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论传统戏曲教育中口传心授的现代转换

时间:2023-08-16 03:20:42

论传统戏曲教育中口传心授的现代转换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3:20:42,全文字数:12396。

论传统戏曲教育中口传心授的现代转换

相传,时间和空间往往存在天壤之别。加强师生间的联系以及培养整体、系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技能是很困难的。所以,大部分艺人都明白“熏戏”的重要性:“在梨园里,师父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授,只需要时时陪伴其左右。学生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请教。名师的点拨总要比你自己想得更好。”“熏”除了技术上的特殊性,还有江湖规矩、人情世故、习惯爱好等等。在长久的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与表演生态,通过对“内心”的信任、沟通与传授,使真正的技艺得以传承与发展。

三、现代化的可能性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师的知识积累已经不能完全确定其有效性。新的互联网媒介的发展与传播使得远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分享实现零距离、碎片化、低门槛。老师和学生并不需要真正交流就能在同一个空间里进行授课。慕课的录制和传播使受教育者突破了年龄和身份的限制,而在虚拟模拟与智能技术的发展下,教学互动、动手操作等问题也在某种意义上得以解决。与以上研究的创新方式及教学手段相比,“口传心授”显得原始而简陋。要提升我国高校科技人员培训的科学化、实效化,必须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与方法的创新。

其实,当今戏学所涉及的范围不再限于培养专业的表演者,其传艺功能也不仅仅限于戏剧学校。除了向综合院校输送编导、舞美、评论、行销、管理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外,在中学普通课程里也有戏曲的传承与赏析。所以,在不同水平、不同取向的班级中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和定位,并且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戏曲史论、剧作法、剧目评论等偏向理论、以文字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与更新不存在很大的阻碍。像“戏剧走进学校”这样的素质教育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依靠各种慕课、视频来弥补教师的短缺,优化教学的效果。

从狭隘的戏剧教学来看,其现代化道路仍需进一步探讨,切忌急功近利。从清朝“花雅之争”开始,舞台演出和戏剧文艺的发展便呈现出一种很大的失衡。在“小丑的艺术”被确定后,演员和他们所传承的技术将会是观众关注的焦点,而这种独特的演出系统则是戏剧的核心元素。所以,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有专门的人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口传心授”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直面、互动、反复、共生的教学方式既保证了传统的传承准确有效,又符合戏剧艺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如今,艺人们保守、倾轧的风气已经消退,师生之间的依赖也越来越少,但是戏曲表演的复杂性、综合性、高难度、个性化和多层次的特点没有发生变化。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完成对简单的舞台表演的精确传递,更别提因材施教的需要了。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舞台模拟的精度会越来越高,用机器人代替真人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些选择大多仅限于基础训练,无法深入内在表达、审美判断、灵魂烘烤、师生情谊等深层次。换句话说,技术只能代替“口传”的部分作用,而“心授”是戏曲教学不可缺少的规律,对这种表面上看来很原始的传统戏剧教学应该加以发掘和学习。

《论传统戏曲教育中口传心授的现代转换》在线阅读地址:论传统戏曲教育中口传心授的现代转换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