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第7页

书籍名:《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作者:王志纲
推荐阅读: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txt下载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笔趣阁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顶点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快眼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第7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老段这个人第一不甘寂寞,第二也很有能力。他跟土著的西安人最大的不同是他眼界很开阔,所以当他站稳脚跟以后,敢于到广东去请我做策划,所以才有我们在西安见面时的那番对话。
    老段委托我们的项目,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第一,当时的西安房地产的市场需求仅有每年一百多万平方米,捉襟见肘的市场消化量让人极度悲观,而他一个项目的总开发量就超过西安一年市场需求的总和。如果从常规的角度看,显然是不可思议,太过超前了。第二,很多人都认为西安人基本上都有房子,科研院所、大学老师、机关、事业单位都有房子,所以房地产在西安没有市场。第三个观点觉得高新区太南太偏,并不在所谓的皇城以内,即不在有效的消费范围内。
    综上所述,很多人相当悲观。但我的看法完全不同。西安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房地产市场,其实潜力无限。当时西安的房子根本不能称之为家,顶多是“人库”,也就是装人的仓库,一个人十平方米,勉强能住。
    听完老段关于企业和项目的大致介绍,我特意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想把紫薇田园都市做成西安第一盘还是西部第一盘?”老段的回答十分肯定,当然是后者。双方一拍即合,开始精诚合作。
    我们通过调查以后认为:只要能够给西安人提供新的生活方式,打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消费者自然就会从“人库”里出来,去寻找新的生活。关键你能不能打造出这个开天辟地创世纪的产品。
    后来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项目未动工就已是满城争说、万众瞩目,开盘不到半年就实现销售面积近七十万平方米,仅一个项目销售面积就占2002年整个西安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近40%。这个项目在使西安的城市风貌为之一新的同时,也改变了西安人传统的居住观念。段先念本人,也成为了红极一时的明星企业家。
    我与西安结缘不久,又迎来了更大的挑战,时任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委托我们进行西安市曲江新区战略策划。
    千年黄土,十三王朝故都。从人文历史资源看,西安的旅游业有足以傲视群雄的资本。西安作为中华民族和黄河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和图腾。
    正所谓“西有古罗马,东有长安城”,西安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朝圣地”。但令人遗憾的是,多少年来,西安老城被淹没在城市化的步伐中,千年古都的风采正日渐黯淡。当时老城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一百多万的人口,已不堪重负,如潮水般的现代生活淹没了老城丰富的宝藏。在本应是中国最大的历史文化博物馆里,却难以感受到千年古都的城市形象。
    但老城的尴尬,恰恰给老城区东南部的曲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曲江地区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历史悠久。因其水曲折、形似广陵之江,故有“曲江”的美称。诗圣杜甫笔下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唐代苦吟诗人姚合的“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描绘的就是一千多年前曲江的繁荣景象。
    唐代时曲江就被辟为皇家园林,引终南山之水、修葺、扩充出千亩水面,建有芙蓉园、杏园、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等诸多景观,亭台楼阁绵延不绝,留下了“曲江流饮”“雁塔题名”等脍炙人口的典故传说,闻名于海内外。如同浦东开发之于上海,曲江很有可能成为西安的新城市中心,成为千年古都“孔雀东南飞”的下一个落脚点。
    在和书记见面时,我开门见山地提出:“北京是政治首都,上海是经济首都,中国的文化首都在哪里?就是西安。西安要把文化做大,不跟别人比GDP。伴随着中国逐渐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上充斥着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两种说法,如何看待中国将会是世界瞩目的焦点话题。谁能解答这个问题,谁就把握住了最大的天时。洛阳、开封、西安等古都名邑其实都有机会,所以西安一定要及早醒来,反弹琵琶,把千年厚积的文化内存用现代意识和手段来包装,要让人们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西安。西安的复兴,就是汉唐盛世的再现。这是在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最有示范意义、最有激励意义的事业。”
    就在那次的沟通中,我提出了“皇城复兴计划”。具体来说,就是以曲江新区为核心,以旅游业为抓手,以大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为支撑,一方面疏导、解放老城的城市化发展需求,实现腾笼换鸟,另一方面通过曲江再现汉唐盛世。届时,西安将是“无韵之离骚,流动的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文明朝圣地。这个思路得到了书记的全盘接受,一场轰轰烈烈的皇城复兴运动在西安展开。
    还记得2002年6月段先念陪我第一次去曲江,那里还是一片乏人问津的荒僻农田。2019年年中,我又一次夜游曲江,重见故人,看到大雁塔下如织的游客、璀璨光影下的皇城气象,真是由衷地感到欣慰。十年一觉长安梦。昨天的策划,今天的传奇。我想这可能是对一个策划人最高的奖赏吧!
    
    文化大省
    经济上并不显山露水的陕西,却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陕西的这三幅面孔映照在文学艺术上,就是为读者所熟知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三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他们三个就分别来自榆林(陕北)、西安(关中)和商洛(陕南)。
    很多人对陕西的认识,或许是《平凡的世界》里“连绵的黄土高原”“枯黑的草木”“铺天盖地的大风”和“枯黄的背景色”,或许是《白鹿原》上令人直掉口水的一碗油泼辣子面,或许是《废都》里那座颓唐迷离的西京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他们三人同属现实主义流派,但在他们的作品中仍然能清晰地辨识出各自的文化底色。从商洛山地走出来的贾平凹,是三人中阴柔色调较浓的一位。来自陕北黄土高原的路遥,来自关中白鹿原一带的陈忠实,则更有沉郁顿挫、忧郁苍凉的西北风情。
    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就是为文学献身,但走法不一样:路遥用力过猛,英年早逝,用生命和灵魂向缪斯女神致敬;贾平凹才情横溢,算是文坛独行侠;而陈忠实则是在一个短跑冲刺的时代规规矩矩地跑马拉松,一部《白鹿原》写了二十年,最后也算是修成正果。三个人都很了不起。
    我在做记者年间,专程到西安采访过陈忠实。当时他暴得大名不久,一群陕西人围着他,把他捧上天。我见到他时,他已经从一个苦作家、熬了二十年的乡村教师,一跃成为了厅级干部,但还是保持着朴实的特点。他脸上如同刀刻的纹路跟张艺谋很像,像黄土高原的沟壑一样,是最适合搞木雕的对象。
    采访中我曾经问他:“当初在整个中国的两支文化军队,一个就是陕军,一个是湘军。它们之前不分伯仲,但是很遗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面,现在湘军已经荡然无存,唯独陕军还能撑得起这个旗帜。这是不是因为这边比较偏僻,市场经济的冲击波还到不了这个地方?还是你们这边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抵抗能力?”
    其实,陕军能扛得住的原因,除了地处偏远、秦人朴拙以外,还和文学的地位之高有关。在陕西,只要你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就会获得人们的尊崇,享受很大的特权。这种对文人的器重和对文化的优待,是有历史传统的。
    然而,市场经济的滔天巨浪,最终还是摧毁了人文传统的堤坝。姑娘们追求的明星从才子变成了款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贾平凹选择用意淫的方式跟社会开个玩笑,所谓的《废都》其实是一声天鹅之死的悲鸣;而陈忠实选择了坚守,一部《白鹿原》也成了文化陕军最后的绝响。
    其实,不止文学,陕西在书法、美术、摄影、影视等方面的人才也有相当积累和成绩,但同样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
    几年前我去陕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关中平原埋着皇帝的黄土之上,一夜间竖起了数以百计的广告牌,上面不是商品,而是一个个大头像。我很好奇,其他地方卖产品、卖酱油、卖醋、卖酒,这个地方怎么开始“卖人”了?一问全是书法协会的副主席、秘书长之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S-stories 第一辑·春天故事集 末日总在咫尺间:从青铜时代的崩溃到核浩劫 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新世纪经济迷航 施蒂格勒自传: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自白 政治算术:西蒙·库兹涅茨与经济学的实证传统 未央歌:40年来最感动我们的书 未见萤火虫 微笑深爱 微伤爱之恋曲 我的后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