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浅析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

时间:2023-04-12 05:59:45

浅析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5:59:45,全文字数:26790。

浅析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

的边界正在加速融合和模糊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非但未能把人们从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反而将他们的娱乐、休闲、消费活动也转化成了一种特殊的劳动——不断生成有价值数据的劳动。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产消合一”预言,在今天的数字资本主义中竟真的变成了现实。比如,对于那些在Facebook上点击浏览、发帖、点赞、上传图片的用户来说,他们一方面作为消费者在欣赏着自己喜好的图文内容,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玩乐行为所留下的大量“数据足迹”又经后台的算法处理而被商品化,并最终被打包转售给相关的广告商。正如隐私问题专家马克·温斯坦所感叹的,“作为Facebook的用户,你不是客户,你就是他们卖的产品。”

三、数字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形式——以“平台资本主义”为例

虽然数字资本主义相比于传统资本主义在生产方式上呈现出了诸多新特征,但这非但没有改变资本逐利的内在冲动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本质,反而使得这种逐利和剥削变得更加隐蔽、更加具有欺骗性。仍以平台厂商、平台用户、平台广告商三方构成的“平台资本主义”系统为例,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一)生产领域:平台商对平台用户的剥削

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剥削的典型形式体现为数字平台厂商对平台用户所提供的数字劳动——“数据留痕”——无偿或半无偿的占有。

需预先说明的是,平台用户留下的“数据痕迹”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们只有在经过后台的算法加工被商品化从而变成“一般数据”后,才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数字商品”。分步骤解析这一过程就是:(1)首先,类似于Facebook、vine、Instagram这样的数字平台通过大量收集用户浏览、上传、点击、评论、分享、购买时留下的“数据痕迹”,在后台形成巨大的原始数据库。这个原始数据库涉及用户方方面面的个人信息,从信用卡号到购物记录,从出行线路到病历记录,从偏好到行为习惯,从指纹、声纹、脸部特征到健康数据和DNA序列,几乎是无所不包。(2)接着,平台厂商借助大数据算法对这个巨大的数据库作出分析、筛选和分类整合,进而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商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对数据商品化的过程中,平台厂商对用户提供的数据即“产消劳动”没有支付任何成本,或者相对于其巨大的收益来说仅仅支付了很小的成本。例如,许多平台厂商为了促使用户更积极地披露和上传有价值的数据,往往会设立某种激励系统,即对那些最具流量的网红用户支付数额可观的奖励,但相对于其获得的巨额收益,这一成本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换言之,平台每制造出一个网红明星,都是以无偿占有无以数计普通用户的“数据痕迹”为背景的。(3)最后,平台厂商会把整合形成的有商业价值的数据商品打包出售给广告商,或者通过深度分析这些有用信息,更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合其口味的内容,以便将他们牢牢束缚在平台上,供其进一步地榨取价值。

除此之外,许多巨型数字平台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和留住用户,还会通过加大对专有技术的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垄断能力。以苹果公司为例,通过开发并捆绑式兜售自己独特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该公司不断抬高用户的退出成本和平台转换成本,持续增强用户的黏性和依赖性,从而能够更轻松、更隐蔽地地榨取用户的数字劳动。

(二)流通领域:平台商与广告商之间的利益分割

正如传统资本主义条件下剥削还间接地体现为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分割一样,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剥削在流通领域也有其对应的表现形式,即平台产商与广告商之间的利益分割。这一分割的结果是,平台厂商从广告商那里获得平台租金,广告商则通过深度开发和利用平台商所提供的数据商品而赚取利润。以美国的购物网站巨头eBay为例,它通过高效的资本运作打造出了一个具有巨大品牌效应的数字化商业平台,在同行业中占据着显著的垄断地位;而这使得每一个想要提高自有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额的网络卖家,都会争先恐后地通过租金竞价去抢占该平台上的出售窗口。虽然网络商家在不确定自己客户数量的情况下就需要向平台商支付可观的平台租金,但由于借助平台算法权力对数据的“研制”与“提纯”,可以使在线广告在投放精准性方面优于传统广告,进而有助于提高产品销量和利润率,所以,这些网络卖家不仅会心甘情愿地预支租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为争取一个平台广告窗口而不惜加价支付租金。新世纪之后全球广告支出结构的变化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例如,根据有关统计分析,2009到2013年,在线广告支出在全球广告总支出中的占比从15.6%上升到了24.8%,而传统纸媒广告支出的占比从 32.3%下降到了 25.2%。[12](第7页)

(三)消费领域:广告商对平台用户的剥削

基于数字平台的资本主义剥削的第三种形式体现为平台广告商对广大平台用户数字劳动的低成本占有。有关这一剥削形式,我们可用来作类比的恰当对象是马克思所说的发生在消费领域的那种商业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瓜分和无偿占有。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剥削形式甚至比平台厂商对平台用户的剥削更具隐蔽性——正如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业资本的剥削性比产业资本的剥削性更难察觉一样。这是因为:第一,平台用户出于娱乐、消遣、猎奇、搜索等目的而从平台上接收到的那些各式各样的图文数字信息,正是不计其数的平台广告商提供的;第二,表面上看,平台用户非但没有为这些图文资源支付任何直接的费用——它们看起来似乎完全是“免费的午餐”,反而还可以通过配合广告商的广告设计,如更及时地给予“好评”、更积极地“转发”等,获得诱人的流量“奖金”,甚至有机会成为红极一时、一夜暴富的流量明星。

然而,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免费的午餐”。广告商们之所以能够设计出恰好符合用户口味的信息内容,并将它们精准地推送到这些受众用户面前,正是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平台厂商打包售卖给他们的“数据商品”,而这些“数据商品”本身又是平台厂商基于对广大用户数字劳动的无偿占有,借助强大的算法技术制作形成的。与此同时,所谓的流量“奖金”也不过是一个“甜蜜的陷阱”而已,因为广告商每制造出一个网红明星神话,都是以对更多普通用户数字劳动的无偿占有为条件的。

余 论

本文在对“数字资本主义”和“数字劳动”两个核心概念作出系统辨析的基础上,以平台厂商、平台用户、平台广告商三方构成的“平台资本主义”子系统为例,对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特征和数字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形式作出了初步的探讨。分析表明,相比于马克思予以深刻批判过的传统资本主义系统,这一新兴生产方式非但未能使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得到丝毫缓解,反而因为数字技术支配下的更隐蔽的剥削形式而进一步加重了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

的确,作为资本主义最新表现形式和最新发展阶段,数字资本主义的“魅力”不在于它将带来一个令人憧憬的美丽新世界,而在于它借助强大的数字技术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内在危机更机巧地包装、隐藏了起来。而这意味着,对其作出深入的批判既十分困难,又异常重要。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数字资本主义的‘祛魅’难就难在:它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一个又一个辉煌

提醒您:因为《浅析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浅析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在线阅读地址:浅析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