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去城寨 并抵达

时间:2023-08-16 04:22:49

去城寨 并抵达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22:49,全文字数:24649。

去城寨 并抵达

废墟的家园上寻找,企图能找到食物、种子、家什或其他的什么。翻遍寨子里的角角落落,仍一无所获。

大火烧毁后的寨子像是一个无边无际的荒野,白倮人悲伤地流着眼泪,低声哭泣。但是,他们不相信,一场大火会烧毁所有的物什。他们坚信,一直寻找,不放弃,一定会出现奇迹。果真,一个白倮人在废墟中,无意间翻开一只倒扣的碗,奇迹出现了。掀开碗一看,碗下,罩着一捧荞籽。那被世界抛弃后悲伤的喜悦,一种无法言说的欣喜。火焰熄灭了,天空重新透亮湛蓝起来。眼前的废墟,并不完全是废墟。废墟里,藏着不可知的奇迹。这一捧荞籽就是。整个寨子沸腾了,一寨子的白倮人悲中有喜。为了庆贺这悲伤中的喜悦,一寨子的白倮人,都跳起了舞,唱起了歌,庆贺这意外的馈赠。他们的脚,踩在被烧毁的废墟上,唱啊跳啊。白倮在一捧荞籽里,获得了希望。他们不再关心一场大火带来的灾难。现在,唱够了,跳累了,白倮就要捧着这一碗荞籽,去往田野,将荞籽撒在大地上,等待这一碗荞籽破土、发芽、开花,结出更多的荞籽。出土的荞芽,见风就长。这满山满坡的荞籽,会漫延开去,一直长,一直长,长到天边边。

冥冥之中护佑他们的,或许,是白倮人对万物的敬畏。烈烈燃烧的火焰中,才得以让一捧荞籽完好无损。整个寨子,在一捧荞籽中重新获得了一种新的秩序,翻开了一个崭新的未来。一场大火已经熄灭了,被它焚烧的寨子,留下一片废墟,也留下了一捧荞籽。

后来,白倮人为了感谢祖先和荞籽让他们重获新生,就将每年农历四月第一个属龙日定为荞菜节。这一天,白倮人穿过古老的街道,去到荞麦地里,采来荞叶、荞花、荞籽,喊“荞魂”回家,请祖先和“荞魂”共同欢度节日的喜庆。喊“荞魂”回家,这不是空无的存在,而是白倮人敬畏自然万物的一种世界观。喊魂声中,天地畅开,荞麦开花。让白倮人借助一粒荞籽的破土、发芽、开花、结籽,将一个民族的繁茂、旺盛,以及古老而新鲜的使命繁衍开去。万物有灵,一粒荞籽的灵魂,护佑着白倮人开枝散叶。

荞菜节这三天,穿着节日盛装的白倮人,在铜鼓和皮鼓的鼓点声中载歌载舞。天地宽阔,山川河流打开。山川河流的尽头,都是拔节生长的荞菜,撒向遍野的种子,让整个寨子没有了边际。

古老的大龙树下,那沉默而又激荡的山川河流,既古老又崭新。村庄,既秀美又粗犷。行走其间的白倮人也是。

路遇一个白倮女子,上身是一件白色的普通T恤,下身穿一条白倮人自己染制的裙子。仔细看,可以辨别出,裙子上绣着睡着的S形红线纹。查阅资料,方知,白倮女子服饰上的图案是有讲究的。祖母辈的镶龙纹;父母辈的绣X、S形;已婚未育的,在花裙上绣上睡着的S形?线纹;少女的裙子,则以圆点为主,还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图案。

女子清瘦秀挺。她似乎刚从一次长途的远行中回到寨子,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留恋。微笑的时候,眼睛里有一点点挑衅的骄傲。从上身的T恤可以看出,显然,外来的文化已经融入白倮人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是一条创造性的路途。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替、融合、对抗中,一些创造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很美,也很具有挑战。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就是以不断创造的方式,得于重新获得新的进步和发展。

白倮女子的裙子,由蜡染彩色三角布块拼接而成。几何状的布块,在少数民族服饰中,很少见。几何状的三角块简洁、大方,色彩明亮。午后的阳光在她白色的T恤和裙摆上闪烁跳跃。她的头发显得有点凌乱,潦草的褐黑色。那一点点挑衅的笑容,像是一簇雨后盛开的荞菜花,昂着头,接受阳光的照耀。

喜欢她的眼神和笑容,像是白倮人古老的彩色故事集里,突兀地,多出来一个黑白页码,散发出冷白的清香。

新时代的白倮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和骄傲。新的生活姿态,在保持繁复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中,需要创新和突破。白倮女子笑起来的时候,那一点点的挑衅和骄傲,就是突破。

这一天,寨子里,有人家正在办喜事。另一个白倮女子,拉着一个小男孩,从榉树下走过来,婀娜有态,款款而行。女子带着孩子前去贺喜。擦肩而过,女子显得有些羞涩。她的羞涩,纯澈透明得无懈可击。

向寨子里望去,想象,这某家人的宴席,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喜悦。所谓喜悦,在古老的传说里,欢喜的是那一山坡正在开花的荞菜。那满山满洼的荞菜,繁茂到了天边边。在这个午后,所谓喜悦,是白倮女子那一点点挑衅的笑容,以及无懈可击的羞涩。

在城寨,白倮人有过不完的节日。除了荞菜节,一月的春节、六月六日的六郎节、七月的小米节、八月的尝新节、九月的补偿新节。

这些节日里,能闻到五谷的香气。五谷杂粮,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命脉。荞菜节,小米节、尝新节……这些节日,张口念出,就唇齿生津。一直想做一株植物,最好是荞菜,开细碎的或白或红的小花。即便是贫瘠的土壤,也能拱出泥土,发芽,长高,开花,结出籽粒。

五月,寨子周边的山坡上、田野里,种植着苞谷、烤烟、水稻。荞菜,生长在高寒山区,显然,这里的气候,并不适合大面积种植荞菜。

“喊荞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显然,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它们并不冲突,这是两种文明的相互融合,或者对抗的和谐。

在一个石头缝里,看到了一簇荞菜。微风中,正在努力地向上生长。一簇细碎的小朵小朵的白花,开得正好。洁白里,透出简洁的纯粹,让人欢喜宁静。

往大山的深处走去,半山坡上,一大片栽秧花,将一面山坡都染成了摇曳的粉红。像是一群白倮女子正在载歌载舞。风吹过,一波一波激荡的欢喜,繁复喜庆。

喜欢石头缝里一簇荞菜花的冷凌干净,也喜欢这一山坡的栽秧花摇曳的甜美。它们,都是生活的姿态。就像寨子里遇见的两个白倮女子。一点点挑衅,一点点羞涩,都是极力盛放的美。

花?0?2 楼

一条石板铺就的路面,被祖祖辈辈白倮人的脚步,踩踏得平滑光洁。潮湿的石缝里,长出绿色的青苔。一行人,从寨门进入,沿着石板路,绕着寨子走完一圈。

对于进入城寨的外来者,这座寨子是崭新的,没有历史。寨子在他们的行走中,仿佛才刚刚诞生。眼前看到的一切,显得既新鲜又古老。

而事实是,白倮人在这个寨子已经生活了几辈人。据专家推测,目前,世界上白倮人的总人数仅有2000余人。在城寨,居住着94户人家411人,他们全部是白倮人。2009年,城寨因其保留着古朴的着装、奇异的民间风俗和独特的干栏式建筑,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住建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最传统村落”,传承数千年的《铜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

据新编《麻栗坡县志》记载,这个神秘的部落自清代进入麻栗坡。他们从“昆仑山”出发,经过了许多地方,来到文山、广南、富宁等地。迁徙时,走在前面的人,砍芭蕉杆作出标记。芭蕉杆再生能力强,跟随在后面的人,看到芭蕉杆的心子已经长出新芽,长成了高大的芭蕉树。后面的判断,前面的人已经走出去很远,由此,各自分散群居。居住领域东起富宁木央、普阳、孟梅等地,南到董干、马力、马标等地,西到铁厂、关告、马街、马榔、品乐、倮倮塘、长毛寨等地,北至马波。

被群山峡谷环抱的寨子,

提醒您:因为《去城寨 并抵达》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去城寨 并抵达》在线阅读地址:去城寨 并抵达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