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大抄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大抄底

大国崛起之谜团解析

书籍名:《大抄底》    作者:吴比
推荐阅读:大抄底txt下载 大抄底笔趣阁 大抄底顶点 大抄底快眼 大抄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抄底》大国崛起之谜团解析,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我们相信,华尔街的商人在地球上还不具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威力,即使正在爬坡的整个美国也不具备这样的操控力,但历史证明,参战最晚的美国恰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

战争不仅会摧毁人的生命,还会把一个国家世代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当一个国家的政府宣布参战时,就意味着跨入钞票燃烧的岁月。枪支弹药、粮食、棉衣棉被等巨大的需求如同一个无底洞,足以把一个把国库充盈的政府拖垮。在马恩河战役中,协约国一天就消耗了20万发炮弹。事实上,这20万发炮弹都是成堆成堆的真金白银。

由于欧美的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政府不得不向银行家借贷。战争拖得越久,开支就越大,政府的借贷就越多,银行家就越能攥住政府的小辫子,趁火打劫。

一战爆发时,大部分欧洲国家国库空虚难以支撑这场以烧钱速度进行的战争。俄国枢密院大臣就曾向沙皇进谏,“作战的花费无疑将超出俄罗斯的有限财力所能负担的。我国势必需要向盟邦及中立国借贷,不过代价不菲。如果战争结果对我国不利,则战败的经济后果将难以估量,全国的经济将陷于全面瘫痪。即使是战争取得了胜利,对我国的财政也极为不利,德国一败涂地后将无力赔偿我国的军费。和约将受制于英国的利益,不会给德国经济充分复苏来偿还我们的债务的机会,甚至在战争结束很久以后也不可能。”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联盟体系逢场作戏的共荣辱誓言在特殊的时刻,似乎成了山盟海誓,他们信誓旦旦地称,“仗一定要打,借钱也要打。”那么,本国的金融家可以借机抄底,大批的政府债券进入本土银行家的腰包。战争一拖就是四年,本土银行家早就江郎才尽,参战政府为解决军饷短缺的问题,转而向中立国借贷。一度在一战中持中立态度的美国成为他们的大后方。

英国为了融资,以对英国国民持有美国债的利息收入征税的方式,“逼迫”英国公民将美国债权低价抛出,英国银行里的债券堆积如山。随后,英国政府又让摩根公司作为债券承销商在美国抛售,美国的投资者趁机抄底,大量买进本国债权,英国政府也变现30亿美元。凭借一战这个平台,美国打了翻身仗,彻底粉碎了其债务国的身份。同时,英、法等国还将本国债券以低价卖给美国,美国的银行里堆满了英、法的大量债权。

相反,英国政府还向美国银行大量借贷,从债权国摇身一变成为债务国。战争把政府的理性敲打的支离破碎,急于在战争中获胜的参战政府既失去了理性,也被逼上梁山,只能不惜任何代价向银行贷款,明知道是陷阱,战后需要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来偿还,也要跳进去。为资助欧洲战争,美国政府也大量发行债券,大量债权被美联储海量吞入,美联储券又进入流通领域,美国债券价格一路飙升,仅在大战四年内就由10亿美元增加到250亿美元,美国银行家也赚得肠肥脑满。

到1919年,美国已成为借出款项达37亿美元之多的债权国。与战前相比,美国在全球的财政地位已是冰火两重天。

在战争抄底不止是金融家的游戏。一战也摧毁大量工厂,而参战政府也无暇恢复瘫痪的生产链,军用物资的需求却在不断膨胀,他们需要借助外力,当然他们也需要割肉以获得外力的援助。协约国的订货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美国的军火商、军需物资生产商等美国企业家,开足马力生产物资,美国的工业蓬勃发展。美国企业家在“贩卖死亡”的过程中,以雨后春笋般的数量集体壮大。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产量的42.2%。借助战争这一“灾难之母”中巧妙周旋,世界金融与工业的领导权已经从此岸到彼岸,美国崛起的时间仅用了4年。

抄底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要学会“护底”。如果抄的是垃圾股或者鸡肋,即使用再低的价格购买,也会赔得吐血。因此,美国抄底后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底”护住,千方百计使自己手中的资产升值,然后再伺机高价卖出。从某种程度上,中立了三年之久的美国宣布参战,这是其护底的需要。

当美国参战时,人们大惑不解,美国大使的回答是“我们美国人是为了道德原则而投入战争的。”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基辛格对此的解释是“美国自开国以来始终自诩与众不同,在外交上形成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一是美国在国内使民主更趋于完美;二是美国的价值观使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这些价值观。”与美国大使的虚情假意相比,威尔逊总统则显得更坦率,他公开宣称

所谓什么“民主拯救世界”的圣战,其实质是为了经济利益,即不能让他们煞费苦心的抄底被战争摧毁。在特殊的情景,战争能够决定经济走向。一旦德国战胜,协约国战败,这意味着银行手中低价购买的协约国债券一无是处。而如果协约国战胜,他们囤积的协约国债权将是升值无限的?力股。

抄底的外延远不止低价收购国债、高价卖出军需物资这些,与欧洲各国政府的形象在人民心中一落千丈相比,美国政府形象的节节攀升也成为美国的软性抄底。

一战使欧洲各国遭到严重摧残,欧洲人士气低落,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而政府的领导力和权威也受到影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如此担忧:“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与欧洲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美国之前的中立政策不仅让美国人民免去了饱受战争摧残之苦,美国还借此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人民的抱怨少了很多。

当然,美国不是一战唯一的受益者。在一战中,日本也从债务国也变为债权国,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造船工业更甚 ,从战前占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战争唤醒了挣扎在食物链低端的人民的意识,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在1926年所写,“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人们、观念和亚洲本身都在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布局中,这预示着将会形式更多、范围更广的危机与战争的发生,那时的抄底又将会是另一种风景。

这场战争既是结局,又是一个新的开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路边野餐 阿诺德·汤因比传 12天理财精进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美丽心灵:纳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