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唐朝开国六十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唐朝开国六十年

改革政府机构:完善中央集权的新举措(1)

书籍名:《唐朝开国六十年》    作者:齐廉允
推荐阅读:唐朝开国六十年txt下载 唐朝开国六十年笔趣阁 唐朝开国六十年顶点 唐朝开国六十年快眼 唐朝开国六十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唐朝开国六十年》改革政府机构:完善中央集权的新举措(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二)改革政府机构:完善中央集权的新举措中央枢要的人事一旦安排就绪,李世民就开始采用种种方法让政权机器按照自己的意志高速运转起来。当然,李世民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照搬李渊留下来的政府机构,而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它更加趋于完备和简约,行政效率也大大提高。唐初,以三省长官共议国事,行使宰相的职权。而在众多宰相中,又以尚书令地位最高、权力最大。正因为尚书令位高权重,所以从隋朝三省制确立之初便不常设。武德年间,李世民任尚书令,但因为他长期在外统兵作战,戎马倥偬,无暇处理尚书省的日常政务,所以由尚书左、右仆射代替尚书令行使宰相的职权。贞观年间,李世民做了皇帝,臣下避讳,无人敢居尚书令的职位。因此,废掉尚书令的职称,升左、右仆射为尚书省的正式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共同行使宰相的权力。尚书左、右仆射为正二品,中书令、侍中都是正三品。由于宰相品位高,职权重,一般不轻易授人。按规定中书令、侍中都设二人,但多数时候不能满员。唐朝初年,百废待兴,朝政繁剧,又有种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征伐,正是需要提拔大批人才的时候,也正是需要宰相发挥重大作用的时候。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一些品阶低下、有才识的官吏注定无法参与国家大事。为了吸纳这部分人进入最高决策层,李世民谋思变通,经常任命一些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一起参与朝政的决策。贞观元年(627),令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三年(629),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十三年(639),刘洎以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十六年(642),岑文本以中书侍郎专典机密。十八年(644),黄门侍郎褚遂良参与朝政。当然,这样临时任命的宰相不同于三省的长官,是不常设的,人员也没有限制,由皇帝直接差遣,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提拔有才能的官员升为事实上的宰相,且不受官品高低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起初,新任宰相的名目繁多,多随需要而设,没有统一规定。正如《新唐书.百官志》所说:“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到贞观八年(634),尚书仆射李靖因为患病请求辞职,李世民下诏让他等病情稍稍好转,“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即隔两三天去中书、门下省行使宰相职权。后来,李世民又特诏令李■以太子詹事为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侍中本来就是三品的官衔,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同中书令、侍中共同掌握宰相的职权。从此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谓就成为以他官而任宰相的固定名称了。实行这种制度,有诸多好处。首先,宰相不受官品的限制,皇帝可以随时任免,有利于提拔品秩低下的官员直接进入最高领导层,以收集思广益之效;其次,任命品阶低的官员参与最高决策,由于其地位低、势力弱,便于控制和驾驭;再次,参与决策的人多了,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也自然就削弱了个别宰相操纵权力的企图,不至于产生权臣专政、尾大不掉的弊病,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唐朝的黑夜3 流冰之旅 麻醉 女人这东西 欲情十四课 瞬间(渡边淳一) 谈医说病:渡边淳一的疾病防治观 我伤感的青春 一片雪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东大妈妈正面陪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