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中日两国青年“躺平”现象比较研究

时间:2023-03-27 11:49:06

中日两国青年“躺平”现象比较研究一文创作于:2023-03-27 11:49:06,全文字数:18089。

中日两国青年“躺平”现象比较研究

物欲控制生活[3]。

在追求事业有成、职业前途方面,同样表现不出什么热情,甚至可以说无欲无求,普遍认为在就业一事上不必刻意追求,有份说得过去的工作就可以。什么“荣华富贵”“出人头地”,已经引不起多少兴趣,不少刚参加工作的职场人,升职加薪的愿望很淡薄。在学业方面,同样没有什么功利心,对课业不上心,认为即使考上东京大学那一类名校,也少有机会发达起来,而从小地方混进大城市不过是给别人打工,又没有经济基础,无法安身立命。同样,对于恋爱结婚、组织家庭仍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不愿意成家,更不想生育。按照2016年日本国情调查中人口户籍方面的统计数据,居民总户数的1/3以上是单人独居户。生育率长期低迷,少子化现象非常严重,政府采取多种刺激措施,都收效不大,育龄阶段人群根本不买账。

特别是还有一类“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ning”)群体,既没有正式职业,也不在学校里受教育,更不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处于15岁到34岁的年龄段,单身,宅在家中,利用父母或者共同生活伴侣的资助而维持生计,此类人数量相当可观,而且演化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风气。日本的“NEET”与发源地英国的同类略有差异,在英国,十分之一的“NEET”主要处于16-18岁年龄段,且大部分没有受过高等甚至高中教育,而日本的“NEET”中高学历者不在少数。

四、中日两国青年“躺平”现象对比分析

(一)中日两国青年“躺平”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

1.社会需求的飞速发展和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新型产业的异军突起,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和要求。过去需求的是专门技术型人才,号召青年人走“又红又专”道路。而当今社会需求人才不仅要懂得专门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也就造成了许多青年学生和技术工人技能的缺失和能力素质的欠缺和不足,让相当一部分青年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2.非正确舆论引导甚至是误导。当今社会,除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之外,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铺天盖地,动辄舆论发酵,影响和误导了大量青年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暴露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和缺失。

3.青年人人生目标的缺失和不确定性。青年人由于刚刚步入社会,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人生目标和志向也容易发生变化,因此,提倡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立长志”而非“常立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的那样:“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

(二)中日两国青年“躺平”现象对比分析

1.我国青年口头语中的“躺平”“佛系”更多的还是缓解压力的调侃和情绪表达。重重重压下的两国青年,由于生活压力、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面对生活的重压,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态度和特征,其中我国青年没有被击垮,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和斗志,而是选择了一种调侃和自虐的口吻来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其中我国青年的表达更为隐秘和含蓄,并且在躺平过后能够重新振作起来积极投身社会和劳动创造,为国家和社会去拼搏奋斗。日本青年的表达则更显得消极和无奈,他们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激烈的竞争面前无所是从,不知何去何从,选择的是退避三舍和不思进取。这与我们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我国高度重视解决“躺平”“佛系”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改观。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指出:经调研发现,在我国真正选择“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当代青年不会真正的“躺平”和信奉出世生活。但在我国特有的人口结构和激烈的人才竞争的环境下,当代青年面临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遇到人生的重大抉择,青年表现出迷茫和困惑,有的就会丧失方向感,感觉使不上力气,这种现象过去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些年,国家在政策上加大了解决青少年教育、就业和婚恋、育幼等方面的力度,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期待着全社会更加关心和关爱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精神健康。

3.中日两国青年“躺平”的行为有相似之处,但是差异也显而易见,分别是两国不同国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日本是高福利社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方面保障充分,青年人远没有中国青年人承受的压力大。与中国“躺平”比较,日本青年“躺平”,绝不是出于生活不下去的困境,而是社会环境达不到本身较高要求情况下的消极选择。欲望低下并不是全无欲望,而是改弦更张尝试采用另一套更为适用的价值,将传统的欲望取而代之,与世无争恰恰是现在日本年轻人的行事风格[4]。而中国“躺平”的青年人,还处在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奋斗的阶段,面临的生存条件过于苛刻,可谓情非得已。在日本,青年人通过一定努力就可以过上更加安稳宽裕的生活;在中国,青年人经过千辛万苦,却不一定能够进入中等收入阶层。日本青年有条件建功立业,却不愿意吃苦受累流泪流汗;中国青年愿意在不利条件下付出更多,但要获得一份体面的生活却格外艰辛。中国青年有强烈的改变命运、改善自身状况的愿望,缺少的是外部友好环境的支持。或许当我国跨入发达国家行列后,也才会面临低欲望社会问题,出现更加类似日本青年人的“躺平”现象。

五、结语

对造成“躺平”问题的原因,各个国家都有充分的认识,认为需要采取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有日本社会学家认为,改变青年人贪图安逸的心态,从“躺平”状态起身走向职场,应该从其原生家庭寻找解困的关键路径。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子女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上一代的思想观念,家长遵循道德原则、有责任感、自强自立,就会把优良品质传递给下一代,家庭是塑造孩子完整人格的最有效工具。父母敬业奋斗,能够在职业与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将会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认识。另外,长期面对青年人消沉颓废、排斥职业生涯的问题,教育行业难辞其咎。日本教育界早已经摆脱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注重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鼓励自由发展,差异化发展,所谓的素质教育已获得社会大众的共识。但是,近年来教育界也在进行反思,业内专家认为,本国职业教育方面着力不够,应该大力建设具有完整体系、科学有效的职教制度。帮助青少年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日本在中小学阶段就开设职场实践课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成熟人士打下基础。

解决中国的问题却需要选取符合国情的特色道路。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举行的重要会议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全民富裕。学习会议精神让我们领会到:社会贫富差距太大,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并对劳动者的进取热情造成致命伤害,应该以共同富裕作为解决之道;实现共同富裕,不单单是经济问题,

提醒您:因为《中日两国青年“躺平”现象比较研究》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中日两国青年“躺平”现象比较研究》在线阅读地址:中日两国青年“躺平”现象比较研究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