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时间:2023-04-12 06:22:49

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6:22:49,全文字数:24645。

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词委组织的术语审定工作,从一开始就注重顶层设计,要按照学科或领域自上而下建立框架,然后系统进行收词和审查,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是将翻译作为主要工作方法。中国是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自近代以来,引进、翻译西方术语是开展术语工作的常用方法,但是中国的术语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将外语翻译成中文,而是根据汉语的表达特点和民族思维模式,对西方术语表达的概念进行重新命名,达到规范和统一的目的。近年来,由于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不断发掘和完善,土生土长的新概念新术语日益增多,为中文概念和术语匹配合适的外文名正在变成术语工作的新任务。

那几年东洋人开他们的矿,我们过我们的日子,井水不犯河水,日子倒也平静。有人问起姜大爹,他说,这东洋人图的是铁矿。他们人不多,出来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激起民变他们还开得成个矿?日子如水,平淡流过。再到后来,我们都忘记了六十里外的铁冶山里,有一伙东洋人在那儿开矿。

四是相关学科领域内的资深专家深度参与术语规范和统一工作。在西方国家,存在所谓“术语师”的概念,术语工作是一门职业。术语师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在知识管理目标下,通过标准化方法对术语进行收集整理。在中国,术语工作还不是正式职业,从事术语规范和统一的主要是相关学科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很多院士参与这项工作,其专业水平远非术语师所能比拟,关注焦点也主要集中于判断概念体系的完整性、对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和对概念命名的规范性方面。

1.3 已经形成的相对系统的现代术语学理论积淀

自20世纪80年代术语学被引进到中国以后,术语学理论建设就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开始大力引进和译介西方术语学理论。比较典型的如1985年刘钢和刘健翻译出版了G.隆多(加拿大)的专著《术语学概论》,1990年张一德、刘钢翻译出版了R.迪毕克(加拿大)的专著《应用术语学》,2011年郑述谱、吴丽坤、孟令霞等翻译出版了格里尼奥夫(俄罗斯)的专著《术语学》,邱碧华翻译出版了赫尔穆特·费尔伯(奥地利)的专著《术语学、知识论和知识技术》和欧根·维斯特(奥地利)的专著《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2009年吴丽坤著《俄罗斯术语学探究》,2021年叶其松、陈雪和李海斌编译《俄罗斯术语学经典论文选译》等成果相继出版。

与此同时,中国学者也在大力发展中国自己的术语学理论,冯志伟、郑述谱、杨鲁、龚益、孙寰、温昌斌、王琪、张晖、王华树、宋培彦、叶其松等均有著述问世,其中集大成者当属冯志伟。1997年,冯志伟出版了《现代术语学引论》,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化的术语学理论著作。该书初步构建了汉语术语学的基本体系,提出了“术语形成经济律”“潜在歧义论”等原创性理论[7]。2018年又提出术语翻译中的“远距离语言”“近距离语言”的问题[8],进而提出术语研究的“中国学派”,并概括出中国术语学研究的8大特点[9]。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Wüster(维斯特)奖颁发给冯志伟,以表彰他在术语学理论和术语学方法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2 中国术语学学科发展现状

经过近20年积淀,中国术语学学科得到了较大程度发展,发展中国术语学学科也日益在学界形成共识。不过总体来说,学科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学科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1 近年来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随着国内术语工作的不断深入,术语学学科建设水平也得到了较快提升。主要表现在:

(1)中国术语学学科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得到学界更多认同。研究术语的目的,当然是为科学服务的。“语言是思维缜密的必要手段”,“是科学建设的重要工具”[10],作为科学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术语的存在价值在科学界正日益得到正确认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术语的学科,尽管在科学界影响范围还比较有限,但其存在意义和价值正在得到更多认同,成为未来构建完成中国术语学学科的重要基础。

(2)中国特色术语学理论研究水平有所提升。一是中国学者在对西方术语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学习与研究的同时,提出了中国学者的见解和认识。比如冯志伟根据西方各国术语研究的侧重点,将西方术语学理论主要归纳为四个学派:德国-奥地利学派,俄罗斯学派,捷克斯洛伐克学派,加拿大-魁北克学派[11]。尽管这种按照国家和地区来划分流派是很粗略的,在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术语学家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未必就属于同样的流派。不过,即便这种粗略的划分,对于中国学者学习和理解国外术语学理论和方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郑述谱系统研究了西方术语学确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俄罗斯术语学发展,指出术语学是一门与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有着“传统联动”的学科,在当今时代,它又与符号学、信息学、控制论、系统论、科学学等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与交叉关系。“它服务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同时又从其他科学,尤其是一般的理论认识科学汲取方法,这就决定了术语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10]孙寰将语言中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用于对术语的研究,利用语言词汇变异理论分析术语意义的动态特征和它在现实言语中发生的种种变异现象,找寻术语发展的普遍规律[12]。二是中国学者积极加强传统中国术语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这方面的成果有温昌斌著《民国科技译名统一工作实践与理论》、张晖著《汉语术语学引论》、王琪著《汉语术语规范化理论与实践》等。三是中国学者擅长从各自专门学科领域出发,总结术语工作的普遍规律,进而展开理论探讨,比较好地展现出术语学的综合性特质。这方面的代表作有:龚益著《社科术语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和《汉语社科术语证略》,王华树编《术语管理概论》和《术语管理指南》,宋培彦著《术语计算与知识组织研究》,杨鲁著《军事术语规范化研究》,信娜著《术语翻译方法论》等。

(3)从事术语学理论研究的人员队伍持续扩大。一方面,对术语敏感的语言学家们自觉将语言学理论应用到术语研究当中,为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外科技、经济交流的快速发展,术语翻译在外语界得到充分重视,术语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外语学院得以确立,一批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的人员积极从事术语翻译理论研究。此外,在一些术语规范和统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领域,比如中医药学、军事科学等,近年来也有很多学者加入术语学理论研究队伍中。以上这些因素,显著增强了术语学理论研究的力量。

2.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们统计了近十年来已经正式出版的术语学研究专著,以及《中国科技术语》近五年来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国科技术语》是支撑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主要学术期刊),分别从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理论原创性、作者来源、基金支持情况等多个侧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力图从中寻找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从中我们了解到,尽管近年来中国术语学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整体上处于初创水平,社会影响力有限。

(1)学科界限不清晰、内部学科分支发展不平衡。术语学作为综合性学科,横跨多个学科领域,相关学科间的边界和范围本来就不容易廓清,又因为不

提醒您:因为《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在线阅读地址: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下一篇:微观妙论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