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在拉萨时光里诗趣横生

时间:2023-08-16 04:28:12

在拉萨时光里诗趣横生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28:12,全文字数:24358。

在拉萨时光里诗趣横生

实社会,比如李亚伟的《中文系》,描述极其繁琐的大学中文系日常,抒发生活的无聊和意义的虚无。所以说,第三代诗人笔下的日常生活是幽暗的。但同样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纳穆卓玛的诗歌,却给读者一种澄明敞亮的感觉。例如诗歌《在小小人间》中,诗人的快乐“源于细小的事物”,“阳光源源不断地穿过玻璃送进来/兰草、清茶以及随意堆积的书/都投身其中,不悲不喜/你在阅读之外/找到了另一个光源”。诗人对日常生活关注如丝,蝴蝶、金盏、暗香,风、经幡等都是诗人关注的对象。诗人感受着这些对象,体验着这些对象,从而获得了生活中的无尽快乐。这些快乐是澄明敞亮的,不是低级感官的快乐,因为诗人平等地、认真地对待世间万物,通过与万物的一体“修行”,在万物的帮助下,打开了一个个“澄明的世界”,从而“诗意地栖居在了日常生活里”。如果仅仅把?穆卓玛与第三代诗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体验的原因归咎为城市生活的差异,这是违背事实的。除了口语诗歌的日常生活是幽暗的以外,2000年初创造了诗坛热点的女诗人赵丽华,她的诗歌也有很多日常生活的表现,同样也是幽暗颓废的。正是因为同样书写日常生活的纳穆卓玛的诗歌呈现出了与内地诗人诗歌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所以我们更要追问日常生活是否与“幽暗”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很显然,纳穆卓玛的诗歌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写日常生活同样可以澄明敞亮。

再请欣赏纳穆卓玛的诗歌《碎片》:“雨水倒挂,缺口的金盏菊/堵不住偷袭的秋风//一片叶子走失后/草木收紧繁华的记忆/从深处拉开命定的距离//濒死的蝴蝶,翅膀下面/是无法安身的灰尘//黄昏脱落的影子/在空茫的山体里摇晃/溢出的,并非是融化的冰。”通读诗集《半个月亮》,可以看出女诗人纳穆卓玛对日常中的自然之物非常喜欢,她的日常就是与自然之物相伴的日常,比如花草木、风雨雪等。拉萨城相对和缓的生活节奏、拉萨百姓对家宅之美的追求,以及对物质财富的相对淡薄,都使得诗人诗歌中的日常离不开自然之物。以佛性傍身的自然之物为重要元素在拉萨百姓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促使纳穆卓玛的日常书写容易形成 “澄明之境”,从而处在生活在乐趣之中。

出生于1960前后的第三代诗人他们诗歌的“西化”一直未为诗坛有效清算,甚至忽视。成长于“文革”、兴起于19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人在诗坛占据主流位置的时候,正是西方文化相较五四时期第二次高潮般涌入中国的时期。他们的诗歌在诗艺上有一定的成绩,但正是从口语诗开始,新诗开始大量地失去基层读者。究其原因,以西方文化养育的第三代诗人诗歌始终无法在中国土地上扎根,虽外形是参天大树,但营养不良,经不起疾风暴雨。而纳穆卓玛们的诗站在中国西藏文化大地上,扎根在传统文化滋养了上千年的藏地,他们的诗歌总有一个核心主张:“慈悲护生。”他们的创作目标是用同体大悲的感念知性对待一切生灵,培养出极其厚道的、仁爱的、报恩的、喜悦的精神品质。[10]

请再看纳穆卓玛的诗歌《1008个台阶上》:“拾阶而上,时间卸下了/你身上沾染的灰尘/抱一抱群峰抱过的虚无/端详草木跟青稞一样低头结出的籽粒/树木在秋风中脱衣/一片云躲在枝桠间虚度时光//在万物生长的宫殿里/你的微妙才显得如此珍贵/拾阶而下,比你更欢畅的/是那条奔走相告的河流/它一边向低处奔走,一边把/自己的露珠留在草尖上/给疲倦的鸟解渴。”这是一次走台阶的日常书写,就是这么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细节,但被诗人经验化了。诗人联系到了时间、草木、云朵、河流、露珠、鸟儿。诗人以一颗“慈悲之心”去反思自己,去感恩万物,从而照亮世界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结?0?2 语

当然,纳穆卓玛的诗歌也有一些不足,这正是诗人以后创作可以努力的方向。比如对现实世俗生活的关注深度不够。这或许正如次仁罗布所说,这是西藏诗歌崇尚宽容、慈爱的品性所决定的。希望纳穆卓玛在以后的创作中,继续拓展题材与主题,进一步丰富审美趣味,还可以重新致敬《诗经》,学习《诗经》中日常生活的展开。[11]“中国文化及其审美的情理结构是以此世人生为根基、为极限、生活的意义就在生活之中,就在自觉地享用这状似琐碎平凡却正是人生实在之中。”[12]再比如在形式与内容的整合上出现了一些伤痕。这恰恰说明诗人是一位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优秀诗人。新诗的形式问题本就比较棘手,纳穆卓玛引入谚语、史诗的形式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实验。

注释:

文中所引用纳穆卓玛的诗歌如没有特别注明,均选自诗集《半个月亮》。

参考文献:

[1]纳穆卓玛.前世埋下的一粒种子[J].香格里拉.2021年春季号:96

[2裴萱.空间美学的意义生成与文学研究方法的建构[J].云南社会科学.2019(1)

[3裴萱.空间美学的意义生成与文学研究方法的建构[J].云南社会科学.2019(1)

[4李革新.论海德格尔哲学中存在与此在的共属关系[J].学术月刊,2002(12):45-50.

[5]王佥崇. 存在主义与梁启超新民思想异同比较 [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6]次仁罗布.序言//纳穆卓玛.半个月亮[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21(8):2

[7]宁世群.藏族谚语散论[J],西藏研究:1990(2)

[8]次仁罗布.序言//纳穆卓玛.半个月亮[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21(8):1

[9]陈亮.一块蓝手绢也是意义重大的——梁小斌诗歌论[J].理论与创作:2009(1)

[10]参见刘元春.佛教论人与自然.佛学研究网:2021-1-25

[11]杨增艳.日常生活视野下诗歌的生命关怀意蕴探索——以《诗经·卷耳》为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科学版).2020(5)

[12]李泽厚.历史本体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25-126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

王四四,甘肃陇西人,现为西藏大学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民族文学和诗歌美学等。

《在拉萨时光里诗趣横生》在线阅读地址:在拉萨时光里诗趣横生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