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百年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

时间:2023-03-27 11:47:21

百年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一文创作于:2023-03-27 11:47:21,全文字数:29457。

百年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

强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7]249“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8]340。这是毛泽东反复阐明并一贯坚持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方针,蕴含了毛泽东改革开放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过程中各种关系的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在“以苏为鉴”的方针指导下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独立自主探索和开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先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革命本性,是“韬光养晦”并集中精力办好自己事情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出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开放方针,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理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是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在国际上掷地有声的话语权的前提和保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历史转折

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形势的正确研判,以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和顶层设计的战略眼光领导中国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全面开启了改革开放,并提出了小康社会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9]实践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方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史上的历史性转折。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任务。他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0]101从根本上揭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推进改革开放是实现现代化、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重心,突出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建设的成功经验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赓续发展的前提。通过解放思想对党的指导思想进行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社会基础。改革开放初期,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指导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改革,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运行规律,以促进和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在农村改革方面。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的收入,实施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在全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了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解决了农村发展、农民生活的困境,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推进“三农”发展。二是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在借鉴农村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城市经济责任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快城乡商品流转。三是在所有制结构改革方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优化相关配套体制机制,逐渐形成全民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共同发展的新经济形式。四是创建经济特区。1979年,国家先后批准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经济特区。以经济特区为平台,使中国更加通畅的走向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阶段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0]460邓小平首次概括了“四个现代化”与“小康之家”之间的辩证关系,之后又制定了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规划。直到200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而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路线图和时间表,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与时代脉络,在推进了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同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决心、信心、恒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关键一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党的“四个现代化”理论的延续和发展,是观念现代化向制度现代化的又一次升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拓宽了“四个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实质内涵,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本质体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创造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苏冷战结束,世界开始走向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在党和国家历史的紧要关头,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史称“南方谈话”。“南方谈话”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从本质上厘清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从本质上回答了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1]21邓小平不断深化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进行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破解了世纪之问和时代之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工具属性,抓住了要害,找准了“症结”,全面地阐明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并非“双胞胎”,指出了计划与市场的本质特征、内在关联、手段属性,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为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57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计划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创造性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3]3,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14]6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现实要求。“以人为本”就是 “以人民为本”,发展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群众观的根本体现。统筹兼顾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人的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点,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战略布局,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统一、人的发展与经济

提醒您:因为《百年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百年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在线阅读地址:百年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