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历史军事 >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第8页

书籍名:《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txt下载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笔趣阁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顶点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快眼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第8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如前所述,从西域北路前往大宛必须途经喀什。张骞从大宛到康居,然后又经康居到月氏。此时,月氏已臣服于大夏国,安定地生活在阿姆河北岸从布哈拉延伸到撒马尔罕的肥沃土地上。也许是担心再次失去这片安居乐土吧,此时,他们已丧失了向匈奴复仇的欲望。月氏曾生活在敦煌一带,属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比起来,他们的思乡之情可能比较淡薄,所以并没有想复归敦煌故地。
    张骞曾以匈奴威胁为由,屡屡劝说月氏和汉朝建立同盟关系,月氏却一直不同意,结盟的想法最终付诸东流。虽然他没有完成最初的使命,但他的西域之行对汉朝了解西域的地理状况、风土人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后来,汉武帝根据他的报告,实行了更加积极的西域政策。
    关于张骞归汉,《史记》中的记载仍旧是言简意赅:
    并南山,欲从羌中归。
    前面已有提及,南山就是昆仑山脉。也就是说,张骞想从西域南路出发避开匈奴,然后经羌地复归汉朝。然而,此时的羌地已归于匈奴,所以他再次不幸被扣留。不过短短一年时间,军臣单于就去世了,匈奴内部因汗位继承内讧频起,张骞正好趁此机会逃离虎口。
    军臣单于死于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其弟伊稚斜便对太子于单发起进攻,后来于单败逃,来到汉朝。张骞也许就是和于单一起逃离北地的。
    
    0 3
    张骞从长安出发,历经十三年才返回汉朝,期间一直杳无音信。在汉武帝看来,张骞早已不知所踪。也许是等不到汉月同盟的消息,汉武帝干脆命卫青出兵征讨匈奴。卫青果然不负众望,三战即击退匈奴,汉朝也因此控制了河套(即鄂尔多斯)地区。
    在卫青打败匈奴后的第二年,张骞终于回到了京都长安,并告知汉武帝:“匈奴内讧激烈。”
    得知此事,汉武帝对匈奴的态度越发强硬。在派兵征讨匈奴的同时,他还意欲打开西域商路。
    在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名将的攻伐下,汉朝终于打通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使甘肃河西一带可以安享太平。河西位于祁连山脉和沙漠夹杂的狭长地带,因其位于黄河以西,故而得名。“走廊”意指像回廊一样贯通。大约公元前100年,汉朝在河西走廊接连设辖四郡。从此,中原和西域的联系愈发紧密了。从东到西,河西四郡分别是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郡中位置最靠西的是敦煌,这也曾是汉武帝远征大宛时的军事基地。
    张骞的凿空之举,使得通往西域的道路开阔起来。其后,汉朝的使团被派往全国各地,人数以数十人、数百人不等,皆以友好通商为目的。一年中,少时有五六批,多时十几批。这些使团,近则几年可归,远则需要十年。《史记》有载:
    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支、身毒国。
    安息即伊朗,奄蔡即咸海北部,黎轩是“Alexandria”的音译,条支是叙利亚,身毒当是印度无疑。上述国家都是需要跨越帕米尔高原才能到达的地方。另外,帕米尔高原附近的西域南北路诸地区也会有汉朝使团频繁经过。使团会将以绢匹为主的中原货物带到这里,换取当地物品后返回内地。
    汉武帝最喜欢的就是大宛的名马,即汗血宝马,据说奔驰起来汗流似血,故得此名。在那个骏马也能决定战争胜败的时代,汉武帝对马的偏爱自然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喜好,其中也包含着对国运的思考。
    除了名马外,昆仑玉、玻璃、石榴、核桃、苜蓿以及珊瑚等珍奇异物都由河西走廊运抵中原。其中的珊瑚,据说产自遥远的地中海。
    随使人员都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参加,但也会有一部分人带着一夜暴富的发财美梦混迹其中。
    公元前1世纪的喀什,定然有汉朝使节频繁经过。不管是去大宛,还是远赴伊朗、叙利亚以及罗马,都得经由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要去印度,虽然有南下道路可供选择,但从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后经阿富汗也未尝不可。虽然有些绕道、迂回,但是和前者需要翻山越岭相比,后者确实轻松很多。
    接下来,我讲一讲自己的推测。
    使团从长安出发前往叙利亚或者罗马,他们会通过河西走廊,穿越流沙,经西域南路或北路到达喀什。如果目的地是叙利亚,那么到喀什才算行进了一半,如果欲达罗马,那么到喀什意味着行程才勉强过了三分之一。遥想前路,使团成员不禁惆怅满怀。此时,他们意欲折返,但却忧虑如何才能带着异域产物回朝复命。
    天意眷顾,喀什的街市店铺摆满了来自叙利亚和罗马的物产,正好可以大量购入。在这里,使团可以买到罗马的玻璃器具和珊瑚,何故舍近而求远?而从长安带来的绢帛在这里出手也能省事不少。
    不过,使团不仅仅是与外国通商,他们还担负着外交使命,所以返回时必须持出使国国书。然而此事也并不需要担心,因为喀什有专门制作这些文书的人员。使团只要在旁边稍等片刻,便可安心返回长安复命了。这样的推测似乎有点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当我发现车在周末只能缓慢地穿行在人头攒动的喀什集市时,我对自己的推测越发多了几分自信。
    《史记·大宛列传》中就有关于汉朝使团中某些人员形迹恶劣的描述。总之,毕竟是去往遥远的异国他乡,所以使团人员只要自愿应征,朝廷都会赏识其决心,对其人品也自然不会详加考察。
    言大者予节,言小者为副。
    “节”是接受天子敕命的证据,被授予者一般是使团团长。善发豪言壮语者一般会被授予较高的官职,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口头宣誓而已,多数不会付诸实践。
    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效之。其使皆贫人子,私县官(指朝廷)赍物(所赐物品),欲贱市以私其利……
    这种敷衍搪塞的家伙并不在少数,而喀什的贸易市场正好为其所用。
    
    0 4
    西域南、北路沿线诸国都有向汉朝使节提供食宿的义务。若说使团人员认真履职也就罢了,但他们多是放荡无用之徒。甚至,有些人相互勾结将朝廷所赐之物在长安就地贩售。虽然售卖掉一些物品会使行李轻便易携,但那毕竟是十分重要的交易货物而非私财,因而原则上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都不能监守自盗。总之,可以想象这些人的行为是多么疯狂,简直如同掠夺。
    此外,通商使节频繁往来也导致了当地的货物供给过剩,绢匹也由稀缺品变成了普通物件。而狐假虎威、颐指气使的汉朝使节也逐渐遭到当地人的反感,所以沿线各国也开始怠惰起来,再也不向汉使提供食宿了。对此,《史记》记载如下:
    汉使乏绝积怨,至相攻击。
    沿线诸国紧闭城门,汉使只能露宿野外,饥肠辘辘,加之这些人原本就品行不良,所以他们彼此之间逐渐产生了摩擦。
    因为长安远在千里,沿线诸国虽然将汉使拒之门外,但这种轻微的抵抗并不会迫使自诩天朝上国的汉朝发兵远征。此外,大汉元帅卫青、霍去病虽然将匈奴击退到了漠北,但匈奴也会对汉朝屡屡发动游击战争,所以他们觉得:“匈奴威胁在,汉朝不足虑。”
    追本溯源,其实是不良使节损害了大汉国威,就连一直以来给汉朝进贡汗血宝马的大宛也对其轻视起来。为了蒙蔽汉使的眼睛,大宛干脆将国中称得上宝马的马匹都隐藏在贰师城(贰师是一座堡垒,位于费尔干纳西南部)。
    从西域回朝的使团随从中多次有人将大宛有名马的事情上报朝廷,喜好宝马的汉武帝听后龙颜大悦,命人将千两黄金制成的马像带到大宛,以示对贰师城宝马的渴望。
    大宛闻讯,随即召开了重臣会议:“贰师城的名马是大宛的至宝,断不可轻易送予汉朝。此外,汉朝都城距此尚远,若将其使团拒之门外,半数随从会被饿死。且北有匈奴为患,南乏水草供给,纵使我方不允,汉朝也不会发兵报复。”
    众人意见统一后,便拒绝了汉使的要求。汉使大怒,气急败坏之下用铁锤砸坏了黄金马像,然后扬长而去。
    同时,大宛也觉得汉使的态度是一种侮辱,于是命令郁成城守将:“汉使从郁成城经过时,要对其迎头痛击,夺其财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虚胖:健脾、祛湿、补气 心流:棋盘上的她 导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导读尼采《悲剧的诞生》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什么是哲学》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生而摇滚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暗知识: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