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第二节 新闻教育的复苏与发展以及传播学教育的兴起

书籍名:《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作者:唐绪军
推荐阅读: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第二节 新闻教育的复苏与发展以及传播学教育的兴起,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十年空白,伴随着拨乱反正和恢复建设的春风,新闻教育迎来了复苏与发展。



一 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的恢复


1977年恢复高考,北大、复旦、北广和广西大学等新闻专业通过高校统考迎来了第一批本科生。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办,新闻系随即恢复招生,北大新闻专业的原人大教师重返人大,学生并入人大。同一年,暨南大学恢复新闻系,兼向香港、澳门地区招生。

从1978—1982年,杭州大学、江西大学等也相继恢复了新闻系或专业,还有不少学校增办新闻系,包括郑州大学、安徽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到1982年,全国有高等学校新闻院、系、专业点16个,在校学生1585人(包括专科生),专业教师364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在“文化大革命”后的第六个春天里实现了基本恢复。[13]

这期间,新闻研究受到高度重视,1978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成立,标志着新闻研究的恢复,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1982年,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将内部机构进一步整合,分为新闻理论研究室、中国报刊业史研究室、世界新闻业研究室、电视广播研究室,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四个领域一度成为新闻学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紧随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之后,198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成立,专门从事新闻与传播学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媒体也成立了研究机构,新华通讯社1980年成立新华通讯社新闻研究部,1983年更名新闻研究所,作为新华社的新闻研究机构,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不同时期新华社的形势和任务,研究新华社报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研究新闻学理论和党的新闻工作的传统与经验;编写新闻学教科书,为培训新闻干部提供教材和师资;研究新华社的业务建设、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设计和咨询性的意见。1987年,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将三个业务刊物《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合并为《中国记者》,向全国发行。研究所还编辑出版了《新华社回忆录》《新华社新闻研究所20年》《新华社好稿选》《新华社优秀新闻选》《新华社新闻论文选萃》《短新闻写作经验谈》《世界性通讯社科学管理探索》等系列丛书和新闻业务探讨书籍。[14]

学术期刊同样受到高度重视,1979年8月,社科院新闻所创办《新闻研究资料》(1993年更名为《新闻与传播研究》)。[15]1981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国际新闻界》,同年,复旦大学创办《新闻大学》,这几家学术期刊成为新闻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将全国的学术共同体凝聚在一起。



二 新闻教育的发展


1983年,新闻教育事业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周期。当年5月,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新闻教育工作座谈会,着重讨论新闻教育的发展规划和改革问题。8月,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新闻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速发展新闻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新闻干部,同时积极进行新闻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6]

在有利的政策背景下,从专业设置、学院建立、通识教育、专业点规模四个方面,新闻教育事业都有了新面貌。专业设置方面,专业种类更加丰富。1983年复旦大学成立书刊编辑专业和国际新闻专业,1984年成立广播电视专业。[17]北大、复旦、暨大、北外和上外从1983年开始试办第二学士学位制的国际新闻专业和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其他有条件的院校逐步设置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新闻事业管理和广告等专业。加上北京广播学院设置的编采、播音、电视、文艺、编辑、无线电广播专业,到1985年,新闻教育各类相关专业设置达到11个。[18]

从1988年起,新闻系逐步升级为新闻学院。在这一年里,复旦大学率先成立新闻学院。[19]紧接着,中国人民大学也成立了新闻学院。武汉大学在1995年成立了新闻学院。

除大学新闻教育外,函授、自学考试、职业培训等,作为新闻教育的重要补充,得到快速发展。函授教育方面,1984年,安徽日报社首先创办了新闻函授大学。此后,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与中国青年报社等合办的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新闻专业、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智力开发中心函授部、经济日报社主办的人才开发函授部经济新闻专业等函授点相继成立。自学考试方面,1986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成立,开始新闻学专业自学考试工作。职业培训方面,许多地区和新闻单位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修班、进修班、短训班,训练新闻在职人员。

经过恢复和发展,新闻院、系、专业点的数量不断增加,1983年有21个,达到了新闻教育规划里提出的“1985年前原各大行政区至少应有一所同等院校设置新闻专业”的目标;1989年达到51个,其中,摄影专业达到三个,播音专业、广告专业两个,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现零突破。[20]到1993年,新闻专业点发展到66个,在校学生达到4500多人,专职老师近9000人,培养新闻学专业毕业生11500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33年总和的两倍。[21]

新闻院、系、专业点数量和在校生人数(1982—1993)

到1989年年底,中国的新闻教育形成了多种层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多种形式(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函授、自学考试)、学科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培养体系。[22]



三 传播学教育进入中国


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闻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新闻教育事业还迎来了另一个重大变革,传播学被引入中国,随着传播学在中国落地生根以及不断发展,新闻教育开始向新闻传播教育扩展。

1982年,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广州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全国“电化教育讲习会”,随后受邀前往复旦大学、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讲学。这段历史被誉为“传播学进入中国大陆的破冰之旅”。[23]

80年代初,张隆栋教授在《国际新闻界》发表了一组介绍和评析传播学的文章。社科院新闻所编辑了论文集《传播学(简介)》,这是中国第一本介绍传播学的书。1982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这些学术研究和研讨活动,带动了全国新闻系(专业)对传播学的关注。[24]

这种关注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1986年,在第二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的推动下,一批高水平的传播学译著纷纷出版,各大学纷纷开设传播学课程。到90年代初,“新闻学”逐渐被“新闻传播学”取代。传播学、广告学和公共关系学的内容、课程、理念被广泛引入大学课程中,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也新增了这些专业。原来纯粹培养新闻记者的新闻院系,角色变得复杂起来。[25]

对传播学的关注还体现在院系名称的变化上。1983年,厦门大学成立新闻传播系,这是首次在新闻教育机构名称里出现“传播”二字。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更名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1998年,华中科学大学在原华中工学院新闻系基础上,成立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此后,高校新闻院系陆续在名称中加入“传播”。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今后三年继续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式,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内部开展院系调整重组。2000年,武汉大学院系调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01年,北京大学恢复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年,暨南大学新闻学系扩建为新闻与传播学院。2002年,清华大学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03年,南京大学成立新闻传播学院。2007年,厦门大学成立新闻传播学院。

1998年以后,传播学陆续获得硕士点、博士点,标志着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方向在学位培养方面的地位得到完全确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