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帝都文化书写<br/>----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时间:2023-04-12 07:52:08

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帝都文化书写<br/>----以《儒林外史》为中心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7:52:08,全文字数:32018。

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帝都文化书写<br/>----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唱戏、观戏为主,引来城内各阶层的捧场和叫好。《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五月初三日,杜慎卿等人组织莫愁湖湖亭大会,邀请了萧金铉等文士以及梨园戏班子,挑选一个好日子,找一个“极大的地方”,再把“一百几十班做旦角的都叫了来”[6]377。让这些人每个人都做一出戏,最后由这帮士人给他们每个人的表现评分,按照色艺表现评出优劣等次,将名单张贴于通衢。这凸显了那个时代文人的集体行为。如此热闹的景观,自然引发当时众人围观,尤其是那些有钱人,只要听说有莫愁湖大会,都雇佣湖中打渔的船只,张灯结彩,来到湖中观看,往往直闹到天明才散:

到晚上,点起几百盏明角灯来,高高下下,照耀如同白日;歌声缥缈,直入云霄。城里知晓莫愁湖大会的都急急忙忙凑过来,争抢着观看叫好,场面壮观,一时传遍水西门,闹动了淮西桥。[6]280

看似是文人们的娱乐消遣活动,本质上则是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魅力外显,文人雅客们的泛舟秦淮、赏灯观火、登高作文,都在为南京不同于江南其他都市做了注脚。如杜慎卿登雨花台、杜少卿携着妻子到清凉山姚园游玩、庄征君搬住玄武湖等。不论是普通百姓的文化礼俗还是文人墨客的登山论词,都呈现了帝都市民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

从小说叙事技巧的层面上看,文人雅集不仅是一个空间单位,同时也是一个时间单位,就前者而言,文人雅集活动可以为小说中的人物聚合交流,以及故事的演变提供了特定的地理空间,就后者而言,小说中的人物聚合交流以及故事情节的推进,都将随着集会的时间流程而逐步进行[18]。如果我们再从文化心理的层面上看,文人们雅集唱和于秦淮河畔,大多是为了排遣内心寂寞,或附庸风雅。优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人观赏游玩,秦淮河就成为了小说中描写的一个娱乐空间。但是,明清江南小说城市地标的一个变化就是不再局限于地理空间的层面,而是到达了文化的层面。以士林儒生为代表的市民阶层,纷纷搭建自己政治梦想的舞台,由此形成了江南城市中独特的儒林世界。

(三)崇尚清谈、诗酒人生的风流旨趣

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崇尚清谈、诗酒人生的追求。《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写杜慎卿邀请萧金铉、季恬逸等人到寓所聚会。宴席上萧金铉说:“今日对名花,聚良朋,不可不诗。我们即席分韵,何如?”杜慎卿却道:“先生,这是而今诗社里的故套。小弟看来,觉得雅得这样俗,还是清谈为妙。”[6]362明清士人对仕途无望之时,就会寄情于魏晋风度,通过这种清谈暂时麻醉自己。小说中没有详细描写杜慎卿的清谈内容,究竟是人物品评,抑或是谈论《老子》《周易》《庄子》等“三玄”,但是,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说塑造了这些名士对魏晋风尚的推崇。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他们试图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模仿历史上的这种行为,以表达对政治生活失意后的淡漠。饮酒是魏晋风度的标志性文化符号,酒可以麻醉人的生理神经,也可以麻醉人的精神思维,魏晋时期的名士饮酒是为了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倾诉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与无助,企图用醉酒的方式麻醉自己的仕途失意,也躲避随时而至的杀身之祸。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历代的文人都会借助这一生活方式表达内心世界。明清时期的名士面对政治仕途的失意或各种原因导致的内心失落,纷纷效仿魏晋名流。但是,明清士人的诗酒风流毕竟不同于魏晋,他们当中许多人扛着名士的大旗,却难以掩盖刻意的模仿和虚伪造作的本性,是所谓假名士、假风流。《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天长县同访豪杰,赐书楼大醉高鹏”中,杜少卿、张俊民和韦四太爷等人饮酒大醉,但是,杜慎卿表现出来的诗酒风流无不散发着矫揉造作的味道。这也表现了以他为代表的一批士人内心世界、精神追求的虚伪。

从以杜慎卿为代表的这些士人热衷于魏晋风流、诗酒人生的生活趣味可以看出,明清南京的一批无所事事的士人,并无真才实学,只是假扮名士,刻意模仿名士风流,以此掩盖内心的空虚。更重要的是,士人们热衷于高谈阔论的行为,又反映了城市政治文化氛围的浓厚。因为只有热衷于政治理想却因为政治理想屡屡失败的士人群体,才会热衷于这种清谈。所以,当小说中呈现出一个鲜明的士人群体,而且,通过这些士人的娱乐休闲、高谈阔论去展示他们内心世界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南京作为政治帝都,在历史上积淀了深厚的科举文化底蕴。

当然,在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金陵小说中,士人群体呈现出来的生活趣味、价值观念仅仅是当时南京市民阶层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实,这种追求魏晋风流的高雅旨趣并不局限于文人群体,而是普遍存在于广大市民阶层中。吴敬梓把南京描绘成为文化的中心和礼乐规范的中心,这是对南京作为士人文化中心的充分肯定。小说第三十二回娄太爷劝说杜少卿,南京是个大邦,让杜少卿去那里才能凭借才情做出些事业来,这也体现出作者对南京帝都文化的认可。

耐人寻味的是,小说中同样描写了江南的其他众多城市,如同为江南大都市的杭州和扬州,但是,在这些城市的书写中,南京始终占据了中心的地位,其城市士人云集的文化气象,远不是其他江南城市能够比肩的。小说中的南京宛如一个众星捧月的中心,具有强大的文化辐射力量和文化示范作用[11],这正是南京作为帝都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化映射。

《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帝都文化书写<br/>----以《儒林外史》为中心》在线阅读地址: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帝都文化书写<br/>----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