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及其思想观念本土化进程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根源
时间:2023-04-12 06:47:53
中国体育及其思想观念本土化进程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根源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6:47:53,全文字数:29017。
中国体育及其思想观念本土化进程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根源高度,三维健康观乃至四维健康观越来越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全民健身在健康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三维健康观本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理念,并非本土文化的产物。国内三维健康观的提出也是一种文化融合的结果,官方认可三维健康观的理念,但在身体练习方法、心理健康指标、社会适应内容等3个维度都表达了不同程度的中国特色,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质。4 人本与和谐——人文体育之创新
北京双奥从筹备到结束无不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完美融合,宛如一件精美绝伦的奥运文化艺术品杰作彪炳奥运史册。北京双奥的巨大成功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斗志、彰显了国家实力,这是中国体育的竞赛成绩和赛事承办方面的最高成就。北京奥运明确提出了“人文奥运”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种文化自信、开放交融的理念成为后北京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和方向导引。体育信念和思想内涵的升华也为体育强国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提起人文奥运,必然要说到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其“基本特征是提倡以‘人’为本,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人道,提倡人权,提倡现实幸福,肯定现实生活的乐趣和享受,提倡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和谐发展教育”[10]。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核心理念,是对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千年压抑的强力反弹,彰显“人”的价值和尊严,摆脱在“神”面前的卑微和渺小。将“人文”引进体育大概也是要在体育领域倾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方面有所强调。为什么在体育中要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和突出“人”的地位?因为现代体育运动的人文理念乃至以人为本的宗旨已经大大削弱。随着职业化和商业化的不断深入,原本以业余原则为精神主导的奥林匹克运动越来越难以为继,不得不放开商业化与职业化的限制,由此产生的负面作用非常明显,贿赂裁判、假球黑哨、拜金主义、金牌至上、滥用违禁药品等丑闻屡禁不止,不断地腐蚀着奥林匹克运动等体育竞赛,让体育运动蒙尘、奥林匹克蒙羞。此外,世界上不同政治阵营的意识形态差异导致奥林匹克运动深受停赛、罢赛、抵制等政治干扰之苦,作为体育竞赛的主体——运动员往往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此背景下,北京申办奥运之际就明确提出了“人文奥运”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关注运动员完满的体育权利,这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和谐发展的基石。“‘人文奥运’理念的解读回归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就是要使奥运会回归人的主体性,使其真正成为人的奥运会,而不是政治、金钱或其他什么的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拒绝政治干预奥运会,也拒绝奥运会成为过度商业化的牺牲品。拒绝人在奥运会中的主体地位的沦丧,也拒绝人在奥运会中沦为政治或过度商业化的客体。一句话,使人的价值成为奥运会的最高价值,让人重新成为奥运会的主人”[11]。
要实现“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必须克服过度商业化和政治化的种种弊端,这很难从西方文化自身寻找有效解决思路,最好从其他文化体系寻找合理要素,而中华文明就是最好的文化参考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完全可以借助一些合理化的中国思想元素弱化和消解体育运动中物欲横流人文缺失的弊端,重新发扬人文精神之光。本土文化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以“和”“和谐”等为代表的传统理念,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和谐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理念。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往往缺乏整体视野,以“和”的精神特质为核心的这些理念能够很好地缓解和化解西方体育运动中过度商业化、过度竞争以及意识形态突出带来的种种弊端和冲突,促进运动员之间、各民族之间、各国家之间、各区域之间达到和谐共处、和
谐发展,而不以金牌作为唯一标准、不把金钱当作价值体现、不将底线视为可有可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种“人文奥运”“人文体育”的理念正是融合了中西文化的优质要素,达到了文化创新的意境和效果。 以往,西方文明的猛烈冲击导致国人从未真正认同西方体育文化的思想内核。这是出于文化惯性和文化自卫的本能,根源在于文化自卑,此种心态在国力衰弱之时属于正常反应。如今的中国再也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再也不是西方文明的崇拜者与追随者,凭着坚实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可以平心静气地与西方文明对等交流。北京奥运主动回归奥林匹克精神体系提出“人文奥运”理念,意味着中国人首次愿意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真正理解和认同奥林匹克精神,真心推广和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在此基础上,融合中国文化作为克服奥林匹克运动种种弊端的有益补充。同时,北京期望借助奥运会的平台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成就,增加互通与了解,减少成见与隔阂。百年前国力孱弱、民族危亡之际国人慌乱拿来西式兵操作为救国之器,重在形式因而忽略内涵;百年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之时国人自信请来奥林匹克作为强国之道,形神兼顾强调文化融合。这是国家强盛的必然诉求,亦是文化自信的应然表达。 “人文奥运”与“人文体育”的意蕴相同,虽词义略有不同但可以互换通用。人文体育的理念不仅适用于高水平竞技运动,也完全适用于惠及大众的全民健身领域,以人为本就是要面向全民,重视和满足每一个公民的健身权利和健康需求,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正在快速推进中,这是保障每一个公民健身需求和权利的基础设施和工程,也是中国体育体制的制度优势根本体现。后北京奥运时期,人文奥运的理念必然引领人文体育的理念在国内铺陈推广,逐步提升中国体育思想精神内涵和境界,成为新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体育思想和价值取向。
5 历史与文化——体育本土化之特质
百余年来中国体育演化历程就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程,西方体育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运行展开必然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此亦可称其为体育的中国化进程。基于前文的讨论,发现中国主流体育思想的发生发展有其明确的历史逻辑与文化根源:一方面,中国体育始终置于国家体制之内,体现出鲜明的国家意志和政策导向,这是中国体育的基本环境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国内不同体育思想派别均受本土文化影响,总体上由保守趋向开放,即由排斥西方体育趋向文化交融,由重形式轻内涵趋向形神兼重。以上两方面可以概况为“国家至上,以人为本”的本土化特质。
国家至上,意味着中国体育的开展必须置于国家体制之内,由国家和政府主导和管辖,因此体育必然被赋予国家利益、政治格局、民族复兴等使命,这是中国体育本土化进程的历史逻辑。最初,西方体育被当局政府认可并纳入新式教育体系就担负着“体育救国”的历史使命;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底色的体育体制,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基本原则,随着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一项世界纪录的诞生,极大提升了国家的形象和地位,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和凝聚力,体育被赋予了国家振兴、民族振兴的根本任务。如今,体育作为民族复兴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被赋予构建体育强国的历史使命,都是这种历史逻辑的延续,这是理解中国体育及其思想观念的重要线索。体育被纳入国家体制既要求体育为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服务,又要求国家为体育运行与走向负责。一方面,国家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国际体育大赛上的国旗升起、国歌奏响持续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家认同感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全民健身服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全民
提醒您:因为《中国体育及其思想观念本土化进程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根源》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中国体育及其思想观念本土化进程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根源》在线阅读地址:中国体育及其思想观念本土化进程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