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第14页

书籍名:《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作者:王志纲
推荐阅读: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txt下载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笔趣阁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顶点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快眼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第14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过去山西旅游业欠发达,一是因为煤炭大省名声在外,令人望而却步;二是因为僵化的管理体制,导致软环境太硬,硬环境太软。
    不过,得益于近年来的煤炭产业转型,山西的大气状况有了极大的好转,我儿时印象中那个高天流云的山西正在成为现实。山西省内也高度重视文旅的发展,这条路是很有远见的,但一定要重视市场的作用。文旅是面向消费者、面向未来、面向美好生活的产业,在快速迭代的时代,需要非常敏感的触角才能感知到细微的变化,而这正是市场的长处。
    山西做文旅还有一大优势——煤老板多。
    在煤炭黄金十年中,让煤老板来做文旅几乎不可能,要知道文旅不是“养猪”,而是“养闺女”,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花财力去“富养”。不管是谁做文旅,都需要有耐心、有信心、有定力,能细心去养好文旅这个“闺女”。过去,习惯了赚快钱的煤老板们,根本安不下心来慢慢做文旅。然而,如今煤炭黄金期已过,一代煤老板也慢慢老去,他们的子女面临着重大接班考验。
    煤老板多,意味着钱多。我把世界上的钱大致分为三类:对于花钱享受生活的人来说,钱是财富;对于用钱投资做生意的人来说,钱是资本;对于德不配位的人来说,钱是浮财,而浮财是会砸死人的。
    煤老板们积累了一辈子的钱,究竟会成为财富、资本还是浮财?要看下一步二代的选择方向。这批二代们通常接受过高等教育,喝过洋墨水,大致了解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对简单粗暴的煤炭产业也没有兴趣,而文旅恰好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需要精耕细作的行业,两者间一拍即合。如果说过去的山西是为了一个黑色产业而牺牲其他产业,那么现在到了用一个健康的黑色产业来孵化培育其他产业的时候了。
    山西发展文旅的优势,还有一点很重要:山西位于中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上,平均海拔一千五百米。对于华北平原来说,山西是夏天绝佳的避暑胜地:不仅凉爽,而且文化底蕴厚重,环境日渐改善。在通达性日渐好转的今天,抓住京津都市圈的四千万气候移民,是山西可以好好打的一张牌。
    
    山西,不要着急
    纵观历史,山西是一个不安分的省份,承平年代往往不见身影,但每逢时代重大的变革,总能找到出路,一展身手。今日之中国乃至世界,激烈的变化正在上演。
    以贵州为鉴,山西一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能源革命促进产业升级,以文化旅游打造全新形象;二可瞄准新产业机会,实现边缘突破。
    当然,以上云云只是“术”,真正的“道”还是在于心态。不管是官场还是市场,千万不能着急。一旦被焦虑和功利所裹挟,被吹糠见米的短期行为所迷惑,山西将会重新掉回黑金的诅咒之中。
    所谓的诅咒不是环境恶化,也不是经济滞后,而是人心的离乱仓皇。“净化人心”才是山西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
    当然,“不要着急”不是怠工怠政,而是指战略擘画时的大局观、战术执行时的节奏感,其中有很大的学问。从微观而言,发展文旅和培育新兴产业,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从中观而言,能源时代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已经成为共识;从宏观上来看,中国的GDP挂帅期已经结束,从高速增长时代进入了稳定高质量增长的时代。
    我常说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之世界,目光正在聚焦中国;今天之中国,文明已经开始回归。让中国发现文明,让世界发现中国,这是山西的使命。今日之山西,缺的正是这样一场发现。
    脱离野蛮增长的山西,不妨缓一缓狂奔的脚步,休养生息,打磨精品。用最充分的准备,来迎接中华民族这场期待已久的“魂兮归来”!
    
    山东到底错过了什么?
    山东之“魂”在于认大哥,这种大哥文化,对上体现为忠君爱国,对中体现为孝顺父母,对下体现为兄弟义气。“孔孟之道”和“水浒遗风”是大哥文化的一体两面,不管是忠孝义气,还是传统保守,都是认大哥情怀的不同表现。
    
    山东是块金字招牌
    多少年以来,山东人在全国的总体形象都很不错,可以说是块金字招牌。求职也罢,升官也罢,交友也罢,只要自豪地说句“俺是山东人”,别人往往会高看一眼。连我们智库招聘时,有山东人前来面试,我总会多留意几分。
    我对山东的感情同样很深。来自山东的策划业务委托,有条件我都会亲自去一趟,算下来前前后后去了几十趟山东;再加上我二十多年前曾经在胶东驻扎半年,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北方的躁动——胶东纪实》,期间也认识了很多山东的好朋友。
    为什么大家都偏爱山东人?我想主要和山东人忠勇、靠谱、说一不二的性格有关。
    20世纪90年代初,我作为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任省委书记,他介绍完山东的基本情况后,突然话锋一转,拿出一个小本子,郑重其事地说:“王记者啊,俺们山东人忠厚仗义,全中国都知道。你看这本子上的数据,山东人在中央警卫团有多少,在国旗护卫队有多少,国家领导的秘书、司机有多少,这都是俺们山东人靠谱的证明啊!”堂堂日理万机的省委书记,对于这些数字如数家珍,让我哭笑不得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山东是块金字招牌的印象。
    山东这块金字招牌,同样体现在璀璨的文化上。“一山一水一圣人”:泰山迎日出、播云雨、镇天下;黄河填陆地、丰物产、化苍生;山东作为儒学发源地,儒家三子——孔子、孟子、曾子——均诞生于此,以稷下学宫为中心,诞生了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
    在天下交兵、礼崩乐坏的时代里,山东依旧文风不辍。《史记·儒林列传》记载:秦汉之际,“及高皇帝(指刘邦)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鲁儒为天下所称颂。
    山东的历史名人灿若群星:周公、姜太公、管仲、颜真卿、王羲之、刘勰、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如果说中国的地上文明一半在山西,地下文明一半在陕西,那么说纸上文明一半在山东绝对不算夸张。
    除了灿烂的文明以外,山东还有总长度达三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六分之一。自从明代以来,运河经济日渐衰落,以打鱼和煮盐为生的沿海荒僻之地开始勃兴,海上山东也露出雏形。
    一百七十多年前,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当其他列强都把目光投向南方时,德国却一眼认准了胶东这块宝地。1898年3月,李鸿章、翁同龢在总理衙门与德国公使海靖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德国租借胶澳地区九十九年,一座名为青岛的城市在荒凉之地从无到有地迅速崛起,欧风美雨和文明教化在这条绵长的海岸地带深度碰撞与融合。
    尽管青岛经历了殖民统治的屈辱、伤痛与掠夺,但伤口愈合之后,红屋顶、樱花和法国梧桐留了下来,德国人的严谨精神也留了下来。正如青岛啤酒那句经典广告词所说,“3分钟的泡沫细语,从1903年开始醇酿”,从海尔、青岛啤酒等很多青岛企业身上,都能看到德国工业文明和儒家精神相融合的影子。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间,山东也没有缺席,与时代同频共振,山呼海应的发展机遇喷薄而出,山东引领着北方的躁动。山东东明联产承包比安徽凤阳还要早半年;山东村镇集体经济快速崛起;海尔张瑞敏成为当时的商业神话,甚至海尔曾多次作为成功企业案例走进哈佛课堂。而且直到今天,山东GDP总量几乎没有跌出过前三;甚至在1982―1985年,山东更是连续四年GDP总量称霸全国。
    除了GDP高居榜首外,彼时山东的其他数据也很亮眼。1990年山东省交通部门公布数据显示:全省公路已达三万九千公里,其中一、二级公路六千公里,居全国之首;已建成港口二十五处,各种泊位一百四十一个,港口密度为全国第一。农村集体经济能人涌现;制造业企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各种硬件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新观念、新思想更是层出不穷,雄心勃勃的山东更提出了“海上山东”的概念,一场跨越世纪的海洋开发潮在山东半岛掀起。风起云涌的大山东,一度是北方诸省中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S-stories 第一辑·春天故事集 末日总在咫尺间:从青铜时代的崩溃到核浩劫 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新世纪经济迷航 施蒂格勒自传: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自白 政治算术:西蒙·库兹涅茨与经济学的实证传统 未央歌:40年来最感动我们的书 未见萤火虫 微笑深爱 微伤爱之恋曲 我的后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