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长沙夜生活》

时间:2023-08-16 03:09:41

《长沙夜生活》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3:09:41,全文字数:19562。

《长沙夜生活》

垒,与何西西的偶遇像无波的水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使他被迫开始与他人进行交流。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打破了艺术永恒性的传统认知,把短暂性和偶然性看作艺术的一部分,何西西临时起意的恶作剧使景为为被迫在公众面前朗诵诗歌,正是这次被动的公开使何西西看到了景为为纯粹且真挚的内心世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次“震惊体验”也使何西西萌生了与景为为继续交流的想法,不似波德莱尔在《给一位失之交臂的妇女》中为惊鸿一瞥却转瞬即逝的美丽女性而扼腕叹息,何西西把握住了主动权。从十二时辰书店、岳麓山爱晚亭、橘子洲头、五一广场到湘江一桥,景为为与何西西彻夜长谈,边走边聊,交流着对哲学、艺术、生活及人生理想的众多思考,长沙的城市景观随着他们的脚步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毫无疑问,此种情节安排明显带着《爱在黎明拂晓时》等三部曲的影子,也充斥着伍迪·艾伦式滔滔不绝的哲学输出。当一个所谓的知识精英对一脸崇拜的女学生夸夸其谈其引以为豪的男权文化,并试图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引诱她时,景为为与何西西冲出来直白且恶作剧式地揭露了这个衣冠禽兽的真面目。这不禁使人联想到伍迪·艾伦的名作《安妮·霍尔》中,当艾维无法忍受某教授对麦克卢汉理论的断章取义和大放厥词时,索性直接将麦克卢汉本人请出来当场对质的经典段落,两段情节形成了互文,是穿过遥远时空对伍迪·艾伦致敬。何西西与景为为这条线旨在揭示长沙烟火气中被遮蔽的另一面,诗和远方同样是当下长沙年轻人追求的生存状态与人生体验。与此同时,如影随形的精神困境也时时困扰和缠绕着他们,进退维谷的挣扎中,满溢的文艺气息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景观。随着聊天的深入,思想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对彼此的认知也逐渐清晰与深刻。何西西对景为为从针对到防备,再到接纳和爱慕,一步步卸下心防,甚至用跳江来弥补他没能救回前女友的遗憾。而景为为的纵身一跃也使他从长久的自责与封闭中解脱了出来,完成精神上的成长和蜕变,从旁观与游离中回归生活,开始接纳另一段感情。

(二)身份认同的获取——边缘漫游者的想象性融入

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本雅明就已经开始关注酗酒者、拾荒者等社会边缘群体。在现代都市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这些被忽略和遮蔽的人群作为特殊的漫游者群体,赋予了城市多元的文化景观。随着时代的演进,漫游者形象不再局限于19世纪的巴黎,不同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出现具有地域和时代特点的本土“城市漫游者”形象,比如中国特色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离开“由亲属构成的熟人社会”,只身前往承载梦想的大都市,并“在城市秩序下开始规训之旅”[7]。小东北和小西北作为城市流动人群,都市的外来者、边缘人,是这个城市万千外来务工人员的缩影,他们从乡村小镇来到繁华的现代大都市,在孤独与思乡中相互取暖。

在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看来,现代城市结构可以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指在规划者统一的设计下生产出整洁有序的现代化空间;[8]“后台”则相反,指向城市阴影中隐秘的不为人知的空间。微薄的收入使外来务工人员丧失了融入“前台”的能力,被动地成为隐身于“后台”的城市观察者,“只能对近在咫尺却无法进入的‘前台进行张望”。[9]摩天轮和烟花是现代都市典型的消费景观,小西北与小东北每天仰望着摩天轮载着形形色色的人俯瞰这座城市,与摩天轮一起见证了很多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却从未有机会亲历。他们在绽放的烟花中麻痹自己,暂时忘却自己“城市弃儿”的身份,在与商品的相互消费中获得稍纵即逝的解脱。如果说坐在摩天轮里享受烟花浪漫服务的情侣们是这座城市的“前台”景观,那么蜗居于小小的控制室,为他人做嫁衣的小西北与小东北便是被遮蔽的“后台”景观。不仅工作环境狭小拥挤,寄居的出租屋亦窄小、杂乱,二人只能挤在一张木板床上,呈现了城市中的“贫民窟”景观。“空间意义的生产与主体的精神感受有密切关联”,[10]物理环境的逼仄,折射了精神空间的游荡与无根性,无论哪一种环境都无法为他们提供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与“这里一切都太熟悉了”,想要逃离长沙去找寻陌生感的何西西相反,他们渴望认同,又无法停止回望故乡,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他们融入城市的意愿与进度。在被完全接纳前,他们只能互相依靠、互为支撑。对边缘漫游者的底层书写,对他们孤独无助又渴望建立联系的心理描摹,使这个群体被看见,体现了《长沙夜生活》的人文关怀,它化身为人生酸甜苦辣的万花筒,折射出很难被看到的市井小民的悲喜人生。而安排两位外乡人被接纳,则是一种想象性的身份认同与理想化的书写。在漫天绚烂的烟花和丽姐大排档热气腾腾的食物中,两位外乡青年得到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慰藉。

丽姐的人物形象设定也是这个城市的外来者,但她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身份认同,不仅在这里站稳了脚跟,还成为行业翘楚,把本地美食文化做到了极致。她的成功与她的本地人前夫并无任何关系,全是凭自己打拼获取的,她可以说是小东北与小西北的榜样与未来,是外来者融入的成功案例。她从边缘漫游者成为这座城市的主流,而她的儿子也已经成长为本土文化的守护者。丽姐的成功经历是边缘漫游者对主流社会的想象性融入,为这个群体提供了上升的可能和空间。丽姐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过创业初期的低潮和沮丧,是陌生人的温暖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勇气。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姐慷慨地对和曾经的自己一样漂泊无依的人施予援手,她提供的不仅是一份食物,更是一份心灵慰藉。丽姐大排档作为“想象共同体”,是边缘漫游者们在陌生城市中的归属和依靠。

(三)代际和解的实现——来自主流社会的想象性接纳

何岸虽然是城市户口,不算外来务工人员,但他没有传统意义上正式稳定的工作,而是以脱口秀这种亚文化边缘化的职业谋生,不被以父母为代表的主流价值观所认可。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的分裂,父亲角色的缺失,是束缚何岸的桎梏和枷锁,他不肯放下过去,不敢直面自己,这使他与所追求的脱口秀事业产生了较大的矛盾,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总是适得其反。脱口秀表演出师未捷使他遭受重创,与父亲的关系也降至冰点。心灰意冷后,他放下了所有的矜持与偏执,勇敢地剖析自己,当他以轻松的口吻调侃起过去的伤疤时,不仅演出获得了成功,父亲也看到了他的能力和决心,二人冰释前嫌。脱口秀表演虽然是一份较为冷门的职业,但何岸为此付出了很多别人看不见的努力,这份工作本身也被赋予了更多正面价值与意义。苦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不再讲方言,何岸坚持用长沙话演出,立志要守护好这一地域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这是一个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担当。然而,他的坚守渠道是父母所不理解的流行文化,亚文化与主流认知的矛盾构成悖论,他的离经叛道一度使母子关系剑拔弩张。影片花费了大量的篇幅铺垫陈丽姐的坚强与强势,从白手起家到成为20年老店的老板,她含辛茹苦地独自带大儿子。当疾病缠身、力不从心时,子承母业是她由衷的期望,但当她看到儿子对职业的热爱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时,她释然了,尊重了儿子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意味着亲子关系的和解,也意味着主流或优秀传统文化对新兴文化的接纳。多元文化的共存,传递出创作者对即将消失的地域特征的焦虑并强力挽回的努力。河岸“让长沙话走向世界”的梦想在电影时空中得到延续。

结语

提醒您:因为《《长沙夜生活》》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长沙夜生活》》在线阅读地址:《长沙夜生活》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