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

事情惊动了四川省委书记

书籍名:《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    作者:王佳宁
推荐阅读: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txt下载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笔趣阁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顶点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快眼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事情惊动了四川省委书记,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事情惊动了四川省委书记

1977年夏,广汉县委在本县金鱼公社试行的“定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实际上就是对人民公社在劳动成果分配上“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弊端进行改革。当年这个只有1300多公顷土地的公社,便因此而增产粮食250多万公斤。事实证明,要发展生产,要使广大农民尽快摆脱贫困,必须对人民公社“政社合一”、“政经不分”的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改革人民公社,既是一大难题,又要冒极大的风险。人民公社建立以后,广大农民便觉得不如意,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禁锢,群众有意见不敢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群众才敢于吐露真言。基层干部说,人民公社是“一平二调的架子,瞎指挥的班子”。农民群众说,“人民公社没有干多少实事”。

带领广汉干部群众率先进行改革的县委书记常光南,向县委一班人说,参加革命以来,一直是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当干部几十年,老百姓现在还这样贫困,有的连饭都吃不饱,作为共产党员,心里非常难过,这样下去,怎么向人民交代?

1977年秋,四川广汉的一群生产队长自己主持,向生产队的权力发起了第一次挑战。他们挂起了“分组作业、定产奖惩”的招牌。实行这套办法,势必会对“三级核算、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形成强大的冲击。

没有一个得力人物的支持,金鱼公社的生产队长们是不敢这么搞的。这位人物就是常光南。常光南看上去像是要把“队为基础”的原则抛在一边,现在看来包产到组还不是很彻底的反叛,因为他并没有要生产队长们放弃最终分配产品的权力,为了避免政治方面的种种麻烦,常光南还有意识地绕开“包”字,而把他的办法说成是“定”产。尽管如此,压力依然不小。

在县委常委扩大会上,一位年轻的公社干部质问他:“定就是包,包就是定,说法不同,实质一样!”一位下级劝他谨慎行事。另一位上级也跟着出来挡驾:“这个你也敢搞?”但是常光南这回是铁了心,一意孤行。

事情最终惊动了四川省委,省委书记亲自来到广汉视察。

省委书记问常光南:“你为什么搞包产到组?”

常光南说:“我当基层干部几十年,群众连饭都吃不饱,心里有愧。现在粉碎‘四人帮’了,既然我当县委书记,我就有责任叫群众吃饱饭。”

省委书记赞许地点点头,说:“你的意见对。在你们广汉搞个点,要克服过去不讲实际的做法,第一要发展生产,第二要增加群众收入,否则不搞。你这个县委书记要把好这个关。”

包产到组好不好,最终还得看农作物的收成。在以后的几个月里,虽然有省委书记的言论支持,常光南和老百姓还是提心吊胆地注视着地里的庄稼。他只能寄希望于金鱼公社的粮食丰收,这是对反对他的人最好的回答。

这样没着没落地过了几个月,到了1978年夏季,金鱼公社的粮食总产量猛增加了250万公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年增长量最多的一年,常光南的心这才稍微放松了些。

1978年的1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题目是《广汉县对干部社员实行奖励制度》,介绍了广汉的经验。这条消息犹如一声惊雷,打破了农村经济体制死水般的寂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 等待猫吠:怎样说服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 德鲁克实践在中国 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 伟大的经济学家 全球科技创新路线图:一本书带你看遍全球创业与投资热点 绝对成交:一页纸营销计划 记忆编码 翻译似临画 翻译乃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