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一路繁花相送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现代小说 > 一路繁花相送

第四章 只要不曾拥有(1)

书籍名:《一路繁花相送》    作者:青衫落拓
推荐阅读:一路繁花相送txt下载 一路繁花相送笔趣阁 一路繁花相送顶点 一路繁花相送快眼 一路繁花相送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路繁花相送》第四章 只要不曾拥有(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辛辰仰头,看向自己住的房子。她那个阳台此时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和邻居封闭严实或者堆满杂物的阳台完全不同。

她窝在家中赶了几天工,完成了手头必须最先交的工作,去广告公司交差以后,找家餐馆叫了个海带排骨汤和一份米饭作为午餐,吃完后再去超市买了一些宅在家里必备的食品,懒洋洋走回家,这才发现,今天不大寻常。

本来闷热阴沉的下午,宿舍区没多少人在外面晃,但现在到处聚集了三三两两的邻居,正在指点墙上新张贴的拆迁通知书,同时议论纷纷。

这处居民区位于闹市黄金地段,建筑老旧,几年前就被列入规划红线,传出拆迁的风声,也陆续见过测量人员拿着仪器设备做测绘,但都不了了之。不少人仍抱着同样的心理,但有消息灵通人士已经开始略带点儿神秘地发布独家消息了,“据说是深圳那边的一个大集团拿下这片地做购物广场和写字楼。这次是来真的了。”接下来自然是相互打听拆迁补偿、安置去向之类。

辛辰对这些并没什么兴趣。那天她说不记得自己在这儿住了多久,话一出口,就不免有些自嘲。因为时间其实很清晰,她从出生就住在这里,到现在整整二十五年了。

这里是辛辰祖父母的宿舍。两位老人先后去世后,辛开明不顾妻子的反对,放弃了继承权,同时要求他弟弟辛开宇也放弃,将房子写到辛辰名下,“如果你做生意赚到钱,自然还能给你女儿更多。但这房子先写到你女儿名下,算是给她一个最基本的东西,也免得你一赔钱,弄得你女儿连存身的地方都没有。”

辛开宇知道大哥不信任自己,点头同意,一同去办理了手续。

才十二岁的辛辰从此成了有产者,虽然只是两居室的老旧宿舍。她当时对这个举动完全没有概念,可是后来理解了大伯的一片苦心,不能不感激他。

每当辛笛对辛辰说起喜欢她的爸爸辛开宇,她就有矛盾的感觉。当然,她是爱她爸爸的。那样快乐、不给女儿压力的父亲,从小到大甚至没对她发过怒,尽力娇惯她的小脾气,她怎么会不爱?

然而辛开宇同时也是一个让他自己生活得快乐且没有压力的男人。他会安排女儿在附近小餐馆挂账,等他月底统一来结,因为他根本不会做饭也没这个时间;他会很晚回家,完全不像其他家长那样辅导功课、检查作业;就算不出差,他有时也会夜不归家,只打电话嘱咐她睡觉关好门窗;他半夜会接到一个电话就匆匆出去,而打电话的不问便知是女人。

他曾经带女人回家过,尽管那漂亮阿姨一来就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并开始做饭,表现得十分贤淑。但辛辰并不觉得房间整洁了、餐桌上有热腾腾的饭菜算是一个家庭秩序正常的体现。从小到大,有太多女人呵哄过她,给她织毛衣、织帽子、做好吃的,而一旦和她爸爸分了手,她们就消失了。

她理所当然地并不喜欢这新来的一个,吃完饭就不客气地跟她说:“你怎么还不回家?”

漂亮阿姨不免尴尬。辛开宇表现得无所谓,只笑着让女儿赶紧回房间写作业。可是辛辰没这么好打发,她当着两个人的面打电话给她大伯辛开明。小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最准确的直觉,她知道大妈算不上喜欢自己,而大伯则疼自己不亚于疼辛笛。

辛开宇一向纵容辛辰的小性子,听她对着电话跟大伯撒娇说爸爸又带陌生阿姨回来了,晚上也不肯走,妨碍她做作业,他并不发火,只苦笑一下,摸下女儿的头,“乖宝贝,别闹了,我送阿姨回家好了。”

辛开宇送走女友回来时,辛开明也赶过来了,正检查辛辰的作业,果然看到他就冷下脸来,将他好一通教训。

辛开明抱着万一的指望,先问弟弟是不是准备好好恋爱成家,“要是这样,我不反对你带她回来,跟小辰慢慢熟悉,培养感情,以后好相处。可是也得自重,不能随便留宿。”

辛开宇摇头,照例地笑,“我只打算好好恋爱。成家?现在没想过。我也不打算给辰子找个后妈。”

辛开明要不被这个回答惹怒就怪了,“那你就不要把张三李四全往家里领。小辰才十三岁。女孩子心智发育得早。你以为让你女儿这么早接触你的风流史就是对她好吗?还不如给她找个安分女人当后妈来得妥当。”

辛开宇并不打算和他古板的大哥对着干,而且他承认大哥的话有一定道理,“行了,大哥。我答应你,以后再不领人回家了。可以了吧。”

他说到做到,的确再没领女人回来过。这个家就维持着没有女主人的状态。辛辰对母亲没概念,也没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空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人的梦想守望 荆棘舞2:升职游戏 经销商还能怎么管 Java 8函数式编程 Java编程思维 Java技术手册(第6版) Java攻略:Java常见问题的简单解法 若即若离:人际关系的禅意美学 老爸评测:你的健康呵护指南 解码青春期:养育十几岁孩子的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