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

时间:2023-04-12 01:07:09

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1:07:09,全文字数:18582。

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

制与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所借助的横向秩序协调机制暗含着一些相互矛盾的诉求,并在各自运作的领域中自发地排斥另一套机制的涉入。[9]因应治理环境复杂性变动性的趋势,社会治理的弹性化、协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技术与社会的互嵌。在这些年来的疫情防控与社会治理中,依托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治理进一步提升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进一步提出敏捷和精准社会治理的策略和路径,即借助新兴技术推动多主体协同治理,通过大数据技术辅助构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自组织的治理模式,通过发展自组织来提升治理活力和治理效率;同时,利用大数据大规模收集数据的功能可以进行突发事件风险预测,从而提高社区感知风险、应急响应和灵活决策的能力,化解社会冲突风险。[10]从其核心来看,数字化治理的核心在于数据采集和“算法”设定及流程再造,是运用数字技术改造管理及服务模式,实现工作流程数字化,从而提升社会协同和治理效能。但与此同时,只靠技术的单兵突进和刚性嵌入,而缺少理念的更新、制度的变革、组织的转型、法治的规范和伦理的关切,数字治理既不能充分借助技术的能量实现对治理的有效优化,还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影响人的体验和感受。[11]如在疫情防控实践中,诸如公民个人信息过度采集、数据跨区域或部门间共享流通受阻等问题,叠加技术层面的不完善、数据层面失真以及由主观认知的偏差甚至偏见导致的算法有效性的降低等,都直接制约了数字化治理的有效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实践的互嵌耦合关系,对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至关重要。

三是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社会实体化日趋明显。随着网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渗透,线上虚拟社会与线下实体社会正呈现相融合的态势。“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12]5G、人工智能、VR/AR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社会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真实与虚拟的边界日益消除:一方面,网络新技术不断通过数字化方式重塑出“虚拟社会”,并越来越趋近于现实生活,典型的如近年来兴起的元宇宙,即是通过数字技术形成的高度虚拟化社会;另一方面,现实组织与制度更多地嵌入网络空间,个体与组织借助于网络数字化应用而推动现实社会的运作。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网络数字技术与传播基础结构赋能社会韧性的形塑——移动互联网与平台型媒体、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社会的结构性、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性”,在社会结构遭遇冲击和破坏时避免“解组和崩溃”,并“继续维系结构运行和发展”。[13]当现实社会进行封控与隔离时,运用数字化技术来实现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已成为必然。尤其是随着政务服务、商业服务、教育服务以及就业、法律、注册等社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一个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相互补充的新社会形态正在日益浮现。且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延续,这种融合性的社会形态还将持续发展,基于众心化、直接化、生态化及智能化等特征基础上,产品和服务逐渐个性化、生产和生活逐渐分散化、政府和企业的规模逐渐小型化、生产生活的工具逐渐公共化等趋势日益显著,[14]也会对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总体上看,面对后疫情时代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挑战,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就要直面这些经济社会新变化新趋势,深刻把握这些变动趋势背后的社会逻辑和规律,进而在顺应这些变动的实践中积极主动促成变化、引导方向、激励创新,并由此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可以说,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性更强的社会,社会治理也应与时俱进、锐意变革,以准确识变、科学求变、主动应变来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三、以韧性治理提升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

如前所述,后疫情时代风险常态化、社会再陌生化及心态失衡等对经济社会的扰动,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不确定性增强、线上线下新社会形态等的呈现,则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由此,要因应后疫情时代技术、制度及文化的变动,持续提升治理韧性以作为应对路径。从理论上看,韧性社会治理致力于高风险社会中社会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韧性建设,聚焦危机应对、系统复原、发展演进等关键环节,力求使社会系统在应对风险冲击时,保持基础机能、快速分散风险、恢复正常运转、推动变革创新。[15]具体来说,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探索:

一是要充分发挥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持续优化多主体协同的社会治理网络。越是面对不确定风险,越是要打通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各主体的联通网络。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构建深度联接社会、快速响应社会变动的敏捷组织体系;要着力打造韧性治理协同链,形成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社会治理的韧性体系;要实现社会治理的流程再造,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风险共建共治的实现路径,加强源头、过程和结果等维度的精细化治理,提高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社会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

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数字化治理的路径与方式。在实践中,要以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基础,推进“智能治理的综合”即将各种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综合运用于治理活动中,精确地把握治理对象的即时信息并加以有效应对。一方面,要打破部门数据壁垒,聚焦脆弱群体进行“社区画像”“数字画像”,提升防疫控疫常态化下不同人群尤其是脆弱人群的民生服务保障;另一方面,持续优化社会网格化“技术—社会”互嵌耦合的治理路径,推动基层治理制度的持续创新,同时要为防止和监督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做出相应的制度性约束。

三是要加强社会面风险教育,加大媒体宣传以及对自媒体、网络社群等积极引导和干预的力度,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测和预警。社会心态稳定能够为战胜风险、尽快走出非常态提供有力的支撑,而良好社会心态的关键在于能否为民众提供相对稳定的预期。在实践中如可编制或发放防疫控疫常态化下民生服务指南手册,使民众对生活和工作安排有保障性预期;通过各种传媒、电信运营商等渠道持续推送相关须知,提高对民众在公共场合的自我防护和环境卫生的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在积极治理虚假信息的同时,发挥多渠道信息发布作用,加快通过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接地气宣传报道安抚民心,让民众真切感受到社会友善尤其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进而化解民众已然累积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四是探索形成非常态社会体系常态化运作的实践机制。要着重形成与非常态社会体系的协作衔接机制,包括常态治理向应急治理转向衔接时的党建引领方式、组织整合动员机制(包括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等)、资源调配机制(包括基本生活物资、急需人力资源、医疗防护资源等),辅之以必要的技术支撑与社会参与的“技术—社会”网络支撑,形成“信息获取—分析研判—反馈处置”等联动机制。同时,还需要对公众的预期引领、心态调适以及力量动员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以备紧急状态出现时能够维持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

提醒您:因为《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在线阅读地址: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