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中国青年导演动画创作的感官视角、现代性体验与影像表达

时间:2023-08-16 03:00:40

中国青年导演动画创作的感官视角、现代性体验与影像表达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3:00:40,全文字数:18434。

中国青年导演动画创作的感官视角、现代性体验与影像表达

、散步、放松的公园。但对于“大桥遗犬”与像“大桥遗犬”一样沦为“丧家犬”的人类来说,桥底的空间是他们的避风港。

在“大桥遗犬”的视角下,大桥下的公园里人来人往,出现了晨练的老人、跑步的阿姨、坚持每天钓鱼却钓不上鱼的钓客、在河堤上涂鸦的青年人、将涂鸦覆盖的管理员老林、在垃圾桶里翻找的红发青年,以捉狗为乐的“打狗队”等角色,这些角色不断与主人公相遇再分离,带给它一段段平凡普通却各不相同的体验。生活在城市中的“现代人”与大桥下的流浪狗一样,需要不断与大量陌生人展开短暂的接触,但是这种接触是功能主义的、表面性的、浅尝辄止的、非个性化的。“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自我目的的手段”是都市生活方式的特点:“次要接触代替主要接触,血缘纽带式微,家庭的社会意义变小,邻居消失,社会团结的传统基础遭到破坏。”[5]《大桥遗犬》中有大量基于都市生活的、对都市社会群像的观察,作者从桥底观察现代都市的生存体验是一种全新的、体察现代生活的角度,也通过不同角色在桥底就会释放出的一面深刻展示出现代社会的本质性生存体验。

在《大桥遗犬》中,作者着重刻画的两组“都市人”形象是“善良的胖子”与一对在桥下恋爱的男女,这两组人物与大桥遗犬之间的情感关系构成了作者对现代性体验的核心理解。首先是与“大桥遗犬”构成一组对照的“大桥遗人”——善良的胖子。这一角色总是以一句友好却因不变而违和的开场白“今天不上班啊”向所有人搭讪。在普通人看来,他只是一名智力障碍者;但对于同样无家可归的大桥遗犬来说,他却是最好的伙伴,构成了流浪狗生活乃至流浪狗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桥底是他的藏身之处,就像狗的箱子一样,是他们的庇护所;作者在海报里也把胖子画得体型庞大,脸上布满褶皱,像流浪狗一样蜷缩在桥底,其实和狗躲在他的盒子里是同一个道理。作者通过大桥遗犬模糊的记忆刻意隐去了胖子曾经的苦难,留出空间给观众想象,同时将注意力引入这个角色当下的状态之中。“都市社会关系的特征是肤浅、淡薄和短暂。共同情感的匮乏,急剧的竞争,居无定所,阶层和地位的差异,职业分工引起的个体的单子化,使人和人之间的沟壑加深,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个体并没有被温暖所包围,而是倍感孤独。”[6]胖子和狗的相遇是典型的、城市与现代体验中人和人之间的相遇与相处的模式。胖子和狗的陪伴在一开始就有一定目的性:狗想得到胖子的食物,而胖子把狗当作倾诉的对象。出于互相需要产生的“利用关系”在时间长了之后也会在“我”的同一中产生一种不需要言语的默契;就像《大桥遗犬》中的胖子与流浪狗默契地分食一枚煮鸡蛋一样,相互被需要的关系是顺其自然的、舒适的。但是当观众认为这种陪伴习以为常或理所当然的时候,美好的东西可能就会戛然而止——一切相遇终归是短暂的,人与人的关系最终又会回到最初的陌生中。

在失去胖子后,大桥遗犬屡屡在桥下遇到一对恋爱的男女,两人在桥下的结合也难以成为一般意义上承载“爱情”的媒介;他俩就像一面镜子用人居高临下的泛滥的怜悯,照出狗的独立与自省。萨特的存在主义强调,“我”只能通过他者折射的目光才发现自我的身位性,但这种反身性的指认通常又是非审美的。现代社会中的个体都拥有成为独一无二的自身的欲望,但他又只能是他自身,因此需要在他人的目光中发现自身的存在;而现代社会的?化性与人际关系的短暂又注定了这只能是欠缺。“人是一种要成为自在的欲望,即最终要成为属于他自己的、是他自身基础的自在。……然而自在与自为在存在意义上有着根本冲突,它们永远也不能和谐地统一,也永远地丧失了这种统一的可能性……人是一种无用的激情。”[7]这对男女的出现的同时,也让狗想起和胖子互相陪伴的时光。

三、心理主观写实的影像表达

动画片的影像表达不仅是动画媒介将在影像表达上,《大桥遗犬》是一部对于当下现代社会生活现状的体验与观察所做出的影像表达,是一个忠于现实的故事。影片中除了大桥遗犬最后短暂地说出了人能够理解的话语之外,再没有任何超现实的地方。导演力求以动画手段表现作者感受到的“现实”,为此在场景设计、角色塑造等方面尽量追求“主观真实”:让观众相信这个现实的世界其实是要用画面“欺骗”观众,这就是导演追求的“主观相对写实”。

在场景设计上,导演沿用了其导师刘健代表作《大世界》中黑色单线简笔勾勒建筑与场景的画法,上色也以平涂铺色为主,为鲜明时代特征背景下大桥、建筑工地、公园滑板坡道等城市景物带来了独特的造型感;无论远近的景物都采用相同的绘制方式,只勾勒线条而不过多渲染平面关系或立体关系,以类似漫画的形式将整体场景消除了纵深比例,所有场景都能被“安全”地放置在同一个稳定的平面中。在色调上,导演学习和借鉴了法国短片《我的海象外公》中的灰蓝色调,尝试保持杭州秋天稍微有一点雾霾、有一点清冷的感觉,让颜色紧贴现实。在角色设计上,导演尽量让人与动物的比例和面部保持相对的写实来配合场景,同时从现实中寻找符合角色预期的方式来作画。比如“便衣”的面容来自导演在桥底下拍素材时偶遇的行人;“老林”的形象参考了《大佛普拉斯》中的角色“菜埔”,还融入了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某位教师的面相;“胖子”的出演则参考了一位与林雪气质相似的真人,避免了大量硬画的难度。在角色的动态表现上,作者也尽可能抛弃夸张的动画形变带来的弹性感,利用写实的运动绘制方式来营造动画上的写实感。

可以看出,《大桥遗犬》中的场景并非一般意义上唯美的“景色”,角色们也并非理想化的俊男美女形象,而是丑陋和肥胖的、故作姿态乃至纵欲的。这样的影像表达方式与一般人理解中动画作品的“萌系”“唯美”风格都毫不沾边。导演柔化了刘健作品中异常冷峻、严苛、现实的一面,在结合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以及班克斯的《画廊外的天赋》《纽约!班克斯来袭!》《拯救班克斯》等作品[8],不但表现手法独具艺术特色,题材也愈加厚重,情感愈加饱满。《大桥遗犬》试图表现在虚无化的自我意识中,“我”的自我意识无法接受世界的荒诞,无法与之相关与融合;因此需要通过他者对“我”的意识或者观看,把“我”还给“我”;正是这个来自他者的注视,形成了被动的我的自我。在片尾处,“大桥遗犬”离开那对男女来到河岸上时,我让河岸的剪影呈现出胖子轮廓的形状。这一“彩蛋”体现了作者对胖子与野犬关系,以及都市中短暂温情的肯定,在孤独忧伤的基调下散发出难得的温度。这样以充沛的情感与深刻的反思表现具体现实的动画目前是华语动画中很少见的。

结语

《大桥遗犬》是一部青年导演对于当下现代社会生活现状的体验与观察所做出的影像表达,是类似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的视角大胆表达忧郁的个性与孤独的个人经验。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有限的,人类的心灵却渴望认识和接近超越有限的存在来完全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本质和真相。作者在创作中将身为“人”的理性、痛苦、孤独和负担与“狗”的感性、善于遗忘、对世界没有责任感和?担两种异质的感受结合,将现代人躲避诸多都市生活的孤独体验试图将自我装进一条狗的身体中,却意外在以狗的视角审视“司空见惯”的人和事情时超越了有限的人生经验和理性推断,超越有限经验和理性的信仰,在一次安全的“信仰之跃”中产生了戏剧的荒诞感。在导演之外,作画与编剧都体现出了

提醒您:因为《中国青年导演动画创作的感官视角、现代性体验与影像表达》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中国青年导演动画创作的感官视角、现代性体验与影像表达》在线阅读地址:中国青年导演动画创作的感官视角、现代性体验与影像表达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