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修辞与话语的拉康镜像投射

时间:2023-08-16 03:14:41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修辞与话语的拉康镜像投射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3:14:41,全文字数:18530。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修辞与话语的拉康镜像投射

观点不仅让观众对虚拟出来的“魔法世界”产生了新的理解和审美认知,也借助视觉画面外延弥补了“现实”与“实在界”的间隙,以便其更好地体会、了解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尽管影片是魔幻电影,讲述的是魔法故事,但是导演通过采用连续性剪辑,并结合视线匹配手法,使观众在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的矛盾冲突、亦敌亦友的故事转化中,联想到个人的友情、亲情等体验,从而“缝合”了叙事空间、叙事意义和主体之间的“裂痕”,且不再质疑影片叙事内容的真实性。电影虽然讲述的是虚构的故事内容,而且观众也清楚自己在银幕上所观看的故事内容并非真实的。但是,电影所营造的“沉浸式”观赏氛围,使观众成为“视听主体”,并让观众将个人认知与视听观看进行了缝合,从而产生了更加深刻的体验。

三、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的话语表达

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在《电影美学与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窗户效果(真实效果)与景框效果(非真实效果)相互叠合,成为构成影片迷幻力的主要因素之一”。②电影《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将镜像理论应用于影像叙事之中,从而逐渐衍生出更多媒介功能,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审美情感,传递出更加丰富的人文意义,也让受众产生了独特的心理认知。

(一)话语表达特征:本我与超我的弥合

银幕如同婴儿照的镜子,观众在观看初期往往会将自己代入角色,并与主角人物产生“自恋式”认同。事实上,在电影《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中,格林德沃与邓布利多两人从挚友到仇敌的变化,不仅是年龄成长的结果,也是个人心理从不成熟到日益成熟的结果。血盟是影片中极为特殊、重要的情节设定,作为一种盟誓,其见证了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两人年少时的深厚情谊,两人用血盟将血液融合在一起,当任何一方出现侵害对方的想法时,血盟锁链就会收紧,勒害自身。而邓布利多的妹妹阿利安娜因为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两人的争吵、决斗,不幸遭遇意外。此时,格林德沃逃跑,两人的友谊从此破裂。格林德沃最终选择了用叛逆的方式来实现自我解脱,而邓布利多则选择将个人的孤独、秘密都藏在心底。当两人的血誓破裂时,尽管邓布利多说自己不在乎,但是他终于学会了直面真相、直面自我。而格林德沃的真实想法也是不想失去邓布利多,然而价值理念、行为抉择的差异,使二人最终分道扬镳。受血盟影响,格林德沃与邓布利多之间无法展开直接对抗。于是,格林德沃招募追随者克雷登斯来一起对抗邓布利多带领的白巫师。与此同时,克雷登斯拥有能够摧毁血誓的圣器“断裂者”。而克雷登斯的真实身份是邓布利多失散多年的弟弟阿不福斯·邓布利多。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的对决,既是正义与邪恶、白巫师与黑巫师的终极对决,也是心灵与情感的最终较量。当两人一边试探又一边攻击,一边防御又一边诱惑时,亦敌亦友的感情使他们既想杀掉对方又想?肀Ф苑降拿?苄睦碚瓜值昧芾炀≈隆S捌?柚?Хǹ占洌?韵改逡?鞯姆绞剑??土说瞬祭?嘣诰??髦殖逋弧⒚?芎痛煺壑?螅?钪粘晒ψ呦蛄恕白晕胰贤?薄?/p>

(二)话语表达功能:镜像与想象的融合

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从婴儿照镜子开始,混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都是“镜像体验”。①电影中的镜像通常涉及叙事本体和意图叙述的主体对象,对于叙事受众而言,同时收到镜像内外主体信息,但其获得的审美感知是间接的、个性化的,需要依据银幕空间,将个人理解带入具体角色,并在“通感效应”影响下,最终产生情绪共振、精神共鸣。[6]电影《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塑造的世界中,所有会魔法的巫师们都不能时刻展示、外显自己的魔法技能,而是要像普通人一样,先学会隐藏自己的魔法技能,并要与普通人学会共处、共存。尽管普通人什么魔法也不会,但是其仍然是魔法空间的统治者。这一不合理的统治秩序和治理逻辑引发部分巫师产生了不满情绪。由此,产生了夺取魔法世界控制权的矛盾冲突。在魔法世界中,盛传神奇动物麒麟能够感受到源自内心的善良,并向真正善良的人屈膝下跪。任何想要成为魔法世界领导者的人,都需要先获得麒麟的认可。巫师格林德沃抢夺麒麟并对其施法,确保麒麟能够在自己参加选举大典时向自己下跪。然而,令格林德沃意想不到的是麒麟是一对双胞胎,最终另外一只麒麟得以逃生。以阿不思·邓布利多教授为代表的正义一方,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将逃生下来的麒麟送到魔法世界的选举大典,从而找到真正能够领导魔法世界的领导者。本片最后,格林德沃面临阴谋败露、选举失败,而选择了逃离。但是,从叙事画面看,格林德沃仍然有大量忠诚的拥护者,而他的逃离也并非仓皇逃离,而是转身再来告别,这或许暗藏伏笔,为续集做铺垫。无论是格林德沃想尽办法争夺麒麟,还是他与邓布利多一方对抗,最终目的都是要改变魔法世界的统治逻辑,并改变整个巫师一族的命运和思想认识。从观众角度看,本片预留了开放式结尾,有助于延伸观众想象。

(三)话语表达主题:电影与现实的聚合

雅克·拉康认为自我认识、自我建构与“镜像”密不可分,而“他者”正是源自婴儿的镜像。[7]电影《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所塑造的魔法世界,发生在各方魔法势力不断壮大、整个魔法世界面临统治者更迭的宏大语境下。围绕仅存的东方瑞兽麒麟,邪恶巫师与正义一方展开了激烈争夺。邓布利多教授委托魔法动物学家纽特·斯卡曼德组建由各类成员参与的团队,由他们共同来对抗巫师格林德沃。纽特带领的成员有男巫、女巫和麻瓜面包师,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蝎尾兽、气翼鸟等新神兽与泰迪、皮克特等老朋友悉数登场,既遇到了新老朋友,也出现了追随者与队伍成员的冲突矛盾。然而,意图控制整个魔法世界的格林德沃势力更强大,导致新组建的邓布利多团队遭受重大危机。最终,纽特、雅各布等人拼尽全力,成功阻止了格林德沃的邪恶计划。从内容看,影片讲述的是维护魔法世界统治的故事。但是,从叙事主题看,其中隐喻了魔法世界“如何正确选择价值观”的深层话题,即真正拥有魔法能力的人统治魔法世界是正确的,还是遵守“国际保密法”才是正确的。“国际保密法”是影片塑造的魔法世界中所有人都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法律规范,而该法律规定所有的巫师虽然掌握魔法,但必须隐匿在普通生活之中。作为法律规范,本意是维护秩序,但是其中使用的逻辑、准则却与现实相违背,成为格林德沃意图推翻统治秩序的问题根源。该片不仅向观众展现了奇妙、新鲜的魔法空间,也在隐喻现实话题中诠释了价值观、人性的冲突。通过一层一层揭开邓布利多的个人秘密,既能看到邓布利多的痛苦、磨难,也对格林德沃反叛的原因、动机形成了更加深刻、丰富的认识,打破了其单一的“反派”人物形象,使受众在沉浸观影的同时反思相关叙事主题,从而唤起其内心的深层情绪。

结语

在电影创作过程中,通过挖掘镜像的叙事意义,并将其应用于多元叙事场景,能够在呈现更多影像叙事内容的同时,产生更加独特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达效果。虽然电影《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塑造的空间是虚幻的魔法空间,其中使用的物品、出现的动物极具魔幻色彩,但是通过融入应用语境,其中所表达的友情、亲情和爱情等主题,传递的价值观念仍然能够与现实世界产生关联,并能使观众产生精神共鸣和情绪共振。

参考文献:

[1]孙旭.主体困境与再生可能:微媒介中的自我镜像[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

提醒您:因为《《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修辞与话语的拉康镜像投射》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修辞与话语的拉康镜像投射》在线阅读地址:《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修辞与话语的拉康镜像投射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