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大抄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大抄底

石油:战争的宠儿

书籍名:《大抄底》    作者:吴比
推荐阅读:大抄底txt下载 大抄底笔趣阁 大抄底顶点 大抄底快眼 大抄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抄底》石油:战争的宠儿,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如果你回看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时候石油开始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商品,农业,运输,工业,样样离不开石油,我们过去100年就是靠石油在发展经济,过去100年的战争史基本就是围绕石油的争夺,当然不是所有的战争,首先是一战,英国和德国之间,德国要修一条直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铁路,当时从中东到欧洲的海上运输路线被英国海军控制着。

——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

战火因利益而燃起,但争夺石油成为引发战争不可或缺的因素。石油密集的地区,恰恰是枪声最多的地方。在蕴藏了全球80%石油的中东,往往是世界最不平静的地带,各个利益群体为争夺石油而大打出手,毫不夸张地说,石油推动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认为是现代史上最血腥、破坏性最大的战争,石油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在一战中,无论是空战、机动坦克站和海战,一旦离开石油,这些为军队所引以自豪的作战方式,将成为强弩之末。作为可全又可靠的燃料,石油是否充足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一战的目标除了攻打敌方的繁华城市、歼灭敌方敌人,还有一个关键枢纽——争夺石油区。谁抢先一步占领石油区,谁就遏住了对方的喉咙。

罗马尼亚之所以成为德国冯.麦肯森元帅穷追不舍的目标,在于罗马尼亚丰富石油的召唤,只有罗马尼亚能为德国海、陆、空作战提供充足的燃料;惨烈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也是石油稀缺的英国争夺石油的关键一步,英国企图通过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以确保俄国巴库的石油顺利送达英法。但由于英国大败而归,奥斯曼皇帝下达禁运令,英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随着作战的深入与加剧,参战国越来越感到石油的重要性。1917年12月,法国石油供应警号长鸣,福熙将军敦促克莱门西奥总理向威尔逊总统提出请求,“如果不能及时供给石油,我们的军队立即就会瘫痪,这将迫使我们不得不在对协约国不利的条件下媾和,协约国的安全正处于危险之中。如果协约国不希望在战争中失败,那么,在德国进攻的时候,一定不能让法国缺油,在明天的战争中,石油就像血液一样重要。”

让协约国感到幸运的是,美国参战了,且与协约国站在同一个战壕中,协约国的作战血液得以保持正常流动,具备了与德国打持久战的前提,以至于有人称美国参战“为德国的棺材订上了盖子”。而德国就没那么幸运了,一战以来,德国一直觊觎位于里海巴库的俄罗斯富油区,在1918年被英军抢得头彩,德军扑空了,英军还切断了巴库供油,德军遭遇致命打击,在几周后就投降求和了。成也石油,败也石油。英国人说,“协约国是在石油的波涛中取得了胜利。”德国人说,“德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石油短缺”。

巨大的战争消耗着大自然数千年积累的财富——石油,战争规模越大、越激烈,对石油的消耗就越大。到1918年,在英、法、美在西线的进攻中,消耗的石油已经达到了每天12000桶。在整个一战中,各参战国用于战争的油料达3620万吨,其中仅英国和美国在战争中就消耗了2500多万吨石油产品。

战争对石油的需求量越大,石油对战况的决定越生死攸关,石油的价值就越高。如果能在战争时期抄底石油市场,得到的巨大回报也会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对于石油蕴藏丰富的国家,这将是个令人无法抑制住激动的绝好消息。

作为中东最早发现和生产石油的国家,不起眼的波斯依靠石油不仅获得了免遭战争璀璨的护身符,还催生了庞大的工业企业。从1912年到1918年,波斯的石油产能迅速增加,由原来每天的1600桶飙升到18000桶。一战中,美国赢得大满贯,成为“全能抄底冠军”,不仅在债券、军火等物品中狠赚一笔,石油的便宜他们也绝不会错过。

1914年,美国生产了二亿六千六百万桶石油,占全世界产量的65%;到1917年,美国生产了三亿三千五百万桶,占世界产量的67%,而出口额就高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为协约国提供了80%的石油。由于战争对石油的胃口过大,即使美国的油井昼夜不停运转,仍然难填不饱战争的胃口。“仗义”的美国强行缩减国内的石油需求,再加上煤炭供应趋紧,石油丰富的美国破天荒出现油荒。为鼓励国内节约用油,美国煞有介事的推出“无汽油的星期日”,连总统威尔逊都诙谐地称,“我想我应该步行到教堂去。”先知先觉的节油运动与环保无关,却与攫取财富一脉相承,这是美国为抄底战争所付出的代价。当然,在美国政府看来,与美国在石油交易中所获得高额回报相比,这样的代价微不足道。

物以稀为贵。供大于求,油价一路飞涨,1918年的石油价格已是1914年的两倍,石油产业者沾了黑色黄金的光,富得流油。石油盛宴的年代,空气中弥漫着机会,给点阳光,就能灿烂起来。当财富的智慧与魔鬼战争相遇,也会碰撞出耐人寻味的财富故事。

1903年,保险商乔治.格蒂花500美元在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州购买了1100土地,开采石油。三年时间内,乔治就成为俄克拉何马最大的石油商之一。1915年,乔治.格蒂的儿子格蒂看中南希.泰勒这块租借地,花500美元中标拍得这块土地,1916年,格蒂开采出石油,并果断地将这块租地转卖。格蒂以转让的利润入股,与父亲合资成立了“格蒂石油公司”。一战把石油的价格哄抬到原来的两倍,格蒂家族的财富也在以滚雪球式的速度膨胀。“托福”战争,年仅24岁的格蒂就成为百万富翁。

战争与经济萧条所带给企业的区别在于,抄底市场的几率远远多于抄底企业,更容易形成“大鱼小鱼和谐共生”的商业和谐。即使只是一个小的一塌糊涂开采厂,只要有石油喷涌而出,就不缺乏市场,就有存活下来并不断壮大的希望。因为市场浩如烟海,垄断组织根本难以建立市场隔离带,中小企业可以在垄断组织的夹缝中悠然自得。

对于在1879年就控制美国90%~95%炼油厂的标准石油公司,战争成为继1873年经济崩溃后,第二个为他们打开通向神坛的阿里巴巴之门的敲门砖。既然标准石油公司精力充沛又野心勃勃,那就放开手脚尽情抄市场的底吧!虽然在这期间,不断有像格蒂这样的竞争者进入,标准石油公司的老大地位仍然难以撼动。

到1900年,标准石油公司的炼油能力占到美国炼油能力的80%。直到1911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公司解体,从标准石油公司分裂出来的枝桠仍然成为参天大树。后来声名鹊起的大公司,如埃克森石油公司、莫比尔石油公司、雪佛龙公司等,其源头都是赫赫有名的标准石油公司公司。他们与同样在战争中异军突起的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得克萨斯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一并被人们称为“石油七姊妹”,他们在世界市场中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石油战争。

在协约国看来,石油是“胜利的血液”;在石油商看来,石油是“财富的血液”;在美国看来,石油是“胜利与财富兼备的血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路边野餐 阿诺德·汤因比传 12天理财精进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美丽心灵:纳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