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大明兴衰三百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兴衰三百年

论晚明“流寇”

书籍名:《大明兴衰三百年》    作者:吴晗
推荐阅读:大明兴衰三百年txt下载 大明兴衰三百年笔趣阁 大明兴衰三百年顶点 大明兴衰三百年快眼 大明兴衰三百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明兴衰三百年》论晚明“流寇”,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明末“流寇”的兴起,是一个社会组织崩溃时必有的现象,像瓜熟蒂落一样,即便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暴民领袖不出来,那由贵族太监官吏和地主绅士所组成的统治集团,也已经腐烂了,僵化了,肚子吃得太饱了,搜括到的财富已经堆积得使他们窒息了,只要人民能够自觉团结成为伟大的力量,要求生有的权利,这一个高高的挂在半空中的恶化的无能的机构,是可以一蹴即倒的。

朱明政权的被消灭,被消灭于这个政权和人民的对立,杀鸡求卵。被消灭于财富分配的不均,穷人和地主的对立。在三百年前,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兵科都给事中曾应遴明白地指出这现象,用书面方式警告政府当局,他说:“臣闻有国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下不安甚矣,察其故原于不均耳。何以言之?今之绅富率皆衣租食税,安坐而吸百姓之髓,平日操奇计赢以役愚民而独拥其利,有事欲其与绅富出气力,同休戚,得乎?故富者极其富而至于剥民,贫者极其贫而甚至于不能聊生,以相极之数,成相恶之刑,不均之甚也。”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绅富阶级利用他们所有的富力和因此而得到的特殊政治势力,加速地加重地剥削和压迫农民,吸取最后的一滴血液,农民穷极无路,除自杀、逃亡以外,唯一的活路就是起来反抗,团结起来,用暴力推翻这一集团的吸血鬼,以争得生存的权利。

17世纪初年的农民反抗运动,日渐开展,得到一切被压迫人民的支持、参与,终于广泛地组织起来,用生命去搏斗,无情地对统治集团进攻,加以打击,消灭。这运动,被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后来的正统派史家称为“流寇”。

“流寇”的发动、成长和实力的扩充,自然是当时统治集团所最痛心疾首的。他们有的是过分的充足的财富,舒服,纵逸,淫荡,美满而无耻的生活。他们要维持现状,要照旧加重剥削来维持欲望上更自由的需要,纵然已有的产业足够子子孙孙的社会地位的保证,但仍然像饥饿的狼,又馋又贪,永远无法满足。然而,当前的变化明朗化了,眼见得被消灭,被屠杀了,他们不能不联合起来,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加强统制,加强武力,侮蔑、中伤对方,做最后的挣扎。同时,集团的利益还是不能消除个人利害的冲突,这一集团的中坚分子,即使在火烧眉睫的时候,彼此间还是充满了嫉妒、猜疑,钩心斗角,互相算计。在三百年前,北平的形势最紧张的时候,政府请勋贵大臣富贾巨商献金救国,话说得极恳切,希望自己人能自己想办法,可是,结果,最著名的一个富豪出得最少,他是皇帝的亲戚,皇帝、皇后都动了气,才添了一点点,其他的人自然不会例外,人民虽然肯尽其所有报效国家,可惜的是他们早已被榨干了。三月十九日北平陷落后,这些悭吝的高贵的人们,经过毫无怜悯的几夹棍、几十板子,大量的金子银子珠宝被搜出以后,一批一批地斩决,清算了他们对人民所造的孽债。皇宫被占领以后,几十间尘封灰积的库房也打开了,里面堆满了黄的金子、白的银子!皇宫北面的景山,一棵枯树下,一条破席子,躺着崇祯皇帝和他忠心的仆人的尸身!

站在相反的场合,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是欢迎“流寇”的,因为同样是在饥饿线上挣扎的人们。举几个例子,山西的许多城市,没有经过什么战斗便被占领了,因为饿着肚子的人们到处都是,他们做内应,做先遣部队,打开城门,请“敌人”进来。山东河南的城市,得到“流寇”的安民牌以后,人民恨透了苛捐,恨透了种种名目的征输,更恨的是在位的地方官吏,他们不约而同,一窝蜂起来赶走了地方官,持香设酒,欢迎占领军的光临,有的地方甚至悬灯结彩,远近若狂。又如宣府是京师门户,北方重镇,被围以后,巡抚朱之冯悬重赏募人守城,没人理会。再三申说,城中的军民反而要求准许开城纳款,朱之冯急了,自己单独上城,指挥炮手发炮,炮手又不理会,毫无办法,急得自己点着火线,要发炮,又被军民抢着拉住手,不许放,他只好叹一口气说:“人心离叛,一至如此!”

由于政治的腐败,政府军队大部分是勇于抢劫、怯于作战的,他们不敢和“流寇”正面相见,却会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报功,“将无纪律,兵无行伍,淫污杀劫,惨不可言,尾贼而往,莫敢奋臂,所报之级,半是良民”。民间有一个譬喻,譬“流寇军”如梳,政府军如栉,到这田地,连剩下些过于老实的良民也不得不加入“流寇军”的集团去了。名将左良玉驻兵襄樊,奸淫掳掠,无所不为,老百姓气哭,半夜里放火烧营房,左良玉站不住脚,劫了一些商船逃避下游,左兵未发,老百姓已在椎牛设酒欢迎“流寇”了。其他一些将领,更是尴尬,马扩奉命援凤阳,凤阳被焚劫了四天以后,敌人走了,他才慢慢赶到。归德已经解围,尤玘才敢带兵到城下,颍、亳、安、庐一带的敌人已经唱着胜歌凯旋了,飞檄赴援的部队,连影子也看不见。将军们一个个脑满肠肥,要留着性命享受用人格换来的财富,士兵都是出身于贫困阶层的农民,穿不暖,吃不饱,面黄肌瘦,走路尚且艰难,更犯不着替剥削他们的政权卖命,整个军队的纪律破坏了,士气消沉,军心涣散,社会秩序,地方安宁都无法维持,朱明政权也不能不随之解体了。

“流寇”的初起,是各地方陆续发动的,人自为战,目的只在不被饥饿所困死。后来势力渐大,兵力渐强,政府军每战必败,才有推翻统治集团的企图。最后到了李自成在1643年渡汉江陷荆襄后,恍然于统治集团的庸劣无能,才决定建立一新政权,从此便攻城守地,分置官守,做争夺政权的步骤,一反过去流窜的作风,果然不到两年,北京政府便被消灭,长江以北大部分被放在新政权之下。这是在李自成初起时所意料不及的。其实与其说这是李自成的成功,还不如说是社会经济的自然崩溃比较妥当。

分析朱明政权的倾覆,就政府当局说,最好的评论是戴笠的《流寇长篇序》,他说:“主上则好察而不明,好佞而恶直,好小人而疑君子,速效而无远计,好自大而耻下人,好自用而不能用人。廷臣则善私而不善公,善结党而不善自立,善逢迎而不善执守,善蒙蔽而不善任事,善守资格而不善求才能,善大言虚气而不善小心实事。百年以来,习以为然。有忧念国事者则共诧之如怪物。”君臣都是亡国的负责人,独裁、专制,加上无能的结果是自掘坟墓。

就整个社会组织的解体来说,文震孟在1635年上疏《论致乱之源》说:“堂陛之地,猜欺愈深,朝野之间,刻削日甚。缙绅蹙靡骋之怀,士子嗟束湿之困。商旅咨叹,百工失业,本犹全盛之海宇,忽见无聊之景色,此致乱之源也。”他又指出政府和人民的对立:“边事既坏,修举无谋,兵不精而日增,饷随兵而日益,饷重则税重,税重则刑繁,复乘之以天灾,加之以饥馑,而守牧惕功令之严,畏参罚之峻,不得不举鸠形鹄面无食无衣之赤子而笞之禁之,下民无知,直谓有司仇我虐我,今而后得反之也,此又致乱之源也。”驱民死地,为丛殴雀,文震孟是政府的一员大官,统治集团的一个清流领袖,委婉地说出致乱之源是由政府的上下当局所造成的,官逼民反。

正面的指斥是李自成的檄文,他指斥统治集团的罪状说:“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日罄师旅,掳掠民财,奸人妻女,吸髓剥肤。”完全违反农民的利益,剥夺人民的生存权利,接着他特别提出他是代表农民利益,而且他本身是出身农民阶层的,他说:“本营十世务农良善,急兴仁义之师,拯民涂炭,士民勿得惊惶,各安生理。各营有擅杀良民者,全队皆斩。”他提出鲜明的口号:“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以除力役,废赋税,保障生活为号召,以所掠得统治集团的财富散给饥民,百姓喜欢极了,叫这政府所痛恨的军队为“李公子仁义兵”。他标着鲜明的农民革命的旗帜,向统治集团做致命的打击。在这情势下,对方还是执迷不悟,茫然于当前的危机,抱定对外和平,对内高压的政策,几次企图和关外对峙的建州部族,讲求以不失面子为光荣的和平,只用一小部分军力在山海关内外,堵住建州入侵的门户,做消极的防卫,对内却用全力来消灭“流寇”。同时,内部又互相猜嫌排斥,“有忧念国事者则共诧之如怪物”,继续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对人民则更加强压迫,搜括出最后的血液,驱其反抗。政府和人民的对立情势达于尖锐化,以一小数的腐烂的统治集团来抵抗全体农民的袭击,自然一触即摧,朱明的政权于此告了终结。

17世纪前期的政府和人民的对立,政府军包围,追逐“流寇”,两个力量互相抵消,给关外的新兴的建州部族以可乘之机,乘虚窜入,建立了大清帝国。这新政权的本质是继承旧传统的,又给铲除未尽的地主绅富以复苏的机会,民族的进展活力又被窒息了三百年!

附带地提出两件事实:

其一是距今三百零一年前的七月二十五日,当外寇内乱最严重的时候,江苏枫桥,举行空前的赛会,绅衿士庶男女老幼,倾城罢市,通国若狂。

其二是距今三百年前的四月初二,江苏吴江在得到北都倾覆的消息以后,举行郡中从来未有的富丽异常的赛会。

这两次亡国的狂欢之后,接着就是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一九四四年三月

* * *

(1)这本书是指作者未完稿的《明史》。——编者注

(2)《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九。

(3)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十,磔条,引《张文宁年谱》;计六奇:《明季北略》,记郑鄤事。

(4)吕毖:《明朝小史》卷一,《国初重刑》。

(5)《大诰》,奸吏建言第三十三,刑余攒典盗粮第六十九;《续诰》,相验囚尸不实第四十二;《三编》,逃囚第十六。

(6)徐祯卿:《翦胜野闻》。

(7)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三十二,《明祖晚年去严刑条》,引《草木子》。

(8)《明史》卷九十四,《刑法志》;《大诰三编》二,进士监生戴罪办事。

(9)《明史》卷九十四,《刑法志》。

(10)《明史》卷一三九《周敬心传》:“洪武二十五年(1392)上疏极谏:洪武四年(1371)录天下官吏,十三年(1380)连坐胡党,十九年(1386)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二十三年(1390)罪妄言者,大戮官民不分臧否。”

(11)《明史》卷一三九,《茹太素传》。

(12)《明史》卷一三九,《韩宜可传》。

(13)《明朝小史》卷二。

(14)《大诰三编》,逃回第十六。

(15)《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九。

(16)参看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潘柽章:《辩史考异》;吴晗:《胡惟庸党案考》,载《燕京学报》一九三四年六月十五期。

(17)何崇祖:《庐江郡何氏家记》(《玄览堂丛书续集》本)。

(18)《明史》卷一百二十七,《李善长传》。

(19)王世贞:《史乘考误》;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潘柽章:《国史考异》。

(20)刘辰:《国初事迹》;孙宜:《洞庭集》,《大明初略》卷三;王世贞:《史乘考误》卷一。

(21)王世贞:《史乘考误》卷一;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卷五;潘柽章:《国史考异》卷二。

(22)刘辰:《国初事迹》。

(23)《明史》卷三〇八《胡惟庸传》,卷一二八《刘基传》;刘璟:《遇恩录》。

(24)徐祯卿:《翦胜野闻》。

(25)《明史》卷一三八,《李仕鲁传》附《陈汶辉传》。

(26)《明史》卷一三五《宋思颜传》。

(27)《明史》卷一三六《朱升传》,卷一三七《刘三吾传》《宋纳传》《安然传》,卷一三八《陈修传》《周祯传》《杨靖传》《薛祥传》,卷一三九《茹太素传》《李仕鲁传》《周敬心传》。

(28)《明史》卷一四〇《魏观传》,卷二八一《方克勤传》,卷一四〇《道同传》,卷一三九《叶伯巨传》,卷一三六《陶凯传》。

(29)刘辰:《国初事迹》。

(30)《明史》卷一百三十九,《叶伯巨传》。

(31)《明史》卷九十四,《刑法志》;卷一百三十九《郑士利传》。

(32)《明史》卷九十四,《刑法志》;《大诰》二十三郭桓卖放浙西秋粮,四十九郭桓盗官粮。

(33)《大诰续篇》。

(34)《大诰》,奸贪诽谤第六十四。

(35)《大诰二编》,苏州人才第十三。

(36)《大诰三编》,秀才剁指第十;《明史》卷九十四,《刑法志》。

(37)《大诰三编》,苏州人才第十三;《明史》卷九十四,《刑法志》。

(38)《明史》卷一百二十六,《汤和传》。

(39)《明史》卷一三一,《郭兴传》。

(40)《明史》卷二百八十三,《袁凯传》;徐祯卿:《翦胜野闻》;陆深:《金台纪闻》。

(41)《明史》卷一三八,《周祯传》。

(42)徐祯卿:《翦胜野闻》。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第342页。

(44)《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二卷,《哥达纲领批判》第32页。

(45)《明太祖实录》卷六。

(46)《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九。

(47)《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九。

(48)《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二。

(49)谈迁:《国榷》卷六。

(50)《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九。

(51)吴宽:《匏翁家藏集》卷七十五,《施孝先墓表》。

(52)吴宽:《匏翁家藏集》卷四十三《尚书严公流芳录序》;《明史》卷二百九十六,《郑濂传》。

(53)宋濂:《朝京稿》卷五,《上海夏君新圹铭》;《匏翁家藏集》卷五十二,《恭题粮长赦谕》。

(54)《明太祖实录》卷六十八。

(55)《明太祖实录》卷七十。

(56)《明太祖实录》卷八十五。

(57)《明太祖实录》卷一〇二。

(58)《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四。

(59)《明史》卷七十八,《食货志》二,《赋役》;《匏翁家藏集》卷四十三,《尚书严公流芳录序》。

(60)《明太祖实录》卷六十八。

(61)《明太祖实录》卷一〇一。

(62)《大诰续诰》卷四十七。

(63)《大诰续诰》卷二十一。

(64)黄省曾:《吴凤录》。

(65)宋濂:《朝京稿》卷五,《上海夏君新圹铭》。

(66)《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一十。

(67)《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一十;《明史》卷七十七,《食货志》一。

(68)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一,《凤阳丐者》。

(69)《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

(70)《大诰续诰》第四十五,《靠损小民》。

(71)《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

(72)《贝清江集》卷十九,《横塘农诗序》。

(73)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二十二,《采苓子郑处士墓碣》。

(74)《匏翁家藏集》卷五十八,《莫处士传》。

(75)《匏翁家藏集》卷六十一,《先考封儒林郎翰林院修撰府君墓志》。

(76)《匏翁家藏集》卷五十七,《先世事略》。

(77)《匏翁家藏集》卷五十七,《先世事略》。

(78)《匏翁家藏集》卷七十三,《怡隐处士墓表》。

(79)《匏翁家藏集》卷七十四,《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致仕朱公墓表》。

(80)《匏翁家藏集》卷五十八,《莫处士传》。

(81)《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

(82)《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四。

(83)《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五、卷一百八十。

(84)《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一十、卷一百二十六。

(85)张居正:《太岳集》卷三十九,《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

(86)王世贞:《锦衣志》。

(87)《明史·刑法志》。

(88)《明史·刑法志》。

(89)《明史》,《刑法志》《职官志》。

(90)王世贞:《锦衣志》。

(91)傅维麟:《明书》卷七十三。

(92)《明史·刑法志》。

(93)《明书》卷七十三。

(94)《明史·刑法志》。

(95)《垂光集》一,《论治化疏》。

(96)刘若愚:《酌中志》十六。

(97)《明史·刑法志》。

(98)《明史》卷九十五。

(99)《明世宗实录》。

(100)《野获编》卷二十一。

(101)《明史·刑法志》。

(102)《野获编》。

(103)《瞿忠宣公集》卷一。

(104)《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一。

(105)《明史·刑法志》。

(106)《野获编》卷十八。

(107)《熙亭先生文集》四,《恩谴记》。

(108)《野获编》卷十八。

(109)《商毅公文集》卷一。

(110)《春明梦余录》卷六十三。

(111)《杨忠烈公文集》二。

(112)《刘子全书》十六《痛陈时艰疏》,十七《敬循职掌疏》。

(113)《春明梦余录》卷六十三。

(114)《明史》,《刑法志》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跳槽时代 新一分钟经理人 形象决定未来 幸福女人会理财 选择-中小企业运筹之道 学好用好《劳动合同法》 学习巴菲特 亚财政 钟南山传 朱德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