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S-stories 第一辑·春天故事集》第21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好消息是,经过广州定点医院的隔离观察和诊断,我在年三十晚上追捕的疑似病例患上的不是新冠肺炎,另外两人也相继解除医学观察。现在十四天的隔离期就要结束,我没有不良症状,马上能回到工作岗位了。我不在岗的日子里,警队的同事们继续在防疫的一线工作,连续破获了几起售卖口罩的诈骗案。
执行本次任务之前,我们市还有过一次疑似病例从医院逃跑的案例。居家自我隔离期间,我也看到一些病人因隐瞒自己的行动路线或病情,导致多人被感染和隔离的新闻。我觉得普通人在没有掌握足够的讯息时,对于“被诊断为疑似”的情况可能第一时间是手足无措的,加上认知不足和一点私心,会在没有恶意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选择。“追捕”这个词可能不太恰当,我们希望做的是让这部分人有机会补救自己的错误。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有非常恶劣的行为,比如制售假口罩、故意向他人传播病毒等等。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会比身边的人看到更多暗面,还是那句话吧:一点不怕那是假话,但我不能后退。
[本文来源于“三明治”(微信号china30s)]
社区工作者的夹缝生活
口述 由生
逆向而行
我是由生,一个武汉的社区工作者。
大年初三、初四值班,本以为值完班以后,还能休息三天。
哪知道我初四晚上一回家,书记就在群里通知:初五全员到岗。一看到这个消息,我马上开始酝酿歪心思,找不去的办法。
谁能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逆向而行?我没有那么高尚,我真的害怕。但我没有办法,我必须去。
以前过年值班的时候,社区安排一个人值一天。封城以后,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每天安排两个人值班。值班以后,我们接到的电话没断过,这种说法一点都不夸张。还有很多人在微信群里说电话根本打不进去,其实就是太多人在给我们打电话。
很多人有一点轻症就打电话给社区,我们都建议他们自己在家观察几天。还有人直接来社区值班室,所以我们两人一个负责接电话,一个人负责接待来社区值班室的人。
那时候,病人不停地增加,几天下来,我们登记了一百多个发烧的病人。而别的社区可能只有十几个或三十几个。和他们相比,我们这边的发烧病人太多了。我和同事都知道,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住在我们这边,心里非常害怕。
那个时候各种消息沸沸扬扬。家里人说,非典病人就算治好了,也要长期吃药。这个病也可能是这样的。
他们担心,如果我以现在的防护状态去上班,万一得了这个病怎么办?我妈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就坐在家门口,不让我出去。我只能在她睡回笼觉的时候溜出去。大概两三次以后,她明白没法拦我了,她知道管不住我。
我承认我是那种小市民,但是我见过太多束手无策的家庭了,如果我停止工作他们就不知道该找谁了。
在风险和疑问中排查病人
我们单位发了两种防护服。一种是白色连体防护服,数量很少,我们社区只领到十套,我从来没有穿过。
供应充足些的是另一款黄色的防护服。穿上以后,人的膝盖以下都会露在外面,它根本套不住全身。衣服的面料也是薄薄的,带点小孔可以透气,不能起到防护的作用。我们在排查的时候都穿这款。
我一个人负责整个小区,需要和下沉党员干部排查总共1 300户家庭。排查的主要内容是:家里住了几口人、是否是业主/租户、有无发热情况/购药购菜需求/个性化需求。排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潜在的病例。
我们会在名单上把有患者、密切接触人员或者疑似病例的家庭标注出来,到了相应家庭所处的那一层,我们会注意一下,尽量离他们家远一点,少说话,再把口罩封得严实一些。但我们穿的还是那款黄色防护服。
在排查的时候,我们也有可能遇到在14天内没有爆发出症状的病人,这应该就是潜在的风险。
我更在意的是排查发热病人的方式到底有没有用。比如说,某家庭有三个人,其中一人发烧了,但只是轻微的发烧,所以家里不想把他送到医院去。当排查的人问:你们家有几口人?他们可能说他们家有两口人,那么排查人员就会记成两口人。如果他们说:家里有三口人,没有人发热。排查人员也只能记录:无人发热。
我认为这样的排查方式是无用的,因为只有派出所才会知道每一户真正有几口人。何况还可能有住户直接不开门、不发出声音,坐在家里等我们离开。
我妈妈就问过我:你们这排查有用吗?连个门都不进。但问题是别人不让我们进门,我们自己也不敢进门。我跟同事也探讨过,我们都觉得现在的排查工作是无用功。
当然,这仅仅针对发热病人,不针对其他排查内容。比如,住户会和我们讲想买什么药品以及他们的其它需求。
社区没有任何权力
刚封城没多久的时候,一个业主的妈妈自己估计有99%的可能性是患上了新冠肺炎,但那时候核酸检测还没结果。
封城以后,车不能出小区,这个业主便给社区打电话说想送妈妈去看病,要社区派车。可那时候规定,社区派的车只能用来保障民生生活,不能用来托送疑似或发烧的病人。后来我听说他妈妈在家里晕倒,他打电话给120。可是,120根本忙不过来,有500个病人在他前面排队等车。
后来他打电话给110,诉求是想找人把他的妈妈抬到他们家自己的车上,送到医院去。110说,他们没有防护措施,不能去抬。
最后,他打电话到我们社区值班室,让社区的人去抬。那个时候我们的防护措施只有口罩和那款只能当做心理安慰的防护服,我们也没有办法去抬。
他说:好,你等着我马上来社区值班室!然后直接跑到了我们社区值班室。他是密切接触人员,但没有戴口罩,一进门就把门口拦着的两张桌子踢了,然后不停地骂我们。我们所有人都不敢面对他,赶快往旁边走或从后门走。那个场面让我一生难忘。
第二天,他妈妈就被确诊。到了晚上,他又来了。社区是24小时值班制,那时候只有同事一个人在,他吓得连门都不敢开。
说实话,这种事情我已经见得太多了。那时候,每个人都认为社区可以直接帮他联系到医院、帮他安排住院、帮他联系到车。任何人都觉得社区有权力帮他做任何就医的事情。
但其实,社区能做的只是上传下达。我们让居民等,是因为上面要我们等。我们能起到的作用只是登记。
那时候,微博上常常有人求助,说到社区不管他们,其实我们并没有不管。只要是居民报给社区的内容,我们都在往上报,只是要走正常的流程,要排队。
我还遇到过帮居民联系到医院后,居民选择不去的情况。
有一个患者是癌症病人,他之前去了医院,医院建议他马上住院,让他找社区帮忙联系能够办理住院的医院。我们就按照非新冠的危重病人把他报上去,给他联系医院。他当时要求只去没有新冠病人的医院。
后来,我们联系上了一家前期接诊过新冠病人的医院。所有新冠病人都被分流出去以后,这个医院现在专门收治非发热病人。但患者还是说不去了。这样的情况我遇到过两例。
可爱的志愿者
方舱医院的建成,让很多需要被收治的、疑似的患者都有了去处,而小区里居家隔离的人数也在锐减。现在的情况已经没有那么恐怖了。
我手上有差不多20多个志愿者,都是在一个平台上面招募的。发给他们的防护服只有20套,只够这些人用一天。他们每天穿一次,然后用酒精消毒,第二天接着穿。我自己在单位只戴口罩工作,只会在上门的时候穿一下防护服。我真的想把防护服节省下来给他们穿。
有一天,我跟同事下班后在路上聊天,我先后问了三个同事:如果不做这份工作的话,你们会出来做志愿者吗?他们都说,只会呆在家里,不敢出来当志愿者。后来,我反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好像也不会选择做志愿者。