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设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br/>——以桂林学院为例
时间:2023-04-12 11:44:54
转设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br/>——以桂林学院为例一文创作于:2023-04-12 11:44:54,全文字数:14716。
转设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br/>——以桂林学院为例不匹配,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对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包括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等,由于民办本科高校相比公办本科高校的认可度低,大学生在实习或就业中得不到锻炼和重视。2.高校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各高校需要有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等,但民办高校办学年限不长,无法形成自身特色,培养理念模糊。民办高校存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导致有些专业还未毕业就已经全部就业,而有些专业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人才培养机制模式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化教育;忽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流于形式,效果不佳。[2]
3.个人原因
相对公办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薄弱,专业知识能力不足,对大学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职业目标,就业主动意识不强,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抗压能力较弱。
三、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以桂林学院为例
(一)成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开展大学生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
桂林学院成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通过多种形式收集用人信息,并及时公布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做好毕业生的推荐工作,安排毕业生参与就业指导系列讲座,讲授求职技巧,组织用人单位到学校与毕业生见面洽谈,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开展就业咨询等活动。同时学校也开通了学院就业服务网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以共建为基础,以共育为支撑,以共管为保障,以共赢为目标”的原则,桂林学院大力推进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路径的转型发展,与浙江名淘集团、广州粤嵌集团、东软集团、中软国际等全国知名企业共建了“名淘电商学院”“粤嵌电子工程学院”“东软软件学院”“中软国际大数据学院”等一批产业学院,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校企合作携手共建行业学院,既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也是校企之间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益尝试,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优质师资、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推进高校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教学方面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桂林学院制订并实施《桂林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教学督导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巡视、考试巡视、教学检查、评审评优、评价反馈、指导咨询、研讨报告等多项教学督查活动,进一步健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结合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修订“桂林学院听课制度”,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全年不间断开展随堂听课、评课,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出台并实施《桂林学院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实施办法》,为青年教师配备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教学科研处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实地调研和函询方式,切实履行监督职能有效强化教学纪律和工作规范。认真落实“桂林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学生、管理人员间的联系与沟通。通过教学信息员渠道,及时获取和反馈教学信息并加强质量调控,将收集到的各种教学信息进行汇总分类,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以总结、通报、简报或会议等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或教师。
(四)推动第二课堂建设,提升育人实效
桂林学院是第一批广西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高校,制订了《桂林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成立了“第二课堂综合素质认证中心”,深刻把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科学内涵,强化顶层设计。桂林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遵循人才培养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价值,系统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实效,逐步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职业技能
桂林学院修订《桂林学院学分认定和转换管理办法》,适当加大学生参加竞赛、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职业(执业)、学业考试学分认定的比重。通过开办美术技艺认证、社会艺术水平认证、教师职业资格认证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等措施,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桂林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使命,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通过职业指导、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第二课堂等措施培养,为实现“全力打造校市双向赋能新典范的国有民办城市型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综上所述,转设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民办本科高校要深入研究学生就业现状,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减少“就业鸿沟”,做到有的放矢,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引进、校企合作模式、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实现民办本科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转设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br/>——以桂林学院为例》在线阅读地址:转设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br/>——以桂林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