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侦探推理 >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第25页

书籍名:《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作者:弗蘭克·施茨廷
推荐阅读: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txt下载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笔趣阁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顶点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快眼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第25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美國西北大學的格雷格里·雷斯金和俄勒岡大學的格雷格里·雷塔拉克也認為隕石墜入了海洋,盡管他們對這一過程有自己的看法。兩人均認為罪魁禍首是甲烷。雷斯金猜測隕石激化了一種鏈式反應,使得大量甲烷進入了大氣:“海洋很容易就聚集了大量的甲烷,這些甲烷的威力相當于地球上所有核武器威力的 10 萬倍。這樣必然會造成物種的大滅絕。”
    雷斯金認為,一顆小隕石即可引發這一效應。稍微有一點動靜,甲烷水合物的穩定性就會被破壞。西伯利亞當然是一部分原因,而太空手榴彈的威力則是另一部分,兩者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災難的降臨。這一觀點得到了世界各國學者的認同,畢竟強烈的火山爆發并非新現象,以前就不時發生,卻并非每次都造成 90% 物種的滅亡。正如對地球歷史的各種爭辯一樣,這一問題至今依然懸而未決。蘇黎世瑞士科技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沃爾夫岡·施巴茨認為,氧氣匱乏與物種滅絕并無關系,因為二疊紀中根本沒有太多需要大量氧氣的溫血動物。
    在某種程度上,陸地上的植物卻是物種滅絕過程中的贏家。它們成功地幸存了下來,繼續開枝散葉,摸索著走進了中生代——陸地生物的時代。
    海洋則變成了眾多生命的家園之一。
    * * *
    ① 忒修斯海(Tethys):指古地中海。中生代東方開啟的新大洋,歷經板塊移動而逐漸縮小,最后成為地中海的前身。
    
    歡迎光臨侏羅紀公園
    長著奇特復眼、高度進化的三葉蟲或許曾想象過:一個沒有三葉蟲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
    災難解決了它們的疑問:一個沒有三葉蟲的世界。三葉蟲完蛋了,雖然它們一再死里逃生,但最終還是在二疊紀末期走向了滅亡。對化石收集者而言,這并非壞事,這些人經常找到三葉蟲化石。可是我們會因此痛苦,虛榮心隱隱作痛,因為地球根本不在乎誰踩在自己身上,三葉蟲也好,人類也好。
    大自然是無情的,它操控著一切可能性,只關心自己的感覺。天才的創造者——進化女神對此心知肚明,我們還滿心以為她是慈祥的母親。有時候,她看起來的確很慈祥。為了保住某一物種,她會采取一切措施。如果一切都無濟于事,她就會冷冷地轉過身去,放任物種滅絕。
    甚至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物種滅亡也不會讓她懊惱,對她而言,這其實意味著一種鞭策。她還有許多工作,此時陸地生物成了她的寵兒。盤古大陸形成之后,陸地生物紛紛向四面八方遷徙,適應不同的生活區域。在三疊紀,即距今 2 億年前的那段時間,兩棲動物已有了長足發展,無須長久待在河流、湖泊和池塘中去繁殖下一代,而是真正成為陸地上的一員了,后來它們發展成了似哺乳動物的獸孔目和兩棲爬行動物。
    登陸行動開始——爬行動物的有力雙腳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獸孔目曾是陸地上的霸主,它們體格雄偉,其中一部分甚至成功進化成了溫血動物。它們顯然是進化的寵兒。如果換一種局勢,真正的哺乳動物大概會由它們進化而來,而爬行動物則會繼續慘淡經營自己的未來。然而這時候獸孔目的處境非常糟糕。由于它們大量死亡,勢力被削弱了,因此幾乎無法繼續存活。相反,兩棲動物中的另一支——爬行動物卻推出了一項具有革命意義的偉大綱領:
    “我們決定變成恐龍。恐龍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真是個蠢名字,不過也只能隨它去了。關鍵是,我們可以擺脫反動的兩棲害蟲分子,擺脫海洋中的納粹分子,再也不必進行水中產卵這些見鬼的工作。獸孔目已經完蛋了,它們一度想變成哺乳動物,其中一些甚至已經長出了獸皮。呸!呸!我們跟它們不一樣,我們宣告脫離水域,我們要與哺乳動物的帝國主義競爭主導權,以后遇到哺乳動物要格殺勿論!革命萬歲!”
    你一定注意到了,爬行動物的時代正值地質史的少年期,因此它們的表達方式并無太多新意。憤怒的年輕恐龍就是這樣,一腔熱血。
    “接下來的計劃是,首先從小處著手。要敏捷靈活地占據重要戰略地點,自下而上地推進革命。一項重要工作是改變大家的外形。例如腿,大家疲于奔命,因為四只胖胖、短短、笨重的腳而跌跌絆絆,這種狀況不能再繼續下去。我們的老祖宗兩棲動物對此負有責任,它以前就這樣蹣跚走路,它是來自海洋的古老魚類。海里的一切都比陸地上好,可是現在我們不應該留戀過去、長吁短嘆。如果想跑得快,那么從此以后我們就要直立起來,用后面兩條腿奔跑——嗯,起碼是我們當中的某些分子。有些家伙情愿拖著四條腿慢吞吞地走路。就這樣,每個人視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定,不過直立行走是我們的口號!我們在發展方面是相當靈活的,小的依然小,大的變得更大,還有一些成員,比如滄龍和魚石螈,愿意回到海洋,在那里革命。”
    你剛好目睹了一次侏羅紀小規模戰斗的備戰過程,戰斗的號角已經吹響,沒有誰能置身事外。
    “現在談一談食物。我們曾以為四足動物吃植物,而兩足動物吃肉,這就是說兩足動物能吃四足動物。當然,最初是這樣,但之后我們也可以調換。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他人的獵物,沒有優惠待遇。這樣下去,我們總有一天會變成地球的統治者,大約 1 億 5000 萬年后,我們會進化成兩足動物——高智商的爬行類生物,我們將建造城市,駕駛宇宙飛船——這聽起來怎么樣?嘿,說點什么,上帝老爹!我們正在書寫歷史呢。”
    聽起來不錯。
    逃回海里——用肺呼吸的魚龍霸王
    其實早在三疊紀早期,第一批魚龍生物就已經在海洋中捕獵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從海洋遷移到陸地的生命此時返回海洋。因為陸地上的生存似乎并不比海洋中更容易。相反,大家總是希望充分利用現有的可能性,包括將動物、植物和菌類從對水的依賴中解放出來,令它們適應干燥的生存環境,同時再讓陸地居住者變回水下居民。
    200 年前,研究者們挖掘出了最早的魚龍骨骼化石,并以為那是大魚的殘骸。當時的人們還不知道恐龍的存在,根本想不到會在陸地上找到這一大型水下居民的祖先。
    可是這些化石看起來也不像是真正的魚,因為它們的眼睛太大,脊柱太粗壯。魚并不需要如此結實的脊柱,那么這些家伙到底是什么呢?它們那尖尖的、整齊的牙齒令人聯想到鱷魚。直到 1824 年,牛津大學的地質學家威廉·布克蘭才科學地將第一只恐龍描述為斑龍,此后事情才漸漸清晰起來——大家臆想中的魚其實是蜥蜴。可是它們是如何進入水中的呢?它們跟魚類生活在同一時代嗎?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的觀念發生了一個大逆轉:爬行動物起源于魚類。如果是爬行動物的話,它們應該是在陸地上活動的,為什么這些家伙看起來又有些像魚呢?
    目前我們認識了中生代各個時期的各種魚龍生物,問題漸漸有了答案。它們占據了一些被大型海洋食肉動物棄之不用的小空間。最古老的兩種化石,即歌津魚龍和巢湖魚龍,看起來很像蜥蜴,只不過已經沒有腿,身上長的是魚鰭。就像腔棘魚一樣,它們的四肢必須長出手骨和足骨才能將自己帶到陸地上,而這些骨骼在水中會萎縮,以至漸漸消失。同時,它們的胸椎也會縮短,變成短短的圓盤。
    歌津魚龍還沒有具備這種新脊柱的優點,它懶洋洋地在淺水域游來游去,長長的脊柱令它的移動就像蛇一般游刃有余。人們可能會認為它們比游水的蜥蜴靈活得多。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蛇一般的游走會令軀體十分疲憊,消耗巨大的能量,還不如蹦蹦跳跳來得快。
    后來的魚龍卻像海豚一樣游得優雅從容,正是這種靈活性令這些大家伙受益匪淺。粗短的脊椎骨使得魚龍的軀體不易彎曲,因此只需搖擺幾下尾鰭,整個身體就能快速前進,前面的鰭負責掌握方向。畢竟誰也不愿意長時間追逐自己的晚餐,而天上又不會憑空掉下餡餅,所以對海洋蜥蜴而言,快速、節能的行動方式對生存至關重要。出于這一考慮,進化女神對尾鰭傾注了許多愛心,她采取了典型人類工程學的鐮刀形狀,就像鯊魚的尾鰭一樣。此外,進化女神還慷慨地送了一個尖尖的背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路边野餐 阿诺德·汤因比传 12天理财精进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美丽心灵:纳什传 乌有王子(卷一):前度的黑暗 乌有王子.2,战士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