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大革假的气质

时间:2023-08-16 04:33:44

大革假的气质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33:44,全文字数:30012。

大革假的气质

,生于咸丰七年(1853)。陆毓贤为陆毓云之胞弟;光绪十五年(1889)考取进士,“进士匾”上款为:“钦命云南督学院翰林院侍读学士王××为陆毓贤立”,落款为:“光绪壹拾伍年××××”;被授予正八品官衔,辞官后在培峰书院从教。卒于1926年,享年73岁。

第三位进士是光绪二十九年进士陆象乾。陆象乾(1871-1940),生于同治辛未年(1871)。出生在壮族书香世家,陆毓云长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取进士,“进士匾”上款为:“钦命云南提督政翰林院修撰张××为陆象乾立”,落款为:“光绪贰拾玖年癸卯年春月吉旦”;陆象乾博学多艺,被授予正八品官衔,在广南府任过职,辞官后在者兔里夺从教;卒于1940年,享年70岁。

陆毓云、陆毓贤是同胞兄弟,陆毓云、陆象乾是父子,陆毓贤与陆象乾是叔侄,可谓满门诗书,一家锦绣。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有些眼熟呢,在历史上“一门三进士”的还有大名鼎鼎北宋年间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苏家还占据唐宋八大家三个席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代表着家庭极为成功的教育。远在边疆的云南文山大革假,也能出个“一门三进士”,简直是惊爆掉人的眼球。

“进士第”大门悬挂着一副对联:“进退有经举动周旋皆圣教、仕农为本勋名事业振家风”。这是陆家的祖训,为陆氏先祖陆毓云考取进士后所作,意在教育告诫后代要学会做人、做事、坚持耕读为本,勋名事业。其中,“进退有经”是告诫人们要遵规守纪、遵纪守法;“举动周旋”意为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一旦行动就要持之以恒,机智灵活,“仕农为本”意为既要坚持有人读书,又要坚持有人在家务农。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奋发努力,功成名就,为社会作贡献。此祖训代代相传,启迪后人,影响深远,成为陆氏家族和周边村寨,乃至广南县城良好家风教育的座右铭。2015年,“进士第”被授予文山州“十佳书香家庭”奖。2018年,广南县人民政府将“进士第”列为历史文物建设进行保护。

进士第也成了家族文化的标志和陆氏宗亲的集聚地,更是那一脉书香和好家风的传承之地。都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有谁会不乐意自家也幸福美满呢。而优秀是可以传染的,进士第的优秀像鲜花,沁人心脾,像标杆,让周围的人努力看齐,像那一粒星星之火,燎原燃烧,成就更好的自己。村民们通过耳濡目染,不但形成了读书学习的习惯,更是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家道,大革假村通过打造书香文化示范村项目,全村168户已全部将各户的家风家训制作成标识牌悬挂在家门口。一抬头,就能看到这家的标识牌,比如尊师重教之家、和谐之家、好邻居之家、“十星”文明户等等。还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一扫二维码,这家人的基本情况就能看到,这可是一个创新啊,这样子的管理,全国不敢说,但在全云南范围内,都是不多见的吧。

历史上,广南被内地的人们视为瘴厉之区、蛮荒之地,历来被朝廷官员视为畏途。可就是在人人视为畏途的这样一个蛮荒之地。据清道光五年《广南府志卷一·学校》中载:“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知府茹仪凤始办义学。”知府茹仪凤在撰写《新设广南府学碑记》中曾言:“小民莫解汉语,稍能应对官长,不过千百中一两人,他何知焉。”这就是当时广南汉文化所处的窘迫状态。为加快汉文化的推广普及,历任知府用心良苦,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兴建了孔庙(也称文庙),这应是广南庙学的起始。茹仪凤到任后,在广南兴学宫、设义学、倡文教,在此后的一两百年间形成了良好的尚学风气。使得广南由一片文化的荒漠,一跃成为文化的荟萃之地,成为人才济济的文化名邦。

后来,从雍正三年(1725)至道光元年(1821)间,又先后兴办了青莲、莲峰、培风等书院。道光二十三年(1843),当任知府和宝宁知县又捐资倡建莲城考舍。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广南府境已有义学十二所,加上书院和民间私塾,从而使儒学在府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其间有据可查的文、武进士就达21人之多。广南的第一位进士是胡庆元,于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云南乡试中式第二十名文举人,于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会试殿试,中式第三甲第二十名进士;广南最末一位进士是张肇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云南乡试,中式第二十五名文举人,又于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会试殿试,中式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名连捷进士。这些在革假村古碑文中以及《广南县志》上均有记载。

革假陆氏家族是远近闻名的“窝贡爷”。一直不太明白什么是“窝贡爷”,这个算不算壮语发音,从字面上来理解,是不是就是出进士的窝子。就像苞谷地里出的鸡枞菌一样,也是有窝子的,一出就是一窝。就这个词专门请教了陆氏家族的陆华岳老先生,老先生告诉我意思差不多,“窝贡爷”就是给国家贡献人才的地方。

陆氏家族在当时是崇德尚学之典范,至今陆氏老宅门头上仍高悬着一百多年前的“进士”牌匾。受几百年尚学家风影响,这个小小的壮族村寨,几乎家家出学子,百来户人家,考取各大中专院校的学子近200人。陆氏家族更是读书蔚然成风,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已持续三百多年。

除了陆氏家族外,还有一个王氏家族。虽然人数上算不上多,但是也是鼎鼎大名。有武举人王国瑞,有获得五品军功顶戴花翎的王际,还有一位叫王国玺。据说王国玺自幼勤学博才,脑子灵活,他勤劳持家,诚信友善,家庭和睦,更是父慈子孝,人丁兴旺,生活富裕。颇有经济头脑的他成了富甲一方的名人,在王国玺的时代,也是大革假王氏家族经济、文化巅峰时期。王家拿大簸箕在院子里晒银子,鸟儿落在院子里,王家人不是吆喝驱赶,而是直接拿起大簸箕里的银子扔过去赶鸟,这就是“掷银驱鸟”的来源。想想看,这得有多豪横啊,这银子多得可以拿大簸箕出来晒,王家的经济实力可窥一斑。在王国玺八十二寿辰时,王家获得广南知府何愚赠送“槐堂春暖”横匾一块,匾额祝福王老爷子大寿,也是恭祝王氏家族生活富裕,事业兴旺发达之意。如今这块历经百年,见证王氏家族兴盛的牌匾依然挂在村里的王家大门上,享受着来来往往过客的注目礼。

大革假村人才济济,村里专门建立了人才库,人才库里的人才们的基本信息都有了,哪年出生哪年上学哪年在何处工作,一目了然,在各行各业的翘楚中,有几位特别醒目。

陆承功一门四医师。陆承功(1928—2019),1947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云南大学,是革假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同年加入中共昆明地下党,解放后在省公安厅工作。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弥勒东风农场劳动,1979年复职后任个旧市医院党委书记、针灸科主任。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美尼尔氏综合征、风湿关节炎、原发性癫病病等多种疑难杂症。独特的治疗方法名扬国内外,被患者誉为“神针”,获锦旗 29 面,送条幅、题词等 75 幅,其中原副省长赵廷光题词:“德厚医神,妙手回春”。他还热心公益事业,为家乡建设捐款二十余万元。其事迹被收录于《中国改革风采名人录》。其子陆华拓、陆华川、陆华奈皆毕业于医科大学,继承和弘扬陆承功独特精湛的传统医术,续接经营“陆承功诊所”,名望声誉甚好。

陆华岳, 1945年生,云南大学中文本科毕业,1970年参加工作,省民族中专高级讲师,被评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文学艺术学科带头人,享受省政府专家

提醒您:因为《大革假的气质》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大革假的气质》在线阅读地址:大革假的气质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