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第二节 协调发展

书籍名:《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第二节 协调发展,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只有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 才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 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树立协调发展理念, 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65]

协调发展的思想和方法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两大部类关系的分析,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十大关系的具体论述, 都强调了发展的协调性。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 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 不能单打一”。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 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江泽民提出了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胡锦涛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6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过去很多年, 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的道路。赶超型发展往往是一种不平衡发展。这样的战略, 难免会造成一些部门或产业发展得快些, 另一些部门或产业发展得慢些;一些地区发展得快些, 另一些地区发展得慢些;一些问题得到重视, 另一些问题却有所忽视。因此, 我们会看到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国防与经济建设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 等等, 均存在着不平衡、不匹配与不协调的问题。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 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 但跑过一定路程后, 就要注意调整关系, 注重发展的整体效应, 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 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这实际上是从赶超战略角度来认识当前的种种扭曲和不平衡。而促进协调发展就应从源头上解决赶超发展中的各类扭曲和不平衡问题。总体上, 不协调的根源, 不是干预少了, 而是干预多了。要从源头上解决不协调的问题, 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自身的协调机能, 不以赶超为借口制造新的扭曲和不平衡, 政府应做到不越位、不缺位。[67]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 推进协调发展有了新的特点和要求。我们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准确地把握。蔡昉、张晓晶归纳总结出以下要点。[68]

首先, 协调发展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表述外延完整、内涵丰富、关系清晰, 形成一个紧密衔接、一脉相承的逻辑体系。这也决定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各方面齐头并进, 而不是一枝独秀。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必须深刻理解五大建设的丰富内涵, 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 政治建设是保证, 文化建设是灵魂, 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部署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的全面改革, 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以及六个专项小组, 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 同时也体现了在发展理念上向着整体、协调的方向转变。

其次,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 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发展是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 同时是体现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 要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根本上将我们党的发展思想与任何其他的发展理论流派区别开来。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进入更高阶段, 西方发展理论也越来越重视发展的协调性, 并且这一演进趋势也的确标志着发展理论的整体进步。然而, 这些理论往往是把协调发展作为实现发展可持续性的手段, 而不是发展的目的本身。因此, 一系列具有提升生产率和福利水平的进步因素, 如技术进步、生态改善、经济全球化等, 并没有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与普通劳动者均等获益, 反而造成巨大的经济分化, 加大了社会风险, 在很多国家酿成了政治危机。

再次, 协调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协调发展要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有上则有下, 有此则有彼”,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践行协调发展, 需要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 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认识事物, 特别是学会统筹兼顾、“弹钢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坚持多要素联动的原则, 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 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做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69]

最后, 协调发展是挖掘发展潜力和补足短板的统一。一个国家、地区、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 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 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 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 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协调是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平衡是相对的, 不平衡是绝对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