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时间:2023-04-12 11:37:53

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一文创作于:2023-04-12 11:37:53,全文字数:18872。

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艺术类大学生通过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进而探索出一条成长为高素质的文化艺术工匠的道路。

(一)打造“美育+”特色的素养提升平台

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基础,是对艺术类人才行业企业需求的全面掌握。结合国家、区域、行业、企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特征,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立足艺术类学生成才典型塑造、艺术类学生社团培育、美育相关的活动集群设计、美育特色的媒体平台建设、美育元素的社会服务支持五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体化打造适合艺术类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视野拓展、特长训练、活动策划、成果展示等平台,通过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发挥各自所长的方式,共同为艺术类大学生量身打造与专业特点相匹配的综合素养提升方案,在第二课堂实现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角色融合。

1.“美育+榜样”实现职业目标与专业定位的融合

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学生成才典型作为标杆,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去奋斗。结合艺术类专业特点,成才典型的打造与宣传,可通过如下思路精心设计:第一,在成才类型的遴选方面,挑选在艺术专业对口的行业领域就业成功的典型,或立足自身专业组建自己创业企业的典型。这些就业创业典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有所成,并直接将专业所学应用于职业发展,是职业目标与专业定位融合较好的代表类型;第二,在成才典型的宣传方面,应当淡化他们在校期间获得的与专业无关的荣誉和成果,重点凸显其专业领域内的积累与收获,以及他们具有专业水准的作品。同时,以相对艺术性的方式深入挖掘成才典型在专业领域背后奋斗的故事,突出他们在专业领域内确立职业目标的智慧。通过“美育+榜样”,有助于艺术类在校大学生尽早形成“艺心”,实现职业目标与专业定位的角色融合。

2.“美育+社团”实现职业归属与专业特色的融合

艺术类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一方面需要在第一课堂中获得艺术技能,提升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在第二课堂中巩固艺术技能,并培育艺术素养,实现对艺术领域和艺术专业的职业认同和专业认同。在培育艺术类社团时,需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鼓励艺术类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结对指导艺术类学生社团,并引导他们探索或搭建艺术特长展示的平台、展台或竞技台,在政府、媒体、行业、企业、同行五个导向上实现社团和学生的价值,推进社团活动的项目化、品牌化,将艺术类社团打造成为在学生群体中有影响力、有吸引力的学生组织,使学生对专业特色形成稳定的认同感;第二,积极推进艺术类社团与艺术工作室、文化艺术类中小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为社团搭建艺术技能竞技、艺术作品展示、艺术行业就业的平台,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增强专业自信,在校期间就能获得职业归属感[7],从而让“美育+社团”发挥滋养学生“艺心”,实现职业归属与专业定位目标融合的价值。

3.“美育+实践”实现职业体验与专业应用的融合

艺术类大学生的优势,在于其专业技能的可视化,这有利于他们利用专业所学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第一,高职院校可重点打造一支艺术类社会实践团队,深度参与社区环境美化、未成年人艺术技能培训、老年人艺术素养提升、非遗文化传承等美育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艺术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例如,具有书法特长的艺术类学子,可在重要节日深入社区,为居民开展写对联、赠“福”字等服务;具有设计技能的艺术类学子,可参与各类公益作品征集,或企业策划的其他作品征集活动,让专业应用在社会与职业所需之处。第二,高职院校应当精心打造艺术类专业的新媒体平台,鼓励在校艺术类大学生将艺术技能与特长展示于新媒体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深度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利用艺术作品的真善美属性,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最终通过“美育+实践”,满足学生的“艺心”,实现职业体验与专业应用的参与融合。

(二)构建工匠精神为关键的核心技能体系

辅导员立足调研艺术类岗位真实需求,聚焦艺术类各专业的职业岗位,通过明确典型岗位,协同专业教师确定艺术类大学生在对应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进而优化艺术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8]。同时,各专业可在辅导员团队的协助下,针对教学内容,将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等课程思政元素引入艺术类专业,培育艺术类大学生主动适应行业企业核心技能要求、在技能提升中精益求精、对艺术作品或成果保持敬畏的职业素养,实现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涵式融合。

1.培育执着专注品质,实现职业忠诚与专业坚守的融合

艺术类大学生需要执着专注的创作精神,因此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可结合文化艺术行业中的典型岗位,沿着该岗位发展的职业路径,设置相对精准聚焦的核心技能培养体系,帮助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路径实现高度契合。例如,服装设计类专业,可精准挑选婚纱制版师作为典型岗位,在与校企合作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了解该岗位职业发展路径与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与该路径高度匹配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帮助艺术类大学生专注于一个方向进行熟能生巧的训练,形成执着专注的精神,实现职业忠诚与专业坚守的融合。

2.培育精益求精品质,实现职业认同与专业认同的融合

在核心技能的培育中,通过优化核心技能培育的阶段性考核机制,实现对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培育。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地安排学生提交艺术作品,或进行艺术技能展示,在老师点评、同学互评的基础上增设大师作品互学互鉴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将自身作品与大师作品进行比较,主动寻找差距与不足,并自发提出修改建议。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精益求精的高要求,帮助艺术类学生通过利用专业认同不断打磨作品的基础上,实现与职业认同的融合。

3.培育一丝不苟品质,实现职业规律与专业纪律的融合

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师在课程进行中,应及时进行全程监督,培育学生对专业与创作的敬畏心。核心技能的培育过程中,可适当引入创作要求和行业纪律,帮助学生在锤炼核心技能水平的同时,对行业标准、职业道德等具体内容进行深度理解,不断强化专业纪律的建设,通过一丝不苟品质的塑造,实现与职业规律之间的融合。

4.培育追求卓越品质,实现职业提升与专业提高的融合

在专业核心技能不断提升进阶的基础上,艺术类大学生的辅导员需结合就业前景的分析与预测,通过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与其他教学途径,强化他们对行业持续转型升级的关注与重视。文化艺术类行业随着社会审美的变迁而转型,这需要艺术类大学生的辅导员与专业教师高度协同,共同探索行业前沿,指导学生持续提升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最终实现与职业提升的融合。

(三)回归生涯发展为初心的校企合作模式

遴选区域内开设艺术类相关专业的部分高校,对近两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状态进行搜集和分析,梳理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质量,并通过访谈法,掌握毕业生的职业路径与就业经历。基于该阶段研究阶段性成果,组建由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深入毕业生就业企业,针对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路径规划和职业元素引入,实现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融合。<

提醒您:因为《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在线阅读地址: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