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王维的春山

时间:2023-03-15 03:43:18

王维的春山一文创作于:2023-03-15 03:43:18,全文字数:24800。

王维的春山

此时杜甫也在长安,不久前,他刚被授予了右卫率府兵曹这样一个芝麻大的不正经官职,只不过,和当时诗名远播且职位较高的王维相比,没那么重要,所以城破之后,杜甫在城中可以自由走动,甚至明目张胆地从一个缺口跑出了城。

王维无法保持低调,名声此刻成了负累,不通文墨的大燕皇帝安禄山需要组建自己的官僚机构,照搬显然是最省力的,于是,王维又成了安禄山的给事中。身不由己做了叛臣,他不是没想过办法,“服药取痢,伪称喑病”,并伺机逃跑,但是被严加看管,后押至洛阳软禁于菩提寺。

他的朋友裴迪冒着巨大的风险来看他,说起不久前安禄山设宴。想听梨园奏乐,众乐工相对泣下,更有雷海青者,摔了乐器,向西恸哭,被肢解于戏马殿。王维无比愤懑,口占七绝和五绝各一首,《凝碧池》沉郁浅白,情感真挚,《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则表达了“拂衣辞世喧”然后“归向桃花源”的希冀。但此时此刻,他正处于“秽溺不离者十月”的被囚时光,辋川岁月里的溪水和朝阳,都已成为前世一样虚幻的场景。

所有人的命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见证过开元盛世的杜甫,在后来的困顿饥饿的岁月中,不无惆怅地回忆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同样是杜甫,安史之乱后,遇到了一位流落民间的乐师李龟年,凄然写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个岐王,便是当初推荐王维的那位贵人,而这个李龟年,也是王维的朋友,那首“红豆生南国”,另一个名字就叫《江上寄李龟年》。

一边是野蛮而富有生机的反贼,一边是文明但日渐腐朽的朝廷,战火在原本祥和安乐的土地上此起彼伏。在快速取得军事优势,攻陷长安和洛阳两都之后,不知道是否受到因过于肥胖而多病的身体的影响,又或许是认为占据都城,天下已定。安禄山开始提前享受人生,对军事不闻不问,并变得暴躁易怒,或许对他这样目光短浅的奸雄而言,成功靠的就是鲁莽的闯荡和盲目的乐观。

反观唐军,虚幻的盛世光环被打破后,儒家文化所建立的深厚根基开始显现,涌现出了颜真卿兄弟、张巡和徐远这样一批文人勇士。军事方面,即便李隆基出了处斩封常清、高仙芝这样的昏招,但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迅速登上历史舞台,迅速扭转颓势,大唐根基还在,不缺人才。

至德二年,也就是安禄山称帝次年九月,郭子仪就收复了长安,王维和那一批当初被抛弃的官员一起,被作为“附逆”之臣押回了长安,寒冬腊月,赤脚光头,被聚众围观。幸运的是,已经在灵武称帝的唐肃宗听取了李岘的建议,基于政治上的考量,没有完全处死这些人,而是给他们按照六等来定罪。王维有两个优势,一来,他的朋友裴迪将《凝碧池》诗传了出去,唐肃宗早知道他的心迹;二来,他的弟弟王缙愿意“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于是,他没有被定罪,而被“贬”为太子中允,这个职位其实和他之前的给事中是同级,然后很快又恢复为给事中。

不得不说,这乱世的机缘巧合下,残酷的世界对王维,展示了罕见的温柔。

四、心病

当获释的喜悦逐渐淡去,王维却病了。

这次是心病。

遭此大变,再无盛唐,帝国的整个气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种狂放自信的少年气息、雄浑壮阔的边塞豪迈,很少能在诗文中找到了。对王维而言,这种转变更是断崖式的,此后,他很少再写诗,即便写出来,也是“壮心与身退,老病随年侵”一样的萧然。

稍微梳理下不难发现,安史之乱后王维的诗,多是交友酬答和送别诗,因人因事不得已而写,几乎没有“独坐幽篁里”那种天然发自内心的灵性之作。这其实也好理解,如果此时他还是寄情山水,不问人间,恐怕会遭到同僚的讥讽与攻讦,更何况,对王维自己而言,内心的那道坎就很难越过。

他主动将自己挂上“忠贞”的道德十字架,犹如得了创伤后遗症,在每每受到恩遇之时,便开始止不住的内疚和忏悔。被恢复为太子中允,他上表请辞说:“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很后悔没在陷贼之时自杀。在《责躬荐弟表》中对比自己和弟弟:“……臣即陷在贼中,苟且延命,臣忠不如弟。”在《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中,说的更加直接:“……戟枝叉头,刀环筑口,身关木索,缚就虎狼。臣实惊狂,自恨驽怯,脱身虽则无计,自刃有何不可?”

这最后一句,实在是泣血之语,令人闻之不忍。

为什么王维如此耿耿于怀“失节”之事?

二十岁的时候,“秋水芙蕖,倚风自笑”的少年王维写过一首《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诗讲了一个典故,春秋时,息夫人被楚文王霸占,她的丈夫息侯成为守城兵卒,息夫人心念丈夫,虽然与楚王育有儿女,却从不主动与他说话,楚王再三追问,息夫人才开口,说自己一女嫁二夫,又有何话可说?后来有一次,息夫人在城门遇到息侯,两人相继触墙而死。

年轻时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终有一天会面临息夫人一样的困境,颇有韩偓诗中“偷生亦似符天意,未死深疑负国恩”的意思。为了消解心中的懊悔伤痛,同时报答君王的恩情,他将自己的精神家园辋川别业施舍为寺院,并更加投入地虔诚礼佛,所谓“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既是为自己疗伤,又希望通过修佛为国祈福。

通常认为,李白好道,杜甫崇儒,而王维向佛。但对晚年的王维而言,他思想上的另一个重要转变,是从佛向儒的变化。安史之乱前,王安石沉浸在自己的佛学小世界中,山水经文,潇洒不群,和日常生活是疏远的,但经历大难之后,他开始回到人间,关心民生,在《送韦大夫东京留守》中写下了:“曾是巢许浅,始知尧舜深”的句子,认为避世的巢父和许由是浅薄的,而尧舜之道和君臣大义才是正途,重新将自己人生观的坐标调整至传统的儒家上。

比王维稍早一点的僧人青原行思,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晚年的王维,从虚幻的佛学理论中脱身而出,重新接纳了众生,将生活作为唯一的道场……

夜已深,万籁俱寂,小屋内静坐的人气息绵长,进入深深的定境,六识寂灭,前尘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他看到春山苍翠,新竹可喜,看到自己初入长安时的样子,看到裴秀才酒醉狂舞……

《王维的春山》在线阅读地址:王维的春山

上一篇:盐的胜利
下一篇:海的另一端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