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第60页

书籍名:《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作者:王志纲
推荐阅读: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txt下载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笔趣阁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顶点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快眼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第60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那次东北之旅,有一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日,我去火车站购买大连赴沈阳的车票,本来购买者二三十人,不太多;可售票窗一打开,如同在国内其他火车站常遇到的情景那样,人们一拥而上,一窝蜂将个窗口挤得严严实实。你撞我挤,都想在第一时间买到票。经验告诉我,在这种无序状态下,通行的只能是“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法则了。
    正值无奈,突见旁边冒出一个蓝色工装的汉子大喊着:“排队、排队!”一边扑上咬成一团的人群,又是喊又是拉,又是吼又是骂……“乱世用重典”,汉子这略嫌粗鲁的维持秩序法竟是立竿见影:刚才还纷乱不已的人群,马上按他的调度乖乖地排成了队,秩序井然。汉子就挪到窗口边去防加塞者,继续扮演起警察角色来。经验告诉我,凭近水楼台之利,汉子应该优先购票了。话又说回来,自古“打江山者坐江山”,汉子优先购张票,相信众购票者也不会觉得过分的。然而,我的推断又错了。这位关东大汉守在售票口,硬是让排队的人一一买到票,他最后一个购票离去。
    我当时真是感慨万千,在广东待了快五年,早就习惯了“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冷漠,久闻东北人急公好义、豪爽坦荡,此番算是切身了解了。
    在更深入了解东北文化以后,我逐渐找到了这种“急公好义”背后的原因。在东北人的世界观里,追求的不仅仅是功成名就、维持自己世界观的自洽、维护自己的名誉、保持自己的形象,维持基本的道义观念同样非常重要。这种世界观,一言以蔽之,就是体面。
    东北人的第二碗面——场面。
    东北人讲究排场很有名。辽宁有句俗语叫作“料子裤子,苞米面的肚子”,说的就是这种现象。经济衰落已久的东北,依旧是奢侈品销售的重镇,特别是钟表、珠宝、汽车等硬奢品。沈阳很多大牌奢侈品店,坪效比北上广深还要高。土豪们不必说,广大工薪阶级都热爱买奢侈品,一身家底大半在行头上,这在东北人看来毫不奇怪。
    当年在哈尔滨,朋友们请我吃了一顿正宗东北宴席,让我对东北的场面有了真正的领教。
    簸箕大的饭桌,狍子肉、飞龙、犴鼻子、熊掌、野鸡、大马哈鱼……每一盘菜肴都是盛得满满的,前前后后一桌共有二十来个菜,平摆摆不完,就像垒宝塔似的一层一层往上垒,足足垒了五六层。大虾刚吃了一只,就难觅第二只——已被其他菜盘牢牢压在底下。多数菜肴同大虾一样,刚露了个脸就被新上菜肴牢牢覆盖了。这到底是给吃还是给看?抬眼一看席间众人,已经投入激烈的酒场鏖战中去了。
    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过去了。桌旁堆起两箱空啤酒瓶、四五个白酒瓶,就像撒满战场的空弹壳。众人酒足饭饱,服务员上来打扫战场。大部分菜肴至多动过三分之一,有的根本动都没动过。我问这些剩菜拿回去怎么办,朋友说:“喂猪呗!”我痛心于太过于浪费,朋友斜我一眼,质问:“人难道还能吃吗?!”
    对于东北人来说,衣食住行的攀比只是寻常,最大的攀比项就是情人。在东北,包小三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并非东北人包小三者众,而是他们“包”得光天化日。
    如果说南方人包小三是为自己包的,东北人大多是带出去显摆的:“看这脸蛋儿,看这身条,漂亮不!”包一个肤白貌美的小三,可能给人带来的精神需求满足甚至超过生理需求。
    对于东北人来说,场面真是太重要了!
    东北人的第三碗面——情面。
    相较于千年华夏文明正朔,东北是中国最年轻的疆域。它像极了美国西部:文化尚浅,大进大出,无道德操守之垂范,无乡规民约之约束。即使是从中原“闯关东”过去的移民,那也都是属于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一群人,甚至有些严格来说属于亡命之徒,“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好勇斗狠,数不胜数。
    我曾去牡丹江虎林——“林海雪原”故事发生地,意外发现:小炉匠等人,都是“闯关东”的山东流民,甚至都是胶东牟平县(今烟台牟平区)人。对于这群土匪来说,有枪就是草头王,好勇斗狠,为的就是谋生二字。他们各为其主,最后厮杀,核心遵循的还是个“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这里几乎没有自圆其说的宗教,也没有支撑基层社会的宗族体系,再加上战乱频仍、社会不宁,维系社会的传统力量让位于江湖规则,导致了东北人的这种“丛林”意识,而且至今还有一些影子。
    什么是江湖?家之外,国之内,均为江湖。这个典型的中国特色词汇,和众多中国式的概念一样,你无法给它下定义,但它又无处不在。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比政党更大的是政权,比政权更大的是国家,比国家更大的是什么呢?”周围的人们你看我我看你,我说:“是江湖。政党可以更替,政权可以倒闭,国家可以衰亡,唯独江湖永存。”江湖不是一言不合就生死相搏,用“东北王”张作霖的话来说:“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这么多年,我也见过不少东北道上的大哥,这些江湖大佬有的像浸淫政坛多年的大佬,有的像文质彬彬的读书人,还有的像和气生财的商贩,唯独不像黑社会;那些成天喊打喊杀的,往往只是最低级的街边仔。
    明火执仗、嚣张无度的枭雄倒也有,但很快就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留下来的大佬们,做事情很有分寸,也很懂规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东北这样的丛林文化中,江湖大佬们甚至扮演着稳定器、变压器的作用,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组成分。毕竟这个世界在黑与白之间,有着广阔的灰色地带,这就是江湖的发挥空间。
    在东北,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人情来解决,一群东北人谁也不认识谁的时候,往往会先自报家门:我是谁谁谁的同学,我是谁谁谁的朋友,我曾经和谁谁谁在一起吃过饭……拐弯抹角总能找到共同点,然后就是一见如故,推杯换盏,开始进入东北人最熟悉的氛围。
    讲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读者或许能更直观地理解东北的江湖。
    多年前,一位东北籍老板请我去哈尔滨考察,这位老兄在南方倒卖物资发了财,在黑龙江也算是一号人物。酒罢回宾馆,他先快步进入电梯,按住开门键等我进来。这下可好,电梯里还站了一个酒气熏天的男人,搂着一个姑娘,张嘴就是“妈了个巴子,浪费老子的时间”,随后就是一串熟练的污言秽语。
    我这个老板朋友是个能动手绝不吵吵的人,一句话不说直接开打。两个大男人在电梯里扭打在一起,到了三楼电梯门一开,两个人搂抱着滚了出去。这个老板朋友的跟班在楼下听见动静不对,三步并两步从楼梯跑上来,围着醉酒男人就是一通猛揍,撒气之后才扬长而去。
    没想到不久之后小弟来报:“不好了,刚刚揍的是某个江湖大佬的狗头军师。今天从号子里放出来,刚喝完接风宴就被我们给揍了。对方已经放出话来,没我们好果子吃。”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当天晚上,我可算见识到了江湖究竟是怎么运作的。一个个电话流水般打出去,最后终于找到了中间人,是当地政法系统某高官,和双方都交情不浅。第二天,高官摆酒做东,两方人马来齐后,高官破口大骂:“妈了个巴子的,大水冲了龙王庙,都是自家兄弟啊!”几句场面话下来,原来剑拔弩张的气氛迅速缓和,推杯换盏几轮过后,两方甚至抱头痛哭,从此江湖上又多了一个好兄弟。
    酒席散罢,我问那位老板朋友:“如果没找到中间人怎么办?”他说:“那只能开干了,干到一方认输为止。谁都不可能认怂,但谁也不想真干,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中间人。”似笑非笑间,让我对江湖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东北人的性格是鲜明的,也是复杂的。想要了解这种性格的由来,还要回顾东北的前世今生。
    
    奇迹的缔造者
    在中国历史上,东北由于偏居一隅,所以没有中原地区那么复杂的朝代变迁。在世界进入近代化以前,东北一直是本土少数民族的舞台,他们周期性地崛起或衰落,时而布武天下,时而深藏于白山黑水之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S-stories 第一辑·春天故事集 末日总在咫尺间:从青铜时代的崩溃到核浩劫 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新世纪经济迷航 施蒂格勒自传: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自白 政治算术:西蒙·库兹涅茨与经济学的实证传统 未央歌:40年来最感动我们的书 未见萤火虫 微笑深爱 微伤爱之恋曲 我的后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