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的确立

书籍名:《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的确立,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文件的起草, 经历了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这一文件从1984年6月开始起草, 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提出了一个提纲。但这个提纲没有脱离原来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调子, 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此很不满意, 因此, 重新调整了文件起草班子。正在这个时候, 当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马洪, 受命组织院内的几位专家(周叔莲、张卓元、刘增录以及吴敬琏) 撰写了《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商品经济的再探索》的文章, 为商品经济论翻案。该文提出, 在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时, 不要“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同时也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商品经济的对立物不是计划经济, 而是自然经济”, 不能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文章重新肯定此前被否定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提法。马洪院长把这篇文章送给了一些老一辈革命家征求意见, 结果文章不但没有招来批评, 还得到了王震等同志的称赞。如王震信中说,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我们不能只说老祖宗说过的话, 应该有创造性。9月8日, 赵紫阳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写信, 题目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三个问题的意见》, 信中写道:

“反复考虑, 建议把我国的计划体制概括为以下四层意思:

“(一)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 不是市场经济。

“(二) 自发地盲目地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生产和交换, 只限于小商品、三类农副产品和服务修理行业, 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辅助作用。

“(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我国幅员辽阔, 现代化手段不发达, 交通不便, 信息不灵, 编制包罗万象的指令性计划, 不仅不可能, 而且有害。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我们的计划应该是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 扩大指导性计划。

“(四) 指导性计划主要用经济手段调节, 指令性计划也必须考虑经济规律, 特别是价值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要通过价值规律来实现, 要运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计划第一, 价值规律第二’这一表述并不确切, 今后不宜继续沿用, 应该如实地把两者统一起来, 而不要把它们割裂或对立起来。”[96]

对于上述意见, 9月11日, 邓小平批示:“我赞成。”12日, 陈云也批示同意, 同时指出, 信中所提的三个问题, 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也是对这几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总结。关于计划体制的四层意思, 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李先念也表示,信中提到的三个问题确实是根本性的问题, 解决好了, 将会大大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体改委也组织了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 讨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草稿。会上, 有人提出, 应当明确写入“商品经济”。座谈会的结果被写成简报报给中央。赵紫阳把简报批转给起草小组经济部分的负责人高尚全:请你酌处, 马洪同志也有相同的意见。此后, 文件最后明确: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 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意味着,“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已取代党的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9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