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第三节 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举措

书籍名:《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作者:唐绪军
推荐阅读: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第三节 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举措,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学术期刊与实务期刊二元并立与二元融合的“双轨运行模式”。但也存在结构有待优化、质量有待提升、国际化有待增加等急需破解的难题。



一 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存在的问题


(一)实务类期刊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实务类期刊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面向传统媒体的期刊显著过剩,但面向新媒体的专业期刊显著不足。长期以来,报社、出版社、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是新闻传播专业期刊的主要举办者,它们也形成了以报道传统媒体业务为核心的办刊风格,对新媒体业务的关注明显不足,导致其影响力日益衰减。目前大多数实务类新闻传播专业期刊依然以“大媒体”“大传播”作为发展定位,未能及时回应媒介市场的巨变,未能适应新媒体高速增长的需要,因而一批新闻传播实务期刊频现倒闭风潮。在最新一轮公布的核心期刊名单中,《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老牌实务类期刊居然跌出核心期刊名单。随着智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全媒体为核心的媒介融合业态快速发展,新媒体品牌正在突破传统媒介的边界限制,打造视频化、平台化、个性化的传播场景,今日头条、抖音、快手、拼多多、B站、知乎等新一代媒体快速崛起。2015年创刊的《大数据》却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高影响力(2018年复合影响因子2.453,综合影响因子1.573),其影响力因子仅次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年复合影响因子2.793,综合影响因子1.747),表明传媒界对大数据、平台媒介、视频媒体、媒介融合等研究成果的巨大需求。

(二)学术期刊的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在学术期刊中,高水平期刊的极度稀缺与普通期刊供给过剩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严格遵循学术编辑规范的高水平期刊依然稀缺。目前,新闻传播学领域,仅有6种期刊或学报建立了互联网审稿平台,实施了规范的审稿流程;仅有4种被列入各重点大学认可的权威期刊,占现有专业期刊总数的4.25%;仅有24种被CSSCI(2019—2020)收录期刊(含核心版及扩展版),占总数的25.26%,优质期刊及发表空间仍然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数量巨大的普通期刊既没有实施规范的期刊评审机制,缺乏优秀稿源,又没有稳定的经费投入。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媒体机构或行业协会的新办期刊,大量刊发一些未经评审的“短平快”论文,[12]一些质量偏低甚至粗制滥造的论文频频出现在期刊上,而“版面费”“人情稿”等不良现象仍广泛存在,更是危害着专业期刊的严肃性、公信力。[13]

(三)国际影响力短板日益凸显。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期刊的影响力局限于国内,单纯的中文出版模式也难以有效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在全球传播学术创新体系中还处于边缘化地位,国际影响力偏低。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权威期刊依然被欧美发达国家高校或科研机构掌控,其“主场优势”和规则预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进程。[14]探索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的国际化转型已经成为适应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开始探索创办英文学术期刊。加快创办英文类国际期刊,实现国际传播与国内传播的融合发展,是未来中国新闻传播专业期刊的重要选项。



二 新闻传播专业期刊改革举措


随着智能互联网的发展以及5G时代的到来,传媒行业、媒介生态、媒介市场瞬息万变,未来新闻传播专业期刊面临传媒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传播学研究国际化的挑战以及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倒逼。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专业期刊的投入保障机制。服务于行业发展或新闻传播学术成果的专业期刊有很强的公益属性,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思路来运作。政府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需逐步增加对专业期刊的投入,国家社科基金及各省社科基金应设置期刊专项扶植资金,为专业期刊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实务类期刊需加快转型升级。传统新闻传播实务期刊需及时调整办刊理念,及时回应媒体融合、智能媒体等前沿议题,加大对新媒体相关业务的关注力度,增加大数据、融媒体、算法新闻、5G媒体、短视频以及两微和移动客户端媒体等报道内容,争取在服务新媒体成长领域取得更大发展。

(三)学术类期刊需加快改革创新。一是加快引入规范的期刊编辑评审制度。争取到“十四五”末期实现全部学术期刊采用在线投稿系统,建立规范化的双向匿名评审制。二是推进新闻传播学术期刊精准细分和学科交叉。我国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定位趋同,且同质化严重,多数期刊偏重于大众传播,对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领域关注较少,在政治传播、健康传播、视觉传播、科技传播、文化传播、环境传播、性别传播、社交媒体等国际热点领域也缺乏专业期刊。三是推动新闻传播专业期刊的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欧美出版社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的英文期刊。未来中国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应该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开拓研究视角,促进中国学术期刊的繁荣和国际化发展。

(四)完善专业期刊评价体系。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有实务类和学术类之分,两者的办刊定位、报道取向和传播内容均有较大差异。但现有的期刊评价体系是由学术力量主导,如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发的CSSCI、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出的中国人文社会期刊目录、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发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等,其目的是服务于学术创新和学科建设。现有的评价体系对学术类期刊有利,但用学术期刊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实务类期刊,其结果显然有失公允。今后应加快建立分类评价标准,为实务类期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