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第6页

书籍名:《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txt下载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笔趣阁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顶点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快眼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第6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当然,“民族”二字也曾用来指代“少数民族”,比如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就是专为少数民族设置的大学。
    至此,想必大家也对民族中医院了解一二了。这就是一所以维吾尔族传统疗法为主的医院,而且距离我们住的喀什宾馆并不远。
    医院共有医护人员七十三名,其中维吾尔族就有六十八名。那么,维吾尔族传统疗法的来龙去脉又是怎样的呢?
    维吾尔族的医学受到了阿拉伯的巨大影响,而被誉为撒拉森文化之代表的阿拉伯科技,也必不可少地摄取了希腊的精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今欧洲的科学技术并非完全继承于希腊,而是经过了阿拉伯的消化吸收,这一点已成定论。当时欧洲尚处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对于优秀的撒拉森技艺从西班牙传入欧洲这一国际文化传播行为,时人都用“灵光来自东方”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伊比利亚半岛的托莱多古城就曾是将阿拉伯语翻译成拉丁语的中心,号称“翻译学校”。“alkali”(碱)和“alcohol”(酒精)等现代欧洲语言中的化学名词多从阿拉伯传来,而这些单词中的“al”就是阿拉伯语中的定冠词。就连表示化学的“chemistry”也是从阿拉伯语中的“chemy”转化而来的,加上定冠词后变为“alchemy”,即冶金术的意思。
    阿拉伯医学的集大成者当属伊本·西纳(Ibn Sina)(公元980~1037年),他同时又是一位大哲学家。在欧洲,他的拉丁语名“Avicenna”(汉语译为阿维森纳)更是妇孺皆知。他生于中亚的布哈拉,其大著《医典》(Qānūn)主要讲述保健、卫生之道。
    在伊本·西纳之前,当地的医学以外科和化学药理疗法见长。
    唐招提寺供奉的鉴真和尚是唐代高僧,为了向日本传播佛教戒律曾几度漂洋过海,甚至中途失明,但他仍旧不屈不挠,历经风雨十二载才终于到达日本。第五次渡航失败后,船舶漂到了海南岛。后来他从海南岛返回扬州的途中,曾经请胡人医生诊治他已经失明的眼睛,为此还接受了手术。这里提到的胡人,要么是波斯人,要么是阿拉伯人。也许是耽误得太久,手术最终未能成功。但对于鉴真将这种重要的手术委托胡人的做法,有人认为他的华夏思想淡薄,也有人觉得是因为阿拉伯世界的医学,特别是外科手术在8世纪的唐朝便已声名鹊起了。无论如何,继承了阿拉伯医学之衣钵的维吾尔医学被纳入中医,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当地政府对民族医学毫不关心,维吾尔族医术几乎面临着灭绝的危机:一方面继承者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医疗体系几近混乱。民间的迷信疗法,也走偏到了极点。
    相比之下,西医疗法则显得轻柔多了,因此广受好评。当时的基督教传教士大概也懂诊治之法。大谷探险队队员渡边哲信在《中亚探险记》中有如下记述:
    这个地方的人认为穿西洋服饰者皆是医生,于是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其中有的人受病魔折磨长达七八年,被人用担架抬到这里。不知是用了什么灵丹妙药,也许真是胜过普通药物百倍,或者是让某根神经发挥了什么作用,似乎他们什么病都能医治。起先,他们用准备好的药品施救,但后来由于求医者众多,他们竟用起了白兰地,最后甚至在高粱酒中加入樟脑,其效果似乎依然不减。
    这是日本明治三十五年(公元1902年)的事情,当时中国仍在清朝的掌控之下。即使后来发生了辛亥革命,这里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那时候,杰出的医学家玉素甫·阿吉全身心地投入到挽救濒临灭绝的民族医学中。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仍然坚持不懈,最终将维吾尔医学从危亡的命运中挽救了回来。
    1956年,玉素甫·阿吉以维吾尔医学为根基建立了当地最早的医院,并致力于年轻医生的培养。后来,他的学生们也陆续开办了二十余所类似的医院,经过1958年的全面整合,便诞生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民族中医院。
    
    0 5
    玉素甫·阿吉名字中的“阿吉”两字,是所有到麦加朝圣者都被赐予的称号,朝圣者也可借此获得其他人的尊重。不过玉素甫·阿吉受人尊重并非仅靠麦加之行。他构筑了维吾尔民族医学体系,并建立了专门的民族医院。在他的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奄奄一息的民族医学得以重新焕发青春,中国政府也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全面的支持。也许是终于看到民族医学空前发展,学术事业后继有人,玉素甫·阿吉安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贡献无疑是卓越的。他用维吾尔语创作的医学巨著《卡农且》(Qānūncheh)相当于医学界的《圣经》。11世纪的阿拉伯医学家伊本·西纳曾著有《医典》(Qānūn)一书。不过,玉素甫·阿吉在“Qānūn”之后加上了词尾“cheh”,即维吾尔语“小”的意思,由此可见他为人谦逊。
    “我们送您一本书。”医院的总务人员将玉素甫·阿吉的《小医典》(即《卡农且》)送给了我,书目下面用汉字清晰地写着:
    敬赠台湾骨肉同胞陈舜臣先生。
    ——新疆喀什地区民族中医院
    这是一本用维吾尔语写成的巨著,全书共二百九十页。学生时代,我曾学过阿拉伯语,时至今日,我依然能阅读这种表音文字,但对书中的维吾尔语却异常陌生,因此也无法理解书中的内容。不过作为珍贵的纪念品,我欣然接受。虽然我对书的内容不甚了解,但这本医学巨著似乎同时也带有家庭医书的启蒙性质,所以问世以来不断再版。医院送我的这本,出版时间为1975年。
    民族中医院是座二层木制建筑,虽然不怎么起眼儿,但却没有发达国家医院那样的冰冷感,反而给人一种家庭的温馨感。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所以家庭的温馨感最为重要,而这也是民族中医院的典型特征。医院有总务、门诊、住院、药房四个部门,引导我们参观的是总务部负责人,他告诉我“这家医院现在更像专科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收治的白癜风患者很多。我觉得,皮肤出现白色斑点,应该属于色素异常疾病。在西医极难根治、传统中医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维吾尔医学却能大显神通。因此,来这里求医问药的白癜风患者络绎不绝。不仅仅是当地为数众多的患者会慕名前来,就连新疆各地,甚至兰州、上海等地的患者也不远千里赶来。如今提起民族中医院,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白癜风专科。
    一名从乌鲁木齐来的小少年住进了医院,八九岁的光景,是个维吾尔族小孩儿,他正在病房一角的桌子上练习汉字书写。那也许是他的暑假作业吧!
    医院里也有妇女专用病房。说是病房,其实有点儿像教室,只是把桌椅换成了六排病床。药房中,电炉灶上放着锅,似乎正在煎着什么药。从这一点来看,维吾尔医术和中医找到了契合点。
    “民族中医院以普通药物居多,国内基本可以满足,只有极少一部分需要从国外购买。”总务负责人告诉我们。接着他又向我们说明了医院的方针: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也就是说,以民族传统医术为根本,但又不故步自封,同时适当引入西医作为辅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里的人对白癜风误解很多,虽然这并不是传染性疾病,但当地人并不这么想。”白癜风患者家庭往往对外三缄其口,甚至不愿意就诊。此外,一般人也都不会和白癜风患者一起用餐,因为他们认为一旦同席就会染上这种不祥之病。
    听完介绍,我觉得当地对白癜风的偏见远超过我的想象。但由于对白癜风的治疗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所以维吾尔医术对这种顽疾的疗效和当地的偏见正好成正比。讳越深,人们就越想努力攻克。
    此次对医院的参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始终没能将女医生和女护士区别开来。不过区不区别对我来讲并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日本医院将两者区别得很清楚,我有心留意而已。
    和医院工作人员告别后,我走出院门,这时才想起来当天是周日。因为我的到来,让大家珍贵的休息天付诸东流,真是深感愧疚。问了阿依哈姆之后,她告诉我周日确实休诊,不过急诊例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虚胖:健脾、祛湿、补气 心流:棋盘上的她 导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导读尼采《悲剧的诞生》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什么是哲学》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生而摇滚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暗知识: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