机制”两大核心联系紧密;其二,“公共服务”也是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三,包括公共管理学科在内的管理学课题研究既注重“理论”“背景”“演化”“机理”等基础理论和内在规律的总结,也不乏运用“实证”分析通过假设与验证对客观问题进行呈现;其四,“制度”“改革”“战略”“构建”“体系”等研究则充分体现了管理学特别是公共管理课题研究鲜明的现实取向,服务于并推动制度层面的创新与优化。

图4—6 管理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称的语义网络

资料来源:笔者绘制。

但需强调的是,对国家社科基金中公共管理学项目的分析只是发现公共管理学科课题设置及其研究方向的一种可能手段,并不能代表我国公共管理学课题研究的全貌,还有很多公共管理学研究者虽然没有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但依然积极投身公共管理学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外的大量课题研究及成果也同样代表并影响着公共管理学科课题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三 公共管理学科的奖项设置及其评选


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与研究工作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批卓越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专家,他们为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公共管理思想和方法,并探索与我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公共管理改革与创新做出了杰出贡献,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而随着公共管理学科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的提升,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投身公共管理领域的学习和教学科研中,不断为公共管理学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和空间。为充分肯定公共管理专家对学科发展的突出贡献,为后人树立榜样和动力开创中国公共管理科学事业更辉煌的未来,也为鼓励正在成长起来的公共管理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激励他们继续发扬优势,砥砺前进,公共管理学科领域也设置了各种奖项和竞赛活动,对在不同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公共管理专家学者和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博硕士研究生进行奖励。

“复旦管理学奖”,是由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每年颁发的“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和“复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三大奖项的合称。该奖项自2007年开始评奖,是中国管理学界的第一个大奖。而从设立该奖的目的来看,它面向全国,奖励在管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因此,也被视为中国管理学界的最高奖。其中,“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用于奖励在我国管理学领域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开创性、奠基性贡献的老一辈工作者,“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则用于奖励在管理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并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三个子领域分别进行评选。我国著名行政学家,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山大学教授、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名誉会长夏书章先生于2016年荣获“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黄季焜、胡鞍钢、郝模、薛澜、李树茁、王浦劬、马骏、彭希哲等公共管理专家学者先后于2008—2017年间荣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费孝通勤学奖”,是公共管理学科领域首次设立的学位论文奖,是一个以学术共同体的独立评判作为评审标准的奖项,代表了国内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对本学科学位论文的综合性评议,并以此鼓励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生致力于知识积累和创造,为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和贡献。该奖项面向全国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的优秀博士、硕士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的学位论文,每年评选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位论文各1篇,以及提名奖各5篇。该奖项于2017年度启动首届评选,参与评奖的26487篇论文来自作者自愿申报、高校推荐和评审工作小组主动搜寻,并采用多轮评审模式,最终“费孝通勤学奖”评选结果为:优秀博士论文1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篇,空缺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论文提名奖空缺5篇;优秀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位论文空缺,优秀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提名奖2篇,空缺3篇。

“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16年设立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该赛事旨在引导我国研究生尤其是MPA学生更加关注我国公共管理实践发展,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科学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在公共管理高等教育中进一步推广案例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高校与政府机关和非政府公共机构间的沟通,使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紧密结合。2017年4月29日,“案例中心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经过初赛和决赛的层层竞争选拔,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6个、“优秀奖”68个、“最有价值队员奖”4个以及“最佳案例奖”2个。在2019年年初,第三届大赛赛事正在进行中。

除此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和高校为表彰先进、促进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和繁荣而设立相关奖项或举办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2015年设立包括“最佳学术奖”“学科贡献奖”“教学贡献奖”“优秀教材奖”“跨学科研究团队奖”和“学院贡献奖”六个奖项在内的年度贡献奖;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于2017年启动并每年主办浙江省大学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也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举办面向本科生的“求是杯”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等。这些公共管理学科奖项的设置与评选,以及丰富的学科竞赛的开展,都促进着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内积极竞争、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与扩散,并进一步推动学科的蓬勃发展。



四 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学术刊物的发展


学术刊物是助益学科发展、促进思想交流并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载体,随着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壮大,也涌现了包括《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公共管理评论》《公共行政评论》《行政论坛》等在内的一大批创办精良的专业学术刊物,刊发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学术研究论文,对推动公共管理理论的繁荣,促进公共管理实践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广大公共管理学者的良师益友和公共管理共同体的精神家园。

《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于1985年7月创刊,由国务院办公厅主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研究行政管理的专业刊物,是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目前我国行政(公共)管理学科大型综合性期刊,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管理学类”第一位。2012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名单。该杂志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RCCSE)、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刊,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享有广泛盛誉。2015年是《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创刊30周年,夏书章先生在其《记〈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创刊三十年》一文中,回顾了中国行政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行政管理》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在30余年的发展中,《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从初期的双月刊改为月刊,至2019年3月共出版405期,刊载文章近万篇,所研究内容既能保持对公共管理重点领域的密切关注,又能更快速跟进国家改革热点做出及时回应,对深化行政管理理论、推动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公共管理学报》(季刊)于2004年创刊,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公共管理学术期刊。《公共管理学报》每期刊载14篇左右的学术论文,每篇论文一般在15000字左右,主要涉及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卫生管理、社会保障等与公共管理学科有关的研究主题,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以事实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强调研究成果在中国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旨在繁荣与深化中国公共管理学术研究、探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方略与途径。创刊15年以来,《公共管理学报》为我国公共管理研究开辟了一块标领学科前沿、学理实证兼顾的重要学术阵地,已经成为我国管理类期刊中高水准的学术平台,其展现中国场景、关注现实问题、规范学术研究的办刊指导思想,公开、公平、公正的办刊原则已经得到我国公共管理学界同人的认可与支持。该刊目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22种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之一,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其影响因子在中国“政治学”类期刊中曾连续七年位列第一,2017年在“管理学”类期刊中位列第三,并荣获“2016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公共行政评论》(双月刊)创刊于2008年1月1日,是由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中心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协办的专业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是,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提升公共行政研究质量;回应公共行政实践,建构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理论;跟踪国际公共行政理论前沿,展开建设性的学术对话;弘扬公共精神,服务我国公共行政实践。创刊十余年来,《公共行政评论》杂志密切关注国内外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新动向和前沿问题,强调以专栏反映热点问题和引领学术讨论,共刊载文章917篇,无论在研究主题的前瞻性、学术的原创性,还是内容的丰富性和观点的多元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与好评,不仅是公共管理研究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国家党政机关的管理实践与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该刊于2012年进入权威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CSSCI),同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并在权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2版)中排名第五,2015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五 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编写与案例库建设


一般认为,管理学领域的案例教育肇始于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教学中得以使用和推广(司林波,2015)。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能够为解决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提供有效途径,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后得以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科学化的案例编写和案例库建设也是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必要途径。

在公共管理案例库建设方面,自200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在“985工程”中设立了“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案例库建设”项目,目前已经进入项目建设的第二期并出版了多部教材。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也从2001年开始与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麦克斯韦尔学院联合开展案例教学培训工作,2004年引进哈佛大学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方面的方法和经验,成立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China Case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 Management,CCCPPM),致力于公共管理教育领域的案例开发、案例写作和案例教学方法的研讨,“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即是其历时九年精心研究自主开发的具有时效性、本土性和典型性的高品质教学案例库,并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公共管理案例库。

“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网站界面如图4—7所示)主要用于公共管理领域的教学、培训和研究,亦可作为政府部门和机构的智库,服务于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覆盖公共政策、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经济学、公共危机管理与决策、非营利与公共事业管理、国际事务和战略管理、廉政建设、领导科学与艺术、政府组织与管理、区域发展与城市治理十大方向。案例库中的每一篇案例均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专业的案例写作人员基于实地调研和各类参考文献开发写成,其中,根据孙志刚事件、医疗改革、冰冻雨雪灾害等一系列深刻的现实事件而撰写的教学案例讲述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新鲜生动的地方政府创新案例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深入探索中国公共管理的最佳实践,因此,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冲突性特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的长期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能够培养MPA学生在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都积极开展着公共管理案例库建设工作。

图4—7 “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网站界面

此外,2013年在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启动了“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网站界面如图4—8所示)建设,至2019年年初,案例中心已建成会计、公共管理、教育、工商管理等多个专业学位的案例库,其中公共管理案例1026个,位列第二。而结合全国MPA培养院校和MPA研究生教育的迫切需要,经全国MPA教指委研究并由国务院学位办同意批准,教指委在2013年新年工作座谈会上也举行了“全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全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以“统一规范、共同建设、择优入库、资源共享”为宗旨,开展案例库建设、推广与共享、案例教学师资培训、优秀公共管理案例评审入库、案例基地建设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工作,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和案例开发,传播案例教学成果,促进案例教学的经验交流与质量提升,实现中国公共管理教育领域内的案例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学术成果共享和国际合作资源共享。

图4—8 “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网站界面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MPA教学中已普遍采用案例教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也在不同程度地引入案例教学。而关于进一步推动公共管理案例库建设,促进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广泛推广,也不乏学者予以关切和探讨,如宁骚(2006)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以及教学案例撰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阐述;司林波(2015)则从科学化的案例库建设出发,提出了包括总体规划、主题选择、素材收集、案例撰写、试用检验、入库维护和推广应用七个核心步骤的公共管理案例库开发流程,并从案例撰写标准化、入库案例质量保证和案例库质量保证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标准和实践措施。



六 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范式及方法论的争论


每一门社会科学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和适合其研究活动的方法论,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演进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程中,也伴随着学者们对其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不断反思与争论,但正是这些争论客观促进了公共管理学科方法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公共管理研究者及学术共同体开展学科教学和研究,并取得具有科学性、应用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提供了多元化的工具选择。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式与管理学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而方法论则更多借鉴于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学科。曹堂哲、孙智慧(2015)认为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公共管理学界便经历了三波关于方法论的论辩:第一波是以以西蒙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和以沃尔多为代表的规范主义之间的争论为焦点,二者就公共管理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加之当时学者们对公共行政的学术地位、研究范围、主题等方面认识存在的分歧,曾一度引发了公共行政学的“身份危机”和“思想危机”。第二波以批判主义和实证主义之间的争论为焦点。1979年丹哈特针对西蒙的理性实证方法,将批判方法论引入公共组织的研究中,引发了实证方法论和后实证方法论之间的争论。第三波则以倡导方法论的整合为主要特征。1986年怀特提出后经验论哲学用以整合公共管理研究的实证、诠释与批判三种取向;斯托林斯则认为成功的研究应该整合经验主义传统的量化研究与现象学传统的质性研究。

从中可以看出,西方公共管理学者们争论的主线,即是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层面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的对立和融合,并在持续的反思和争论中经历了一个从偏重实证研究到强调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并重的过程。而公共管理学科方法论的探讨和发展在我国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和逻辑,国内早期介绍和研究公共管理方法论的教材和文献,大多以介绍实证研究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为主,之后则有学者过渡到对规范研究的强调。如周强(2014)、彭高亮(2018)等都曾从规范研究的认识和内涵、基本假设、隐含假设以及操作框架等方面对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规范研究进行阐释。近年来,也有国内学者在实证与非实证主义基础上开始探讨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新范式,如曹堂哲、孙智慧(2015)辩证指出,实证主义者将公共管理现象看作“自然的”,非实证主义者将公共管理现象看作“人文的”,而事实上,公共管理并非单纯的“自然”存在,亦非单纯的“人文”存在,而是介于自然和人文之间的“人工物”,但“在讨论人工物,尤其是设计人工物时,人们经常不仅着眼于描述性,也着眼于规范性”。因此,人们的思维应当从公共管理学方法论的论争史上关于“自然”和“人文”对立的争辩中解脱出来,在将公共管理作为“人工物”的基础上,形成清晰而完整的公共管理技术设计研究范式。

总而言之,关于公共管理学科方法论的持久争议和变迁,其最终目的都在于促使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能够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问题需要,适当借鉴和吸收相邻学科的方法论工具,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方法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包括学术传统、共同体信仰、研究方法论、解释逻辑等在内的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独特范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 有钱女人怎么做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赢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