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科技创新赋能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缘起、条件和路径

时间:2023-04-12 06:15:48

科技创新赋能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缘起、条件和路径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6:15:48,全文字数:33029。

科技创新赋能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缘起、条件和路径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科技创新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19〕。生态环境是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最基础最现实的问题,从最终目的来看,“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20〕。因此,必须要明确科技创新的价值导向,调试和统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利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降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保障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增加绿色科技创新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发放研发费用补助、设立重大科技专项、给予低碳技术税收优惠等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以政府为主导,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对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鼓励更多的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参与生态治理,为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现代化奠定强大的人才基础。最后,党和政府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博客、抖音、快手等新兴社交平台进行科技创新知识的宣传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灌输,使公众意识到科技创新在生态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唤醒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自觉。

其二,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政治和经济体系能够制定并实施环境政策和法规,而这些政策法规必须凌驾于自由的商业实践之上,且能够破除“唯经济利润”的思想观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在政治决策者和企业之间达成妥协,促进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协调发展。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在思想层面意识到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只有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才能在现实生产中减少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破坏。其次,要强化企业在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影响日益??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企业在利用自然资源追逐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在依法报批环评手续和办理排污许可证、确保污染防治措施落地生根和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理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有为。最后,企业应该紧跟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布局,加快绿色环保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其三,就社会组织而言,扮演好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传声筒”角色。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将社会不同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反映给政府部门,是社会组织的责任所在。具体到生态治理工作中,社会组织首先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和生态治理这两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学习,了解国家相关的环保政策、生态文明战略,以及新科技成果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创新应用,明晰生态治理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其次,社会组织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科学所具有的普遍性、社会性等特征,使我们认识到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的应用已不是哪一国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全球性的问题。〔21〕因此,科技类、环保类的社会组织应该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针对生态治理的难点、痛点和创新技术在生态治理中的转化应用等问题,开展相关主题的国际会议、论坛、竞赛、夏令营等,以求促进协同合作、达成共识。最后,社会组织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网络平台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组织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提升公众在生态治理工作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其四,就普通公众而言,积极参与生态治理并不是象征性地喊喊口号,而是要把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从思想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真正认识到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其次,要强化和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和检举,积极地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从现实经验来看,公众不是不愿意参与生态治理,而是受到环境信息条件的限制无法有效参与。〔22〕而如今,科学技术的普及,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网络技术和互动平台的发展,使公众能够通过网络投票、讨论和意见征询等方式,获取环境信息、表达意见观点、参与生态治理,真正体现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民生关怀和价值导向。最后,要身体力行,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环保意识和实际生活融合起来。例如,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合乘、共享等方式出行,减少碳排放;利用远程视频会议减少商务出行;优先选择智能家居,节能降耗;垃圾分类处理,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植树活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等等。在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面前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在一定意义上,科技创新是决定生态文明建设进展甚至成败的关键性要素,只有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才能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更多的实质性内涵。面对“十四五”时期艰巨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任务,必须要集中相关科研力量,打一场生态环境核心技术的攻坚战,让科技创新成为破解生态治理现代化难题的“金钥匙”。

《科技创新赋能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缘起、条件和路径》在线阅读地址:科技创新赋能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缘起、条件和路径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