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

时间:2023-03-27 11:40:41

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一文创作于:2023-03-27 11:40:41,全文字数:26330。

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

作用。我国自古就有“以德治天下”的优良传统,并在时代变化中不断赋予德治新的内涵。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华文明中形成的“厚德载物、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德厚流光”等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那么,何为道德?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定义,“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着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服务。”[10]因而道德具有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内省功能和激励功能,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如帕托切克所说:“任何一个社会,不管它的技术基础多好,如果没有道德基础,没有一种信念,只是追逐投机和有奶便是娘的利益价值观,这个社会必然堕落、沉沦,而且没有前途。”[11]道德是一种人类自我实现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是人类社会自我实现的内在尺度,道德无处不在,时刻深透着人们的生活。没有道德的社会,终将是混乱不堪的社会。而与道德相行的道德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不仅对人们的言行举止、人际关系、人自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约束和规范作用,而且对社会经济生活、市场经济管理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0]。

高校作为道德文明和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各种文化汇集的高地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高校道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道德建设之成败。因此,在笔者看来,高校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要阀门,是不断强化师生员工道德价值观、道德信仰、道德认同的底色文化,集中体现在高校管理、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高校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引领社会风尚和维护社会和谐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仍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高校道德建设仍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部分教师道德失范、部分学生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道德意识淡薄、道德素养低、自私自利、缺乏公共意识和集体观念,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师长的情况常有发生。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校道德建设与法治文化建设衔接不够、融合性不强,部分高校学生对道德的认同度和认同感不强,缺乏内心的尊崇和认同,道德的软作用无法通过法律的硬作用映衬出来。因此,在明晰道德及道德文化内蕴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高校学生道德建设与法治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这不仅能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道德支撑,同时也能为繁荣高校道德文化夯实基础,为培养政治素养好、道德素养高、品行端正的新时代青年保驾护航。

(三)高校法治文化与道德的耦合关系

高校法治文化与道德是什么样的关系?要厘清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论题,从二者的关系上看,法律与道德是紧密的关系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益和相互推动,主要体现为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道德和法律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法律和道德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受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并且它们的目的较为一致,功能互补,内容交叉,都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调控手段,但法律和道德并不能等同,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法律和道德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权威,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道德则是社会认可和普遍接受的行为规范,不具有强制性。二是内容结构不同。法律一般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强调权利义务对等;道德一般只以义务为内容,倾向性不同。三是调整范围不同。一般而言,道德的调整范围比法律的调整范围宽泛一些,但有时二者的调整范围又有交叉。法律与道德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理模式都有一定的缺陷,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二者的功能互补,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

同样,高校作为法治宣传、法治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道德培育、道德文化建设的主场域。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建设虽有着表现形式、调整范围、内容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但二者在建设上同样是紧密相连的耦合关系,这是由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决定的。因此,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中必然要融入道德元素,高校道德建设中也必定要体现着法治基因。高校法治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高校道德建设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高校法治文化的正确舆论引导作用对道德建设大有裨益。它主要体现为对学法、尊法、用法等现象的关注,有助于对法的质量本身予以反思,有助于将法治文化深入人心[12]。而对于大学生守法习惯的养成,高校道德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深入人们的内心世界,促使人们认同法律精神、遵从法律规定、增强法律意识”[13]。反之,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又有助于强化道德建设,为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三、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需要道德强力支撑

随着经济转型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法治思维、价值追求、职业理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出现了不少问题。高校法治文化该如何建设,成为了学者们常思不能预解的难题。道德作为与法治相伴相生的孪生姊妹,能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缺乏道德支撑的原因释析

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虽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西部偏远地区的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高校法治文化遭遇腐败消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高校师生法治意识淡薄,法治信仰缺失。法治要发挥长久的作用,最关键的是人们对法治要充满信仰,认同所制定出的法律法规,秉持现代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思维,心中充满对法律的敬畏,以法律为尺度和准绳。但部分高校在法治文化建设和宣传上更着眼于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不注重体现以保障人们的民主、公平和正义的现代法治理念,致使师生员工对法治的内涵和理念缺乏应有的认识,形成习惯性的权力治理思维,法治意识淡薄,法治信仰缺失。二是部分高校的校纪、校规管理色彩浓重,缺乏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多注重管理好学校和师生员工,有时甚至会出现违反上位法进行管理的情形,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三是个人自律不严、高校管理失范、法治文化底蕴不足。部分师生法治素养不高,在追逐利益时奉行“找关系、走后门”;同时,一些高校在管理中的“人治”文化尚未彻底根除,将“人情关系”凌驾于法治之上,讲潜规则和搞“家长制”,“以‘搞形式’‘走过场’的方式应付依法治校,打着‘法治’旗号行‘人治’之实。松散的自我约束和‘选择性’的法治执行必然消解法治威信,使法治沦为‘形式上’的法治,法治校园难以真正实现”[14]。

由此可见,高校法治文化建设难以推进,高校法治校园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依据和规章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众多高校的管理制度、校纪校规日益完善,早已不再是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而是高校缺乏必要的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高校在法治建设中忽视了对道德的培育,没能较好地把法治宣传和德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致使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德治土壤,师生员工对法治缺乏必要的信仰和敬畏。

(二)道德建设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价值支撑

高校法治文化包含着多种

提醒您:因为《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在线阅读地址:新时代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