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资本之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传记回忆 > 资本之王

第2页

书籍名:《资本之王》    作者:戴维·凯里
推荐阅读:资本之王txt下载 资本之王笔趣阁 资本之王顶点 资本之王快眼 资本之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资本之王》第2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说唱明星帕蒂·拉贝尔(Patti LaBelle)唱起《生日快乐歌》。记者兼歌手罗德·斯图尔特(Rod Stewart)正站在施瓦茨曼的巨幅画像下,喜剧演员马丁·肖特(Martin short)摇摆着向他走来,打趣说,施瓦茨曼把派对选在这里,是因为他觉得这里比他的公寓要低调一点。据报道,斯图尔特出席类似场合需要100万美元的出场费。
    这个耗资300万美元的派对其实是一场自我加冕的庆典,昭示着“镀金年代”新国王的诞生。这是一个热得发烫的年代,巨额财富充斥着整个华尔街,私募股权领域更是财源滚滚,而施瓦茨曼正是华尔街私募股权领域的领军人物——黑石集团的CEO。
    这场奢华的生日派对正是一个惊天计划的序曲,很快,黑石集团就要IPO了。或是故意为之,或是无心插柳,施瓦茨曼的生日聚会淡化了人们对黑石集团在5周后,也就是3月22日上市的恐惧,也消弭了阴谋论的影子。其他与黑石集团规模和级别相当的私募股权公司没一个敢做出这么大胆的决定,黑石集团此举把金融界习以为常的行为公开化了:私募股权,不过是一桩先收购公司,然后若干年后再把收购的公司出售以获取利润的生意,现在,这种生意正式从经济的边缘地带移到了经济最核心的位置。黑石集团的前景非常诱人,远在东方的中国很快就找上门来,要求购买公司10%的股份。
    6月22日,黑石集团股票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很快从31美元飙升至38美元,成批的投资者都声称想要分得一杯羹。按这个收盘价,公司价值达380亿美元,相当于华尔街投行界的老大——高盛集团价值的1/3。
    公司上市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使施瓦茨曼不得不将公司巨额利润公之于众。这个数目如此巨大,以至于黑石集团连对自己的银行家都不愿透露,直至几周后,黑石把股票提供给投资者时,才把其利润数额公开。2006年,黑石集团为60个合伙人创造了23亿美元的利润,平均每人3800万美元,施瓦茨曼一个人就得到了3.98亿美元,这还仅仅是工资。
    IPO给施瓦茨曼和他的同伴带来了第二笔横财。23.6%的公司股权出售给普通投资者和中国所获得的76亿美元中,黑石集团及其合伙人拿到了46亿美元,施瓦茨曼一个人就拿到了6.84亿美元。施瓦茨曼所持有的剩余股票价值94亿美元,确保了他依旧是富人中的富人。80岁的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on)是黑石集团的共同创始人,当时处于半退休状态,在这次IPO中拿到了19亿美元。
    
    黑石集团的IPO正值金融界变革之际,黑石集团和其对手们在全球范围内竞购公司。这个私募股权公司或杠杆收购集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难得一见地卷起袖子,大干特干。黑石集团、KKR集团(Kohlberg Kravis Roberts and Company)、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等私募股权公司,获得了对冲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和其他一些投资者提供的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他们先是接管了价值100亿美元的公司,然后是200亿、300亿、400亿。2007年以前,每5桩跨国公司并购中就有1桩是私募股权做的,而且他们的雄心远未停止。当时曾一度传言,一家私募股权公司准备以1000亿美元收购家得宝公司(Home Depot)。
    私募股权已经渗透到经济体系的各个环节。没有黑石集团,你不可能喝上一杯法奇那(Drangina)或在Orbitz网上订票参观杜莎夫人蜡像馆。其实,当你在邓肯甜甜圈店喝上一杯咖啡,在玩具反斗城买一个泰迪熊,在席梦思床垫上睡觉,在喜度摩托艇上冲浪,打开一个高仪公司(Grohe)的水龙头,在伦敦联合博姿公司购买剃须刀片,都会有一些私募股权公司因此获益。黑石集团全部或部分拥有51家公司的股权,雇员达50万人,每年销售额达1710亿美元,这些让黑石可以与全球第10大公司相匹敌。
    私募股权的妙处在于公司人很少,多数时候在暗处操作,他们很少在媒体露脸,更不会向媒体透露投资计划的细节。高盛有30500名员工,其盈利情况每季度都对外披露。黑石集团尽管拥有众多工业和房地产业的控股权,但仅有1000名员工,它的账目没到披露时间是绝对保密的。那些掌控几十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公司的网页通常非常简单,你很难在上面找到所需信息。
    不过,黑石集团、KKR集团、凯雷集团、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和绝大多数规模较大的私募股权公司的控制权,仍由各自的创始人牢牢控握。自从19世纪的“强盗贵族”时代以来,还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会有这么多的巨额利润流入到如此少数人的手中?
    私募股权的力量在华尔街空前强大。以前,资产收购公司仅仅是一个依靠银行给予施舍来维持交易的乞求者。现在却反过来,银行向黑石集团等私募股权公司摇尾乞怜。
    
    2004年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世界上最大的两家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摩根大通的投资精英们在竞标中犯了错,以比黑石集团、KKR集团和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高很多的报价竞标一家爱尔兰医药公司华纳-奇考特(Warner Chilcott)。KKR联合创办人亨利·克拉维斯(Henry kravis)和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的吉米·库尔特(Jim Coulter)怒斥这些银行的冒失行为,给那些银行好好上了一课。摩根大通立即解散了参与那次竞标的私募股权子公司,瑞士信贷则下令禁止其私募股权团队竞拍黑石集团、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和KKR集团参与竞标的公司。
    
    对于黑石的一些对手来说,受到公众关注并不是件稀罕事。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KKR就进入了公众视野,当时KKR收购了西夫韦连锁超市(Safeway supermarket chain)和出产纯果乐果汁、新秀丽箱包、倍得适内衣的碧翠丝公司(Beatrice)。1988年,在一次激烈的竞标中,KKR用313亿美元收购了烟草及食品巨头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RJR Nabisco),成为早期大手笔收购的典范,KKR也成了那个懵懂时代的收购狂徒。畅销书《门口的野蛮人》详尽地描绘了KKR在那场竞购中的经典运作,令KKR创始人亨利·克拉维斯家喻户晓。与此同时,私募股权界的另一巨头凯雷集团高薪聘请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在投资界掀起风波。在施瓦茨曼生日派对和黑石集团IPO之前,施瓦茨曼的公司在业内相当低调,尽管在华尔街股权投资领域最为成功,但它并不为人所熟知。
    直到1985年,施瓦茨曼和黑石集团的共同创始人彼得森才迟迟加入这个收购游戏中,而那时,KKR和其他一些私募股权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磨炼,早就把握了杠杆收购的运作“精髓”:借钱收购一家公司,把被收购的公司作为抵押。到2007年,由施瓦茨曼实际掌控的黑石集团风头超过了其他顶级对手公司。
    黑石集团拥有投资人投入的880亿美元资金,规模超过KKR和凯雷集团,从并购业务上获得的收益也远远高于其他对手公司。此外,它还掌控价值1000亿美元的房地产资产,并注资500亿美元到其他公司的对冲基金中,从中收取管理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这是其他竞争对手仅能蜻蜓点水般涉足的地方。黑石集团有顶级并购专家,还有一群精英银行家可以为其他公司在兼并和破产方面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经过22年的发展,施瓦茨曼和彼得森创造了华尔街令人叹为观止的新盈利模式,这时的黑石集团足以与全球任何一家超级投行相匹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3G资本帝国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哲学 起源:NASA天文学家的万物解答 蓝玫瑰不会安眠 扭曲的铰链 怜悯恶魔 匣中失乐 献给虚无的供物 北方夕鹤2/3杀人事件 中国橘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