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条法则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条法则

泡沫困境

书籍名:《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条法则》    作者:弗雷德里克·科布里克
推荐阅读: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条法则txt下载 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条法则笔趣阁 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条法则顶点 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条法则快眼 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条法则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钱:挑选优秀成长股的7条法则》泡沫困境,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泡沫和熊市是各自独立且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投资者在运用7步法则和BASM模型的时候确实需要理解其中的差异。这和任何其他工具箱一样,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工具,知道在需要用螺丝起子的时候别用锤子。不过,一旦你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区别,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并且你会发现这一切其实很容易,前提是你要使用本书所说的那些原则。股票要在熊市时买进,出现泡沫时卖出。你已经了解了我在市场萎靡时买进并且因此挣了很多钱。这个方法可以排除预测市场时机的陷阱,并且利用你对所持有或想要买进的股票的知识把优势最大化。泡沫源于狂热,这意味着价值和基本因素要么高度可疑要么完全错误,因为“真相”已经被人们的情绪和感觉淹没了。如果认出了泡沫,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抛售是最佳策略。

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纳斯达克在5年多的时间里都滞留在比2000年低3 000点的水平上。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就是赚不回在2000年的泡沫中损失的钱。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他们把泡沫与熊市等量齐观,并且没有意识到泡沫的严重程度。但是,泡沫和熊市最大的区别在于二者的起因。

熊市主要由基本问题引起。本章此前已列举了导致熊市的5个主要原因。熊市自行其道,不景气的市场也是如此。之后一切正常。熊市时要买进,因为此时股票价格很合适;随后股价回升时赚得就更多。泡沫是投资者自己造出来的,而不是基本事件导致的。投资者开始相信一些虚假的或非理性的东西,并因此在一只股票、一个行业或整个市场中制造出狂热。如果这种狂热持续一段时间,泡沫就产生了;并且泡沫会一直膨胀累加,直至其内在不稳定性打破这个泡沫。

泡沫与熊市还有一个有趣的差异:熊市里有许多买空者,也有许多卖空者;但对泡沫而言,为数不多的买空者也被铺天盖地的喧嚣的牛气动摇了。互联网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狂热通常在人们相信某种新生事物的前景将令人叹为观止的时候产生——即使这个前景无法得到证明。

对动力和金钱的喜爱是很自然的,但如果投资者不遵循一定的准则或者对泡沫没有概念,那么他们不是在朝财富前进,而是朝相反的方向。

在熊市中,人们想遵循买卖原则,在充分考虑了股价和基本因素后买进股票。这就是7步法则。

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到一次泡沫,可能一辈子就碰到那么一次,但单只股票的泡沫却很常见。所有泡沫都有共性,都是感觉、情绪化和准确信息的缺乏共同作用使人入套。

2000年3月6日,艾伦.格林斯潘74岁生日,我有幸应邀参加他的精英聚会。出席者有格林斯潘、萨默斯、阿瑟.利维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路易斯.格斯特纳,以及像世界通讯公司主席伯尼.埃博斯一样的许多互联网和通讯公司执行官。这些公司是新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次聚会也像是鹰派人士聚在一起讨论新经济的真正含义以及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受到邀请后我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到他们的高论。

利维特谈到了调控环境和个人投资者的需求。尽管他对投资者对新经济表现出的完全不顾风险的过分热情表示担心,但他对新经济即将到来的观点并未质疑。拉里.萨默斯、艾伦.格林斯潘和许多资深的执行官都对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资本市场的融合、新技术的巨大进步和未来的美好前景表达了自己乐观的看法。

在这次聚会4天后,即3月10日,泡沫破裂了,游戏结束。一切都变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当时并不责怪格林斯潘、萨默斯、格斯特纳,或众多互联网公司的CEO们,现在也不会责怪他们。

这一切在当时看起来都是那么真实,政界资深人士的信息来源在过去已经向我们证实了都是最有价值和最值得信赖的:消费者和企业所提供的真实经济数据,以及企业执行官们提供的最佳信息。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事物,并且我们都信以为真。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老子

最近这次泡沫给了我们三个重要教训。第一,在我们接下来的投资生涯中,我们不太可能再遇到股市泡沫了。股市泡沫似乎一辈子就能遇上一次,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第二,股市里确实存在阶段性的小泡沫(我给它的定义是小于1929年和2000年的泡沫),其中包括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1973年初由对蓝筹股(即“成长股”)的狂热而导致的泡沫、1983年的技术股中度泡沫,还有1987年市场崩溃前对市场价值的高估。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单只股票产生泡沫的概率相当高。

在过去几年里,当人们谈论房地产行业、国外金融工具,甚至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的中国经济的时候,“泡沫”和“狂热”成了两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

经济泡沫,和泡泡糖、肥皂产生的泡沫一样,虽然大小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终将破裂。泡沫不会持久,因为它不是建立在真实的支点之上的。因此,许多泡沫都是从狂热发展起来的。狂热无非就是情绪化胜过现实化或理性化,因此也可以看做是一种非理性。

非理性会导致价格的涨幅超过知识与合理分析所能解释的程度,而这种非理性可能由一个、两个,甚至更多事物共同作用产生。它本身在一开始时不容易被发现,否则也就不会有泡沫可言了。它的起因就是那些令人心动的信念,但大众不知道他们所不知道的事实,了解不全面或了解错误。

对我而言,那些新生的、看似有无限潜力与神秘色彩的事物的出现就是“大泡沫”的到来。在这一点上,历史不断重演:电力首次进入家庭、20世纪20年代的运河、铁路和广播等。也可能是像KK甜甜圈这样的公司——并不一定总是神秘兮兮的,或者一定是技术股,但肯定是由于人们的直觉、欲望和情绪化的推动。是直觉而不是分析把股票推到天价,然后就是泡沫破裂。

泡沫的教训永远不会过时。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大泡沫或个股泡沫,还可以使我们在几乎所有投资中专心区分真实信息与直觉。好好领会这些教训吧。

知识是7法则中的第一步,它与BASM模型一起可以帮助我们揭开泡沫的神秘面纱,因为在泡沫当中,人们的信念很可能没有真正知识的支撑。只要把BASM要素界定明确,一切都很容易搞懂。

投资领域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人们对许多技术股、通讯股和网络股的产品需求是无穷的,因此其股票也就有无穷的潜力。这些妄想都被证明是错误的。然而人们由于错误或片面信息误导,对众多互联网公司都持有这种想法。情感因素暂时填补了信息错误或残缺不全所遗留下的空白。它的背后就是7步法则之一要帮你控制的情绪化。

当有人故意欺骗投资者的时候也会产生不理性的行为,因此,有些泡沫要么与欺诈并驾齐驱,要么就是以欺诈为根基。不过,我倒没有这样看待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尽管它引发的贪婪氛围确实滋生了最恶劣的执行官与罪行。他们要么公然盗窃公司(如泰科和阿德尔菲亚的执行官),要么涉嫌做假账或金融欺诈(世通公司主席伯尼.埃博斯在2005年3月被判此罪行)。

我个人认为2000年有3个泡沫破裂,而它们彼此又息息相关。第一个泡沫最明显,即股市泡沫,互联网、电信和各种技术股是其构成元素。对这些股票的狂热几乎使所有其他的股票都被高估了。

为了容纳整个新式信息交通,创立适用于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的宽带连接,并支持互联网的所有新功能,电信业开始了大规模投资扩建,这正是第二个泡沫的由来。同样是这种导致股价飙升的电信业将要扩张的信念推动了电信行业的开支,因为这个关于所有技术行业的新信息似乎把巨大的机会摆在了人们面前。最终,互联网被证明是一股改天换地的力量(就像19世纪美国和欧洲的铁路一样),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意和生活模式。

因此,并不是所有激起狂热的东西都是虚假的,而这个事实又加剧了人们的困惑。

整个美国经济就是第三个泡沫。它的最高增长率为长期平均实际增长率的两倍。这是由上述两个泡沫导致的,所以,当股价下滑时,低迷的股票价值和投资者的恐惧使消费者和企业勒紧了钱袋。这一点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遭受巨大损失的电信公司的开支在整个经济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大猫儿的TT奋斗史 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疯狂 大抄底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路边野餐 阿诺德·汤因比传 12天理财精进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