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视觉文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具象化研究

时间:2023-03-27 11:46:14

视觉文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具象化研究一文创作于:2023-03-27 11:46:14,全文字数:22849。

视觉文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具象化研究

难懂的观念转变为看得到的、通俗易懂的印象,是联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中介。应对视觉文化时代的新境况,我们党和国家须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现实化、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和语言风格,构建富有亲和力、鲜活的话语体系,变“机械灌输”为“无声浸染”、变“单调生硬”为“丰富形象”、变“传统说教”为“赏阅体验”,以更加讲究生动性和艺术性的方式传递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此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注度和认同度,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具象化的旨趣在于达成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具象化强调“通过具体、直观、可感知、可识别的载体和形式化抽象为具象,以无形塑有形,借有限言无限的象征境界,承载、表征、传递一定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和政治观点的叙事形式”[8],意在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具象化承载着意旨下潜和价值整合的功能。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具象化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观念(思想)的上层建筑“具象化为公共准则、交往范例和日常生活的导向”,通过这些准则、范例和导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张扬、权力叙事和制度维护的话语权威就以一种具象化的形式下潜至现实生活,教化社会大众、使大众在心理、情感和行为上自觉地与当下的社会图景保持一致,进而调适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危机、分裂以及各种对抗,实现社会价值的整合,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凝聚力与向心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具象化之所以具有意旨下潜和价值整合的社会功能,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具象化“将抽象的价值观念转换为直观的视觉形象,将概念化叙事转换为具象化叙事并注入了更多的形象元素”[8],它不仅关照了大众的情感,而且将情感、价值与意义融为一体,更加容易被大众认知、接受、认同。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具象化“具有直接的感性契合力,它有助于推动意识形态从社会统治的意志话语转变为社会大众的自我叙事,从权力中心的观念张扬转变为个体自觉的生存操持,从抽象的原则守护转变为具体的实践再现”[9]。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具象化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一般都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贴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普遍接触到的存在形式,如图像、影像、绘画、音乐、仪式等,它们对思想观念的表达与呈现更生动,这一方面提升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化、日常生活化,意识形态更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三、视觉形象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具象化的路径探析

形象构成视觉文化的基本单元和核心范畴,依据媒介类型的不同,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图像、影像、景象等三种存在形态[2]18。以图像、影像、景象为典型介质,注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图像化呈现、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像书写、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空间的可意象性,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具象化的重要路径。

(一)注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图像化呈现

图像即一切二维平面静态存在的形象,“从批量的印刷图像,到独一性的手工绘画,从可复制的数码照片,再到各式图画书”[2]18-19,都是图像的媒介。当今时代,图像构成了数量巨大的形象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场域,以至于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感慨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时代,“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10]

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而言,“文字缺乏的东西(因为它们只是文字或字母)图像可以填补,使之具有外形”[11]220。以救亡图存、民族独立为理想信念的革命文化中,图文并茂的历史文本能够把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和发生场景进行生动而鲜活地还原,而不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文字或数字的展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断凝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以具体化、可视化图像的形式和方式呈现出来。社会公共空间经过图绘装饰而成的“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宣传画和构图特别醒目,这种再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无形之中拉近了国家政治与大众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实现了权威性与世俗性的融合,不仅有利于调动民众内心的价值追求热情,而且有利于引领大众的理想信念。这些图像作品通过结合社会大众的现实生活,叙事出抽象的价值观念,发挥了育人化人的思想政治功能,避免了因单一语言文字的抽象或苍白带来的大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排斥或熟视无睹,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秀图像化呈现。

借鉴过往经验,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通过图像予以具象化呈现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挖掘能够唤起民族、国家强烈认同的图像符号,利用它们将“看不见”的国家和价值目标转化为“看得见”的具象或“实物”。一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图像以隐而不显的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图像本身所内蕴的价值观念将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嵌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促使人们以“在场者”的角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产生理解和认同。

(二)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像书写

影像主要是指电影、电视以及伴随着晚近的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各种动态呈现的网络视频等。就感官效果和吸引力而言,影像不仅可以看,而且可以听,“视—听”整合在一起得到了实现,因此具有较高的视觉表现力和更加丰富多样的感官效果,能够把人们观看形象的期待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契合影像的积极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底色,进行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对此,我们以主旋律影视为例来看,主旋律影视是我们观察和认知时代社会的重要媒介,尤其强调思想性,力图通过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整合个体与民族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观众中建立起共同的心理联结,积极反映和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主旋律影视作品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使观影者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浸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时刻,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播出,获得了观众的好评。该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够在观众中引起巨大的情感波澜,不仅仅是因为它尊重历史,客观、真实地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段历史,也不仅仅是因为它生动地塑造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鲜活的早期共产党人的历史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觉醒年代》借由画面、镜头营造的视听语言与叙事修辞,无形之中实现了新时代观众与一百年前新青年的隔空对话,令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并与历史人物产生共情、共鸣、共振。观众通过《觉醒年代》能够看到,“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12]的远大理想,在心生敬仰的同时深刻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何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并自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牢记党和人民的嘱

提醒您:因为《视觉文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具象化研究》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视觉文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具象化研究》在线阅读地址:视觉文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具象化研究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