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王维的春山

时间:2023-03-15 03:43:18

王维的春山一文创作于:2023-03-15 03:43:18,全文字数:24800。

王维的春山

诵千古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诗是唐诗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盛世的格调是扩展,是壮怀激烈,是游侠少年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然后高奏凯歌还。在这短暂的从军经历中,我们不难窥见王维思想的转变,在《陇西行》里,他独特的诗风已经悄然凸显。诗中写道,匈奴包围了酒泉,都护军书疾驰而来,千钧一发之际,忽然用一句“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戛然结束。萧然、紧张,却又从容不迫的氛围尽在不言之中。

人是环境的造就,唐代是盛产边塞诗人的时代,王维虽然是一个非典型的唐人,但他的骨子里,依然流淌着滚烫的热血。《少年行》中的“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光明宫”,《从军行》中的“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足以说明他对未来的无尽期许。

天宝三载,李隆基做了四件事,首先,改年为载,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这个字折射出李隆基心态的变化,《尔雅》有云:“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也就是说,只有在唐尧与虞舜的时代,才称“年”为“载”,唐玄宗这是要自比尧舜。其次,玄宗纳寿王妃杨太真(即杨玉环),并委以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最后,将天下政事均交付李林甫处置。

四件事结合起来不难发现,玄宗皇帝这是自觉劳苦功高,军政大事安置好,打算就此享受生活了,此后和杨玉环躲进温柔乡里,不再日日早朝。

这一年,王维购置了宋之问在蓝田的别墅。此时距离宋之问被赐死已有三十余年,可以想见,他的辋川别业荒废到什么程度。宋之问是个十足的小人,也是客死徙所的不祥之人,但王维并不在乎,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将辋川的这座别业修葺一新,周遭建起了孟城坳、华子冈、竹里馆、鹿柴寨等景致,将此地作为自己长久的栖所,精神和肉身的归隐之地。

买房子不奇怪,甚至买破旧的老别墅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中国诗歌来说,这是值得被书写的。王维仿佛一个行脚的禅人,从长安城信步东去蓝田,随意而立,不经意间一镢头下去,为中国文化刨出了一眼汩汩清泉。

仕隐之患,是古代读书人心中永远的钟摆,从嵇康、陶潜相对决绝的隐世到李白和王维这一代人的徘徊,读书人始终焦灼于自我身份的落定,这种割裂感贯穿了多数人的一生。其中,李白病得最重。

王维之所以表现得比较淡然,有一个原因,大约是因为他一直在仕途中,只是并不那么激烈地求进。无论如何,他找到了这一处“安禅制毒龙”之地,中国文化得以增添一抹新绿。

有十几年的时间,王维在公余休沐之时,居住在辋川这个小地方,不吃肉,不穿彩衣,房中除了茶档、茶臼、经案、绳床之外,再无一物,每日除了诵经打坐,便是在山水间闲游。在此地,他遇到了裴迪,裴迪的年纪应该比王维小一些,王维称其为秀才。王、裴二人在辋川的唱和之作很多,王维给裴迪写了三十多首诗文,而裴迪现今存世的所有二十八首诗,都是与王维的唱和,二人的一些诗歌被编成了《辋川集》。

这一段是王维创作的黄金时间,仕途上没有太大的压力,生活上也是波澜不惊,在这里,他写下了《竹里馆》《鸟鸣涧》《辛夷坞》和《鹿柴》等一系列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山水诗。

诗歌以外,此时所写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更是绝美异常: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短短两百多字,辋川冬夜和春景跃然纸上,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之作。王维托山中驮黄檗的人,向他神交已久的朋友描述了自己涉过灞水所见:冬夜的华子岗,明月朗照,远处犬吠如豹,村中舂米声夹杂着隐约稀疏的远钟,与童仆静默而坐,忆起过往。旋即,王维畅想起即将到来的春天,生机勃勃的草木、春山、轻鲦和白鸥,麦地里鸣叫的野鸡,他问裴迪,能否先放下手中的书,一起游玩,害怕人家不来,还半真半假地说,要不是看你天机清妙,我也不会这么郑重邀请你。

王维是太喜欢在山中和裴迪游玩了,《赠裴迪》里,他深情回忆了“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的过往,最后还问道:“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这个时候,王维在《酬张少府》中写道: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在描述了自己在松风明月中弹琴逍遥的日子后,他劝张少府,莫要再问穷通得失,该像《楚辞·渔父》那样,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鼓枻而去,寄身沧海。

三、乱世

天宝十一载,把持相权19年的李林甫去世了。这一年,李白离开长安,漫游梁宋,写下了《将进酒》,随后去幽州游荡。四十一岁的杜甫与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一同登上大雁塔,不知道是否有预感,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写下了“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莫名伤感的诗句。

历史又迎来了新的拐点。

但对于长安城的百姓而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长安城的更漏会和那日升月落一样永恒,李白要醉遍长安的每一个酒肆,杜甫能写下绵绵不尽的文章,新柳下永远簇拥着牵马的五陵少年。

毕竟这样的生活,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坏。

李林甫辞世,杨国忠和安禄山两人松了口气。此前,这三个把持着盛唐帝国最高军政权力的人,构成了暂时稳定的三角制约关系。

李林甫“尤忌文学之士”,大力擢升蕃将,安禄山因此得以掌握重兵,但同时,因为此公“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安禄山每次见他,都会颤抖不已汗湿全身。杨国忠崛起后,势力日增,隐隐与李林甫有争权之势,但同时,他对安禄山一直又防意如城,认为其终究会造反。

现在,两个松了口气的人迅速联合起来实施报复,诬陷李林甫谋反,这位精明一生的前宰相,尚未下葬就被剥夺一切待遇,以庶人之礼安葬。随后,脆弱的联盟迅速瓦解,杨国忠步步紧逼下,安禄山不由自主加快了谋反的步伐。

终于,天宝十四载,“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叛军锋芒极盛,很快席卷河北。煌煌盛唐气象,顷刻间就千疮百孔,这种倾塌速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华清池的那位“尧舜”在内,所有人迅速意识到,之前满朝称颂的盛世,不过是君臣的一种虚幻的臆想。从这个意义上,李林甫是幸运的,他是盛唐的罪臣和掘墓人,但最终,抱着盛世臣子的骄傲离开人世。他的继任者杨国忠就没那么好过了,马嵬之变中,成了盛世的殉葬活俑。

只用了八个月,安禄山就攻陷临潼,长驱进入长安。此时,王维任给事中,皇帝西逃蜀地时很是匆忙,也害怕随员多了开销大拖后腿,根本没通知他这个级别的官员,很多官员早间上朝之时,才发现皇帝不见了

提醒您:因为《王维的春山》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王维的春山》在线阅读地址:王维的春山

上一篇:盐的胜利
下一篇:海的另一端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